一种可移动式炉前看渣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97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移动式炉前看渣监测装置,包括保护机构,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端的滑动槽、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的挡尘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一侧的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一侧的支撑板;推送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端的气缸组件、设置在所述气缸组件下端的充气支撑柱、与所述气缸组件连接的推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推动组件下端的清理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端的旋转齿轮;该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操作工人亲自前往炉前看渣,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节省了部大量时间,更加有利于精准把控炼钢节奏、节约时间成本,装置的特殊机构和材质使得装置不易受高温损害,使用寿命增加同时还具备工作和清洁两种模式,在非工作状态下可以调整模式对装置自身进行清理。调整模式对装置自身进行清理。调整模式对装置自身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炉前看渣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厂工艺监测摄像
,具体是一种可移动式炉前看渣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转炉炼钢的作业过程中,在出完钢水之后需要进行留渣操作。留渣操作是将钢水冶炼过程中形成的高碱炉渣在当转炉出完钢后保留适当的量作为下一炉的造渣剂,这个量需要操作人员到转炉前观察把控。
[0003]上述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缺点:转炉倒渣易造成高温熔融物的飞溅,不利于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操作工人前往炉前看渣花费了部分时间,不利于精准把控炼钢节奏、节约时间成本。针对以上情况,现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炉前看渣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看渣监测装置存在的转炉倒渣存在安全隐患,操作工人前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炉前看渣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机构(100),其包括底板(101)、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上端的滑动槽(102)、设置在所述滑动槽(102)内的挡尘板(103)、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一侧的侧板(104),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一侧的支撑板(105);其中所述挡尘板(103)内部设置有夹层隔热棉材质;推送机构(200),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上端的气缸组件(201)、设置在所述气缸组件(201)下端的充气支撑柱(202)、与所述气缸组件(201)连接的推动组件(203)、设置在所述推动组件(203)下端的清理组件(204),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上端的旋转齿轮(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看渣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板(103)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槽(102)内的固定挡板(103a)和与所述固定挡板(103a)配合的滑动挡板(103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看渣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挡板(103b)底端设置有滑轮(103b

1),以及所述滑动挡板(103b)靠近推送机构(200)一侧的啮合排齿(103b

2),其中所述啮合排齿(103b

2)与所述旋转齿轮(205)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看渣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201)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01)上端的固定端(201a)、与所述固定端(201a)转动连接的旋转件(201b)、与所述旋转件(201b)连接的第一充气端(201c)、与所述第一充气端(201c)连接的气缸(201d)、与所述气缸(201d)另一端连接的第二充气端(201e),以及与所述第一充气端(201c)和所述第二充气端(201e)连接的气缸管线(201f)。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看渣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端(201c)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充气端(201c)上端的第一进气口(201c

1)、开设在所述第一充气端(201c)贴合气缸(201d)一侧的第一出气口(201c

2)、开设在所述第一充气端(201c)一侧的第二出气口(201c

3),以及设置所述第一充气端(201c)中心的第一旋转气塞(201c

4),其中所述旋转气塞(201c

4)一端与所述气缸(201d)连接,且所述第一充气端(201c)和所述第二充气端(201e)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充气端(201e)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二充气端(201e)上端的第二进气口(201e

1)、开设在所述第二充气端(201e)贴合气缸(201d)一侧的第三出气口(201e

2)、开设在所述第二充气端(201e)一侧的第四出气口(201e

3),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远华陈宗喜王会超陆志坚刘远周宁李发勇刘鹍黄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