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96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包括箱体的安装壁面,还包括位于安装壁面内侧固定安装的框体,框体上设有弹簧装置,弹簧装置穿过安装壁面的通风口与复合材料门板连接,复合材料门板位于安装壁面的外侧,安装壁面的通风口处设有位于外侧的挡水圈,挡水圈与复合材料门板密封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机构简单、结构尺寸紧凑且刚性好,无驱动元件且与电子设备的工作相关联,达到自适应。能为电子设备的工作和贮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一种经济、可靠的通风换热方式,尤其适用于车载设备。尤其适用于车载设备。尤其适用于车载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门窗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其集成度越来越高、热耗越来越大,高热流密度下迫切需要强迫风冷的方式来解决自身散热问题,又电子设备的特殊性,其对所属环境要求较高,要能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防淋雨。这就需要借助通风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在通风装置开启时能有效通风换热、防淋雨、并具备抗风能力;通风装置关闭时,能自密封并具备一定的保温性以提供电子设备良好的贮存环境。
[0003]现有的通风装置大都为主动通风式,需要额外的驱动力来启闭通风装置。人工方式经济性虽好但可达性难保证;自动方式方便快捷但尺寸大、耗能大、可靠性低。现有通风装置如文献《一种自适应通风的智能门窗》(中国,公开号:CN113958241A,公开日:2022
‑1‑
21)介绍,其主要由窗扇、窗体、活动板、传感器、组成,活动板通过连杆串接,并采用电机驱动。当传感器产生信号后,活动板自动分离实现内、外空气流通,此种方式需要依靠电机和传感器,可靠性较低且无法实现密封和防雨;文献《推拉开启式门或窗》(中国,公开号:CN101881121A,公开日:2010

11

10)介绍的门窗为一种推拉开启式门窗,主要由框架和活动扇组成,此种门窗需要人力进行开启,对人力不可达的位置则不适用。
[0004]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耗低、经济性好、可靠性高、在电子设备需要散热的时候、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实现电子设备通风换热的门窗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解决了现有通风装置不能解决小空间下电子设备的散热和环境适应性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包括箱体的安装壁面,还包括位于安装壁面内侧固定安装的框体,框体上设有弹簧装置,弹簧装置穿过安装壁面的通风口与复合材料门板连接,复合材料门板位于安装壁面的外侧,安装壁面的通风口处设有位于外侧的挡水圈,挡水圈与复合材料门板密封配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壁面为箱体的侧面或底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材料门板的外侧为四棱台结构,复合材料门板的内侧设有内端面,内端面与挡水圈密封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框体的底面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水圈为开口朝向边侧的U形截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框体内设有朝向通风口的风机。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水圈上设有与复合材料门板配合的密封胶条。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壁面为箱体的侧面,还包括辅助压力装置,辅助压力装置压设复合材料门板的外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辅助压力装置包括压轮、碟簧、固定架和摆杆,固定架上铰接有摆杆,碟簧设置在固定架与摆杆之间,摆杆上设有压轮,压轮与复合材料门板压设配合。
[0016]进一步的,通过箱体的运动控制通风口的开闭,当箱体靠近固定的辅助压力装置或承载平台时,复合材料门板受压缩回并贴合在挡水圈上,通风口关闭,当箱体远离辅助压力装置或承载平台时,复合材料门板在弹簧装置的作用下伸出,通风口开启。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采用一种新颖的结构型式和材料工艺,在减小通风流阻的同时,提高小门的保温性并解决通风小门的密封和防淋雨问题,并最终解决电子设备的通风散热问题。
[0019]2)基于压簧设计的通风小门启闭方式,并与电子设备的工作相关联,达到自适应。
[0020]3)纯机械触发,不依靠人力和额外驱动力,尺寸小、经济性好、可靠性高。
[0021]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专利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门板关闭)。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图(门板开启)。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图(门板开启)。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图(门板关闭)。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装结构示意图(门板关闭)。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底装结构示意图(门板关闭)。
[0028]图中:1

复合材料门板、2

框体、3

弹簧装置、4

挡水圈、5

风机、6

密封胶条、7

辅助压力装置、8

安装壁板、9

承载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0]实施例1:
[0031]参考图1~图4所示,一种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包括复合材料门板1、框体2、弹簧装置3、挡水圈4、风机5、密封胶条6、辅助压力装置7、箱体的安装壁面8和承载平台9。
[0032]框体2位于安装壁面8内侧并固定安装,为弹簧装置3提供支撑。框体2上设有弹簧装置3,弹簧装置3穿过安装壁面8的通风口与复合材料门板1连接,复合材料门板1位于安装壁面8的外侧。
[0033]弹簧装置3为复合材料门板1提供向外的弹力,利用弹簧的行程实现门板的直线运动,并形成与弹簧行程相当的通风通道轴向尺寸,依靠弹簧力开启门板并支撑门板达到稳定姿态,伸出后的门板与四根弹簧装置形成刚性结构,以具备优良的抗风能力。
[0034]安装壁面8的通风口处设有位于外侧的挡水圈4,挡水圈4螺接到框体2上,挡水圈4
为开口朝向边侧的U形截面,对雨水进行导流。挡水圈4上设有与复合材料门板1配合的密封胶条6,有利于提高密封防水效果。
[0035]挡水圈与门板接触面安装密封圈或者密封垫,以实现在门板关闭时窗口处的自密封。当该通风防雨小门为侧装时,框体2的底面为内高外低2
°
的倾斜面,挡水圈和框体底部的坡度设计可防止门板开启后雨水的进入。
[0036]安装壁面8为箱体的侧面或底面,门板的关闭则利用箱体自身重力或辅助压力装置7来实现。通过箱体的运动控制通风口的开闭,当箱体靠近固定的辅助压力装置7或承载平台9时,复合材料门板1受压缩回并贴合在挡水圈4上,通风口关闭;当箱体远离辅助压力装置7或承载平台9时,复合材料门板1在弹簧装置3的作用下伸出,通风口开启。
[0037]复合材料门板1的外侧为四棱台结构,四周斜边的导风结构可降低通风时的空气流阻。复合材料门板1的内侧设有内端面,内端面与密封胶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包括箱体的安装壁面(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安装壁面(8)内侧固定安装的框体(2),框体(2)上设有弹簧装置(3),弹簧装置(3)穿过安装壁面(8)的通风口与复合材料门板(1)连接,复合材料门板(1)位于安装壁面(8)的外侧,安装壁面(8)的通风口处设有位于外侧的挡水圈(4),挡水圈(4)与复合材料门板(1)密封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壁面(8)为箱体的侧面或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门板(1)的外侧为四棱台结构,复合材料门板(1)的内侧设有内端面,内端面与挡水圈(4)密封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体(2)的底面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圈(4)为开口朝向边侧的U形截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通风防雨小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莹莹钟鸣邓祖军秦桃陈刚姚天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