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析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89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析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连接头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一壳体;导液管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二壳体;帽盖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使得连接头与导液管或帽盖相互对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在对接连接头与导液管或帽盖时起到定位辅助的效果,防止出现老人因手抖或眼花的情况而使连接头与导液管或帽盖相互对接不成功进而发生掉落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对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的外侧进行包裹,从而避免了手指与各个部件直接接触后污染其接口处,能够有效地防止细菌通过透析连接装置和管路进入到患者的腹腔中,避免患者受到感染。患者受到感染。患者受到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析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透析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腹膜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目前临床使用的腹膜透析器械包括腹膜透析管、透析连接装置和透析液引流袋。腹膜透析液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的特性,通过重力作用经透析液引流袋和腹膜透析管进出患者的腹腔,由于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通过腹腔中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0003]透析连接装置作为腹膜透析管和透析液引流袋的连接部件使用频率极高。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为中老年人,在对接透析连接装置时容易眼花或者手抖,因此往往无法独自、灵活并且精准地完成透析连接装置的手动对接;并且在对接时患者的手指经常会触碰到透析连接装置的连接头,其手上的细菌会通过连接头的端部进入到管路中,极易产生污染,进而引起患者的腹腔感染。基于此,我们针对现有的透析连接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析连接装置,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透析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上述连接头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一壳体;上述导液管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二壳体;上述帽盖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三壳体;上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使得上述连接头与上述导液管或帽盖相互对接。
[0007]进一步,上述第一壳体在上述连接头的接口处设有第一保护筒;上述第二壳体在上述导液管的接口处设有第二保护筒;上述第三壳体在上述帽盖的开口端设有第三保护筒;上述第二保护筒和第三保护筒可拆卸地插设于上述第一保护筒内。
[0008]进一步,上述连接头中部具有一环形凹部;上述第一壳体内设有与上述环形凹部相适配的第一通槽。
[0009]进一步,上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通槽;上述导液管插设于上述第二通槽内,且导液管在其接口处上端设有与第二通槽底部相互抵接的限位圆台。
[0010]进一步,上述第三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上述帽盖的安装槽。
[0011]进一步,上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均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半壳和右半壳。
[0012]进一步,上述左半壳和右半壳的一侧通过铰接件实现可翻转连接,另一侧通过锁扣件实现锁固或分离。
[0013]进一步,上述铰接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上述左半壳和右半壳分别设有用于安装上述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的第一让位凹槽和第二让位凹槽。
[0014]进一步,上述锁扣件包括锁扣本体,上述锁扣本体的一端枢接于上述左壳体,另一端设有一卡勾,上述右半壳设有与上述卡勾相适配的卡槽。
[0015]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技术包括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连接头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一壳体;导液管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二壳体;帽盖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三壳体;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使得连接头与导液管或帽盖相互对接。本技术通过设计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一方面能够在对接连接头与导液管或帽盖时起到定位辅助的效果,防止出现老人因手抖或眼花的情况而使连接头与导液管或帽盖相互对接不成功进而发生掉落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对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的外侧进行包裹,从而避免了手指与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的直接接触,减少带菌物质与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接触的几率,避免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的接口处发生污染,能够有效地防止细菌通过透析连接装置和管路进入到患者的腹腔中,避免患者受到感染。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左半壳和右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透析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头1、导液管2和帽盖3,连接头1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一壳体4;导液管2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二壳体5;帽盖3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三壳体6;第一壳体4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5或第三壳体6,使得连接头1与导液管2或帽盖3相互对接。本技术中第一壳体4、第二壳体5和第三壳体6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起到定位辅助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连接头1与导液管2或帽盖3相互对接,另一方面能够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避免患者在操作时触碰到连接头1,有效地提高了透析连接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壳体4在连接头1的接口处设有第一保护筒41;第二壳体5在导液管2的接口处设有第二保护筒51;第三壳体6在帽盖3的开口端设有第三保护筒61。在实际生产中,第一保护筒41的内径大于第二保护筒51和第三保护筒61的外径,第二保护筒51和第三保护筒61可拆卸地插设于第一保护筒41内。采用套筒式的插接设计使得各壳体结构更加简单精巧,有助于实现快速拆装,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能够起到导正及定位辅助的效果,确保连接头1与导液管2或帽盖3能够确保同心对接,以防止出现老人因手抖或眼花的情况而使透析连接装置的各个部件对接不成功进而发生掉落的情况,并同时避免连接头1与导液管2或帽盖3的外部相互接触而产生感染。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头1中部具有一环形凹部12;第一壳体4内设有与环形凹部12相适配的第一通槽42。具体地,为了使连接头1准确无误卡设于第一壳体4内,环形凹部12的两侧还设有第一凸棱13;第一壳体4设有若干与第一凸棱13相适配的第一条形槽43。环形凹部12与第一通槽42相互配合、第一凸棱13与第一条形槽43相互配合后使连接头1的中部在安装时准确定位于第一壳体4的下半部分,且连接头1的接口处一端位于第一保护筒41内。环形凹部12的设计能够起到导正及定位辅助的效果,防止出现连接头1因发生滑移而使其与导液管2对接不成功的情况。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壳体5设有第二通槽52;导液管2插设于第二通槽52内,且导液管2在其接口处上端设有与第二通槽52底部相互抵接的限位圆台22。导液管2在其外表面上沿轴向设有与限位圆台22相抵靠的四条第二凸棱23,而第二壳体5在第二通槽52内设有四个与第二凸棱23相适配的第二条型槽53。限位圆台22与第二通槽52相互配合、第二凸棱23和第二条型槽53相互配合后能使导液管2与第二壳体5紧密连接在一起。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三壳体6内设有用于安装帽盖3的安装槽63。该安装槽63内设有让位台阶64,帽盖3的外表面设有与让位台阶64相适配的让位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析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头、导液管和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一壳体;所述导液管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二壳体;所述帽盖外部可拆卸地套设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使得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导液管或帽盖相互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连接头的接口处设有第一保护筒;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导液管的接口处设有第二保护筒;所述第三壳体在所述帽盖的开口端设有第三保护筒;所述第二保护筒和第三保护筒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第一保护筒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中部具有一环形凹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环形凹部相适配的第一通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通槽;所述导液管插设于所述第二通槽内,且导液管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显华余鹏程林锦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瓦瑞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