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主轴,在所述主轴上装设有轴承套,在所述轴承套外套设有气缸筒座并且该气缸筒座的后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主轴的输出端延伸至气缸筒座前端外侧并与一磨料盘连接,所述气缸筒座与轴承套前端之间的空隙形成气缸筒前腔体,所述气缸筒座、驱动电机与轴承套后端之间的空隙形成气缸筒后腔体,在所述气缸筒座上设有能够连通气缸筒前腔体的前进气接头,以及,在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能够连通气缸筒后腔体的后进气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动补偿进给,能够有效保护主轴并且有利于保证产品加工后效果的一致性。致性。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磨抛光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补偿进给,能够有效保护主轴并且有利于保证产品加工后效果的一致性的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多采用电主轴对产品实现高精度、高转速和高效率的打磨抛光切削加工,传统的打磨抛光电主轴在打磨抛光时只能以固定的方式负责驱动磨料高速旋转,传递加工扭矩,以固定的轨迹进行加工,打磨抛光电主轴不会随着工件产品形状的变化去自动补偿进行打磨抛光,另外,在加工时也会出现工件变形、磨料刀具磨损、产品工装夹具装夹误差、产品复杂的3D曲面等原因造成的误差,而当磨料、刀具磨损和工件变形量以及磨料误差偏于理想状态时,很容易引起工件表面出现过抛或者无法抛到的现象,因此在传统加工中,传统的电主轴打磨、抛光时还需要外加马达、线性导轨、丝杆等设备来实现移动进行轴向位置上的补偿,从而完成打磨、抛光功能,现有这种主轴结构使得机床整体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而且零部件数量多,质量重,制造成本高,空间占用率也会相应的增加,而且由于无法满足实时的轴向压力补偿,容易导致产品加工出来的效果残差不齐,良品率低,无法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在打磨抛光过程中切削液和粉尘容易对主轴内部的结构造成损坏,而传统的主轴结构无法较好的清除这些切削液、粉尘等杂质,影响主轴的寿命,增加成本;专利名称为一种恒力打磨抛光头机构、专利号为ZL201811179659.2、公开日期为2021
‑
12
‑
24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包括机器人连接法兰、直线电机、平衡低摩擦气缸、电机法兰座、顶连接法兰、气源连接头、外壳、浮动万向连接座、径向恒力浮动气环、主轴电机、前固定法兰;所述机器人连接法兰的底部垂直连接直线电机,其两侧垂直连接平衡低摩擦气缸,平衡低摩擦气缸的底端连接电机法兰座座,所述电机法兰座座的上顶面连接直线电机底部;顶连接法兰的底部连接外壳;所述壳体内腔的内壁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内设有径向恒力浮动气环,径向恒力浮动气环上均布设有若干个恒力活塞;主轴电机贯穿径向恒力浮动气环,所述恒力活塞的一端贴顶主轴电机的外壁,主轴电机底部连接磨头。然而,该专利中解决的是在径向方向上的压力补偿,主要起到稳定主轴、磨头的作用,故主轴无法随着工件产品形状的变化去自动进给补偿完成打磨抛光,在对形状复杂的产品进行加工时仍存在较大的误差,加工出来的产品效果不佳。
[0003]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补偿进给,能够有效保护主轴并且有利于保证产品加工后效果的一致性的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
的输出轴连接的主轴,在所述主轴上装设有轴承套,在所述轴承套外套设有气缸筒座并且该气缸筒座的后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主轴的输出端延伸至气缸筒座前端外侧并与一磨料盘连接,所述气缸筒座与轴承套前端之间的空隙形成气缸筒前腔体,所述气缸筒座、驱动电机与轴承套后端之间的空隙形成气缸筒后腔体,在所述气缸筒座上设有能够连通气缸筒前腔体的前进气接头,以及,在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能够连通气缸筒后腔体的后进气接头。
[0007]进一步地,在所述气缸筒座的内部设有前端进气通道,所述前进气接头经前端进气通道与所述气缸筒前腔体连通。
[0008]进一步地,在靠近所述气缸筒座的驱动电机上设有后端进气通道,所述后进气接头经后端进气通道与所述气缸筒后腔体连通。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气缸筒座的前端装设有气缸封盖,所述主轴的输出端经气缸封盖与所述磨料盘连接在一起。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轴采用内花键主轴结构,所述轴承套通过轴承与所述主轴的中部活动装设在一起。
[00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采用双输出花键轴电机结构,所述输出轴为双输出花键轴结构。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驱动电机旋转能够带动主轴旋转,通过前进气接头和后进气接头能够分别向气缸筒前腔体、气缸筒后腔体内入通压缩空气,利用压缩空气能够推动主轴上的轴承套,当主轴前端的磨料盘与工件表面接触受到外力大于设定的气压时,气缸筒后腔体内的压缩空气被压缩,轴承套、主轴2向靠近驱动电机的方向略微移动,当主轴前端的磨料盘与工件表面接触受到的外力小于设定的气压时,压缩空气推动轴承套顶出使轴承套、主轴2向远离驱动电机的方向略微移动,从而轴承套能够与气缸筒座配合稳定主轴,并时刻保持主轴前端的磨料盘能够随着工件产品形状的变化去自动进给补偿,保证在加工的过程中磨料盘与工件接触的压力始终一致,自动调整磨料盘在轴向上的位置,从而实现恒压力打磨,有利于保持加工后产品的一致性,提高加工后的良品率,另外,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前进气接头能够往气缸筒前腔体内吹入压缩空气,使气缸筒前腔体内气体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力,形成压力差,然后气体能够随着主轴与气缸筒座之间的缝隙排出,有效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切削液和粉进入主轴内部,能够有效保护主轴,避免过度损耗主轴的使用寿命,因此本专利技术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能够实现自动补偿进给,能够有效保护主轴并且有利于保证产品加工后效果的一致性。
[0014]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的截面图;以及,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考图1
‑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包括驱动电机1和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11连接的主轴2,在主轴2上装设有轴承套3,在轴承套3外套设有气缸筒座4并且该气缸筒座4的后端与驱动电机1连接,主轴2的输出端延伸至气缸筒座4前端外侧并与一磨料盘5连接,气缸筒座4与轴承套3前端之间的空隙形成气缸筒前腔体41,气缸筒座4、驱动电机1与轴承套3后端之间的空隙形成气缸筒后腔体42,在气缸筒座4上设有能够连通气缸筒前腔体41的前进气接头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和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11)连接的主轴(2),在所述主轴(2)上装设有轴承套(3),在所述轴承套(3)外套设有气缸筒座(4)并且该气缸筒座(4)的后端与驱动电机(1)连接,所述主轴(2)的输出端延伸至气缸筒座(4)前端外侧并与一磨料盘(5)连接,所述气缸筒座(4)与轴承套(3)前端之间的空隙形成气缸筒前腔体(41),所述气缸筒座(4)、驱动电机(1)与轴承套(3)后端之间的空隙形成气缸筒后腔体(42),在所述气缸筒座(4)上设有能够连通气缸筒前腔体(41)的前进气接头(43),以及,在所述驱动电机(1)上设有能够连通气缸筒后腔体(42)的后进气接头(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力补偿的打磨抛光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筒座(4)的内部设有前端进气通道(44),所述前进气接头(43)经前端进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辉,杨春丽,梁信华,刘方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遂联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