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凝露结构、集成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82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凝露结构、集成式压缩机和制冷设备,涉及制冷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发热器件腔体内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时易在器件表面产生凝露水影响器件可靠性的问题。该结构包括导流罩、除湿散热器和气流驱动导流机构,除湿散热器设在导流罩内部,导流罩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气流驱动导流机构驱动腔体内气流经进气口进入导流罩内使气流流经除湿散热器进行冷凝再由排气口排出并驱动冷却气流在腔体内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腔体内气流集中从导流罩进气口进入经除湿散热器冷凝后由排气口排出,将腔体内的热量集中在除湿散热器进行冷凝,定点控制冷凝水的位置,同时驱动冷却气流在腔体内循环均衡各器件的温度,避免了在器件上产生凝露的问题。了在器件上产生凝露的问题。了在器件上产生凝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凝露结构、集成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凝露结构、集成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集成式离心压缩机是将压缩机和变频器集成为一个整体,将变频器控制模块分布于压缩机上。相较于传统压缩机,一体化集成式离心压缩机具有结构紧凑、节能低耗、便于安装维修等众多优点。在一些对压缩机尺寸有明显限制的场所,例如数据机房以及冷站等场所,其结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体化集成式离心压缩机必将凭借其显著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
[0003]变频器组件包括整流模块、滤波模块和逆变模块,在集成式离心压缩机中,变频器组件依次排布于压缩机的顶部,将压缩机和变频器的关键部件整流模块、逆变模块以及滤波模块等发热器件进行高度集成,形成一体化集成式离心压缩机。然而,由于多数一体化集成压缩机经常存在由于变频器器件密集分布,热量难以得到有效耗散,而致变频器壳盖内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而压缩机壳体表面温度又较低的情况,这样极易引起控制板以及相关控制器元件出现凝露的情况,轻则凝露水会导致带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罩(11)、除湿散热器(12)和气流驱动导流机构,其中,所述除湿散热器(12)设置在所述导流罩(11)内部,所述导流罩(11)上分别设有进气口(14)和排气口(15),所述气流驱动导流机构能够驱动腔体内的气流经所述进气口(14)进入所述导流罩(11)内,使气流流经所述除湿散热器(12)进行冷凝再由所述排气口(15)排出,并驱动冷却气流在腔体内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散热器(12)包括制冷端(121)和散热端(122),其中,所述除湿散热器(12)的制冷端(121)置于所述导流罩(11)内,所述除湿散热器(12)的散热端(122)固定在腔体的待安装表面,以使进入所述导流罩(11)的气流能够流经所述除湿散热器(12)的制冷端进行冷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导流机构包括第一导流风扇(13),所述第一导流风扇(13)设置在所述导流罩(11)内,且位于所述导流罩(11)的排气口(15)位置,所述第一导流风扇(13)与所述除湿散热器(12)的制冷端(121)相间隔设置,用以驱动腔体内的气流经所述进气口(14)进入所述导流罩(11)内,并使气流流经所述除湿散热器(12)的制冷端进行冷凝后再由所述排气口(15)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风扇(13)的进风口与所述除湿散热器(12)的制冷端(121)之间的距离为20~3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导流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流风扇(16),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流风扇(16)设置在腔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导流风扇(13)在轴向上错开布置,用以驱动冷却气流在腔体内循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水储水槽(17),所述冷凝水储水槽(17)设置在靠近所述除湿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明钟瑞兴陈玉辉叶文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