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80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包括缸内线束、缸外线束以及内部具有线束穿孔的穿缸护套,还包括位于线束穿孔内部的双头接线端子,所述双头接线端子包括内部设有芯线容置槽的端子本体,所述芯线容置槽的两端连通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芯线压接口和第二芯线压接口,第一芯线压接口与缸内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第二芯线压接口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所述线束穿孔内部灌注有包覆在双头接线端子外侧的密封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缸内线束和缸外线束的芯线分别压接在双头接线端子的两端,两者间隔分布,且在灌注密封胶后,缸内线束的芯线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形成有效隔绝,有效避免变速器缸体内的油因毛细作用向外渗漏,提高密封效果。封效果。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
[0002]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辆零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穿缸线束作为车辆变速器上重要的电气连接件,安装时需要穿过变速器缸体,一方面起到连接变速器缸体内部的线束(即:缸内线束)与变速器缸体外部的线束(即:缸外线束)的连接功能,另一方面也用于防止车辆变速器内的油通过穿缸线束向缸外渗漏。因此,穿缸线束的密封结构设计就要兼顾到两个方面的需求。
[0003]现有的穿缸线束密封结构设计中,因密封的原因,大多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在缸内线束与缸外线束之间增加穿缸护套,穿缸护套与变速器缸体密封连接,而缸内线束与缸外线束的芯线通过U型端子连接于一体,再将U型端子、缸内线束的芯线、缸外线束的芯线以及穿缸护套采用灌胶的方式实现密封。在这种密封结构中,缸内线束的芯线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均是位于U型端子的内部,再通过U型端子压接于一体,没有形成有效的隔绝,使得变速器缸体内的油可能会因为毛细作用而沿着线束内部向外渗漏,影响密封效果。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设计合理,有效提高密封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缸线束,包括缸内线束、缸外线束以及内部具有线束穿孔的穿缸护套,还包括位于线束穿孔内部的双头接线端子,所述双头接线端子包括内部设有芯线容置槽的端子本体,所述芯线容置槽的两端连通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芯线压接口和第二芯线压接口,第一芯线压接口与缸内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第二芯线压接口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所述线束穿孔内部灌注有包覆在双头接线端子外侧的密封胶。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芯线压接口的外侧设有用于与缸内线束的线皮压接配合的第一线皮压接口;所述第二芯线压接口的外侧设有用于缸外线束的线皮压接配合的第二线皮压接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本体呈沿长度方向两端贯通的槽型状,端子本体的内腔为芯线容置槽,端子本体的顶部沿长度方向两端均固定有一对芯线压接片,每对芯线压接片间隔分布在端子本体的两侧壁,两对芯线压接片分别与端子本体的内腔围成U型状的第一芯线压接口和第二线芯压接口;每对芯线压接片的外侧均设有一对间隔分布在端子本体两侧壁的线皮压接片,两对线皮压接片分别与端子本体的内腔围成U型状的第一线皮压接口和第二线皮压接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为环氧树脂胶。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穿缸线束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缸内线束从内往外贯穿穿缸护套的线束穿孔;步骤S2:将缸内线束伸出至线束穿孔外侧一端的芯线依次穿过双头接线端子的第
一线皮压接口和第一芯线压接口,将缸外线束的芯线依次穿过双头接线端子的第二线皮压接口和第二芯线压接口,之后将缸内线束的芯线与第一芯线压接口进行压接、缸内线束的线皮与第一线皮压接口进行压接,将缸外线束的芯线与第二芯线压接口进行压接、缸外线束的线皮与第二线皮压接口进行压接;步骤S3;将缸内线束从外往内拉,使双头接线端子位于线束穿孔内部;步骤S4:往线束穿孔内部灌注密封胶;步骤S5:将步骤S4中灌胶后的穿缸线束进行加热干燥,之后进行静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缸内线束和缸外线束的芯线分别压接在双头接线端子的两端,两者间隔分布,且在灌注密封胶后,缸内线束的芯线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形成有效隔绝,有效避免变速器缸体内的油因毛细作用向外渗漏,提高密封效果;同时在双头接线端子的两端还具有线皮压接口,用于与线束的线皮压接配合,这样可使得线束更好的进行弯折,不易断裂。
[0011]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剖面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头接线端子的主视剖面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头接线端子的俯视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头接线端子的俯视剖面构造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头接线端子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0012]图中:1

缸内线束;101

缸内线束的芯线;102

缸内线束的线皮;2

缸外线束;201

缸外线束的芯线;202

缸外线束的线皮;3

穿缸护套;301

线束穿孔;302

灌胶孔部;303

线束孔部;4

双头接线端子;5

芯线容置槽;6

端子本体;7

第一芯线压接口;8

第二芯线压接口;9

环氧树脂胶;10

第一线皮压接口;11

第二线皮压接口;12

芯线压接片;13

线皮压接片。
[00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纵向”、
“ꢀ
横向”、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穿缸线束,包括缸内线束1、缸外线束2以及内部具有线束穿孔301的穿缸护套3,穿缸护套3用于密封连接在变速器缸体上,缸内线束1位于变速器缸体内部,缸外线束2位于变速器缸体外部,这部分结构与现有的穿缸线束的结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穿缸线束还包括位于线束穿孔301内部的双头接线端子4,所述双头接线端子4包括内部设有芯线容置槽5的端子本体6,芯线容置槽5用于容置缸内线束的芯线101和缸外线束的芯线2021,所述芯线容置槽5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芯线压接口7和第二芯线压接口8,第一芯线压接口7与第二芯线压接口8均与芯线容置槽5相连通,第一芯线压接口7与缸内线束的芯线101压接配合,第二芯线压接口8与缸外线束的芯线201压接配合;
所述线束穿孔301内部灌注有包覆在双头接线端子4外侧的密封胶,密封胶在第一、第二芯线压接口之间包覆住,使两个芯线压接口形成有效隔绝。缸内线束和缸外线束的芯线分别压接在双头接线端子的两端,两者间隔分布,且在灌注密封胶后,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缸线束,包括缸内线束、缸外线束以及内部具有线束穿孔的穿缸护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线束穿孔内部的双头接线端子,所述双头接线端子包括内部设有芯线容置槽的端子本体,所述芯线容置槽的两端连通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芯线压接口和第二芯线压接口,第一芯线压接口与缸内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第二芯线压接口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所述线束穿孔内部灌注有包覆在双头接线端子外侧的密封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缸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线压接口的外侧设有用于与缸内线束的线皮压接配合的第一线皮压接口;所述第二芯线压接口的外侧设有用于缸外线束的线皮压接配合的第二线皮压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缸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呈沿长度方向两端贯通的槽型状,端子本体的内腔为芯线容置槽,端子本体的顶部沿长度方向两端均固定有一对芯线压接片,每对芯线压接片间隔分布在端子本体的两侧壁,两对芯线压接片分别与端子本体的内腔围成U型状的第一芯线压接口和第二线芯压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风张卓严鹏威汪开源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