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植物
‑
微生物联合作用机制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植物
‑
微生物联合作用机制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环境修复
技术介绍
[0002]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石油源等,大多具有“三致”效应,可通过空气或水进行长、短距离输送,最终在土壤中累积,进而危及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我国表层土壤PAHs含量区域间差异较大,同一区域内不同利用类型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针对PAHs严重污染的区域或场地,开发适合的土壤修复技术,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降低或消除生态及健康风险。
[0003]国内外学者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植物
‑
微生物联合修复是最具潜力的修复技术之一,具有无二次污染,不破坏土壤结构性质等优点。目前,PAHs污染土壤的植物
‑
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主要侧重于植物与专性降解菌的联合修复和植物与菌根真菌的联合修复两个方面。联合修复能够加快土壤中PAHs的去除,主要机制在于植物根系分泌物对降解微生物的降解强化作用。根系分泌物是指植物根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其释放量占年光合作用产量的10%~20%,种类繁多。植物根系分泌物可为根际降解微生物提供营养,影响微生物的分布、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植物
‑
微生物联合作用机制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剂为固定吸附有PAHs降解菌菌液和模拟根系分泌物的生物炭;所述PAHs降解菌为假杆菌(Pseudarthrobacter scleromae)J
‑
1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J
‑
3;所述假杆菌(Pseudarthrobacter scleromae)J
‑
1,2021年11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编号:CCTCC NO:M20211342;所述芽孢杆菌(Bacillus sp.)J
‑
3,2021年11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11343;所述模拟根系分泌物为糖类、小分子酸类和氨基酸类组成的混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
‑
微生物联合作用机制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剂中假杆菌(Pseudarthrobacter scleromae)J
‑
1的有效活菌数为5
×
108~5
×
109CFU/g,芽孢杆菌(Bacillus sp.)J
‑
3的有效活菌数为2
×
108~5
×
109CFU/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
‑
微生物联合作用机制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的浓度为1.2~1.4g C/L、小分子酸类的浓度为0.15~0.46g C/L、氨基酸类的浓度为0.7~1.4g C/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
‑
微生物联合作用机制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为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的混合物;所述葡萄糖、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闻,韩博远,黄玉杰,王加宁,宋繁永,赵庆庆,王磊磊,高永超,郑立稳,陈贯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