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48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固定装置和穿刺引导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的相对面之间围成固定腔,且上固定部上开设有垂直于其表面并贯通其的圆孔,圆孔的外侧开设有使上固定部为镂空状的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医工结合的方式,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的固定引导装置辅助进行该手术,然后按照患者的CT图像制作与CT扫描床相贴合的固定装置实现体位的固定,使患者剂量规划的CT扫描体位与术中体位保持一致,同时根据剂量规划方案确定的针道制作用于术中辅助的定位导板,在实现术中调整的同时,保证穿刺深度和角度的确定性,实现规划方案与术中实施相统一。案与术中实施相统一。案与术中实施相统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颅内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最终的治疗目的是完整的清除或灭活肿瘤,同时保护好正常脑组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部分肿瘤不能通过手术和外放疗治疗,只能通过体表穿刺到肿瘤部位植入放射性粒子进行精准内放疗的方式进行治疗,需要术者在术中严格按照术前计划系统设计进行穿刺和植入,努力实现术前术中规划和剂量保持一致,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0003]虽然颅内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在术前的剂量规划和术中穿刺的方案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患者术前剂量规划扫描的CT体位与术中患者体位有差异,不能做到相对应固定,另,因手术对术者穿刺技术的要求很高,术中CT设备进行扫描再进行引导穿刺时,主要是依靠术者的经验进行盲穿,这就导致穿刺深度和角度的不确定性,从而不能完全实现术前的规划,脑组织的特殊性,无法进行多次、重新穿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穿刺引导装置;
[0005]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的相对面之间围成固定腔,且上固定部上开设有垂直于其表面并贯通其的圆孔,圆孔的外侧开设有使上固定部为镂空状的,上固定部上设有在患者头部置于固定腔中固定时,与患者眼角和外耳道连线重合的连线部;
[0006]穿刺引导装置包括位于上固定部上且与圆孔同轴心的外凹陷部、内圆柱体,所述内圆柱体套装在外凹陷部的内腔,外凹陷部和内圆柱体上均设有刻度标,内圆柱体背离外凹陷部的一端安装有相互嵌套的穿刺导柱和导柱体,所述导柱体的中部设有内置铅丝、模拟穿刺角度的孔道,且穿刺导柱上开设有与孔道位置相对应的导孔。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之间经固定件一可拆卸安装,且上固定部上圆孔的直径为20mm。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凹陷部在上固定部的外表面高度为20mm、直径为40mm,且外凹陷部内腔的凹陷直径为30mm、深度为10mm,内圆柱体的直径为30mm、高度为11mm。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导柱与内圆柱体组成定位导板,所述穿刺导柱和内圆柱体经固定件二组合且相对固定。
[0010]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的制备方法:
[0011]固定装置的制备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12]S11、获取患者头皮组织模型的外表面,并向外扩张5mm,形成组成固定装置的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的外壳部分;
[0013]S12、在标记的肿瘤投影区预留穿刺导柱和导孔的中心区域切除一个垂直于其表面的圆孔;
[0014]穿刺引导装置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15]S21、参照该患者术前放射粒子植入手术计划系统确定的穿刺入路,粒子分布等信息,设计出所有穿刺针道,并依托针道生成与术中穿刺针直径相适配的穿刺导柱;
[0016]S22、以固定装置中圆孔的中心为圆心,在固定装置的外表面生成外凹陷部,并以外凹陷部为基准,设计与外凹陷部尺寸相适配的内圆柱体,外凹陷部和内圆柱体的边缘部设刻度标;
[0017]S23、设对内圆柱体限位使其位置固定的固定件二;
[0018]S24、穿刺导柱与外凹陷部组合并形成定位导板;
[0019]S25、以穿刺导柱的轴心制作导柱体,穿刺导柱靠近导柱体的一侧开设使二者相对嵌套固定的孔洞,且在导柱体的中心开设内置铅丝、便于模拟穿针角度的孔道。
[002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1]通过医工结合的方式,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的固定引导装置辅助进行该手术,然后按照患者的CT图像制作与CT扫描床相贴合的固定装置实现体位的固定,使患者剂量规划的CT扫描体位与术中体位保持一致,同时根据剂量规划方案确定的针道制作用于术中辅助的定位导板,在实现术中调整的同时,保证穿刺深度和角度的确定性,实现规划方案与术中实施相统一。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上固定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下固定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图5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中穿刺导柱和导柱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下固定部、2上固定部、3连线部、4固定件一、5圆孔、61外凹陷部、62内圆柱体、7固定件二、8穿刺导柱、9导柱体、10刻度标、11孔道、12圆孔、13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31]如图1

7所示的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穿刺引
导装置;
[0032]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部1和上固定部2,下固定部1和上固定部2的相对面之间围成固定腔,且上固定部2上开设有垂直于其表面并贯通其的圆孔12,圆孔12的外侧开设有使上固定部2为镂空状的圆孔5,上固定部2上设有在患者头部置于固定腔中固定时,与患者眼角和外耳道连线重合的连线部3;
[0033]穿刺引导装置包括位于上固定部2上且与圆孔12同轴心的外凹陷部61、内圆柱体62,所述内圆柱体62套装在外凹陷部61的内腔,外凹陷部61和内圆柱体62上均设有刻度标10,内圆柱体62背离外凹陷部61的一端安装有相互嵌套的穿刺导柱8和导柱体9,所述导柱体9的中部设有内置铅丝、模拟穿刺角度的孔道11,且穿刺导柱8上开设有与孔道11位置相对应的导孔13。
[0034]所述下固定部1和上固定部2之间经固定件一4可拆卸安装,且上固定部2上圆孔12的直径为20mm;所述外凹陷部61在上固定部2的外表面高度为20mm、直径为40mm,且外凹陷部61内腔的凹陷直径为30mm、深度为10mm,内圆柱体62的直径为30mm、高度为11mm;所述穿刺导柱8与内圆柱体62组成定位导板,所述穿刺导柱8和内圆柱体62经固定件二7组合且相对固定。
[0035]基于上述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固定装置和穿刺引导装置的制备方法如下:
[0036]首先,基于现有技术的前提下,按需要对患者的头颈部进行平扫或者增强CT薄层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颅内肿瘤穿刺治疗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穿刺引导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下固定部和上固定部的相对面之间围成固定腔,且上固定部上开设有垂直于其表面并贯通其的圆孔,圆孔的外侧开设有使上固定部为镂空状的圆孔,上固定部上设有在患者头部置于固定腔中固定时,与患者眼角和外耳道连线重合的连线部;穿刺引导装置包括位于上固定部上且与圆孔同轴心的外凹陷部、内圆柱体,所述内圆柱体套装在外凹陷部的内腔,外凹陷部和内圆柱体上均设有刻度标,内圆柱体背离外凹陷部的一端安装有相互嵌套的穿刺导柱和导柱体,所述导柱体的中部设有内置铅丝、模拟穿刺角度的孔道,且穿刺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鹏李环廷胡效坤胡禾颖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