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458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所述槽体内壁底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隔板,且底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排水筒,所述隔板前后两端与槽体内壁前后两端相固定,且将槽体右部划分成了集水槽,所述槽体左右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支撑辊,两所述一号支撑辊共同套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下贯穿有多个竖直的透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雨水对拨动板的冲刷能够带动输送带和二号支撑辊进行持续的逆时针转动,从而能够将输送带拦截的树叶等杂质向左持续运输,并最终通过跟随二号支撑辊进行转动的刮板和刷毛对杂物进行清扫和运输至收集槽内,从而在不消耗额外的能源即可达到过滤、收集和防止下水管道堵塞的目的,从而更加环保。从而更加环保。从而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防水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证建筑能够尽可能的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稳定,常常需要进行防水处理,避免渗水造成结构的腐蚀和粉化等现象的发生。申请号为202221879619 .0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放水结构,该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动U型刀片与X型刀片进行转动,能够对树叶等杂质进行粉碎,从而能够达到避免排水管道堵塞的问题,但是该装置在使得电机进行转动时需要长期消耗电能,不够环保,而且U型刀片与X型刀片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因为杂质和雨水产生磨损、锈蚀和缠绕等现象,从而使得锋利程度下降,继而影响粉碎效果,从而易产生堵塞,突出了其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包括槽体、隔板、排水筒、集水槽、一号支撑辊、输送带、透水口、二号支撑辊、刮板、刷毛、容纳壳体、导向板、三号支撑辊、拨动板、辅助部分,所述槽体内壁底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隔板,且底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排水筒,所述隔板前后两端与槽体内壁前后两端相固定,且将槽体右部划分成了集水槽,所述槽体左右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支撑辊,两所述一号支撑辊共同套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下贯穿有多个竖直的透水口,所述槽体左上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支撑辊,所述二号支撑辊外圆周壁呈逆时针方向圆周等角度固定有多个刮板,各所述刮板相较于二号支撑辊的离心端部分别固定有同方向且成排的刷毛,所述排水筒右部固定有容纳壳体,且内壁左端上部固定有向右下方倾斜的导向板,所述容纳壳体内腔与排水筒内腔相连通,且左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支撑辊,所述三号支撑辊外圆周壁呈顺时针方向圆周等角度固定有多个拨动板,所述槽体还安装有辅助部分。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辅助部分包括安装座、安装孔、收集槽、观察窗,所述槽体左右两端各固定有竖直的安装座,两所述安装座上下两部各贯穿有水平的安装孔,所述槽体左下部左右滑动连接有水平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通过螺栓与槽体相紧固,且左部固定有竖直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透明隔水材质如玻璃,所述观察窗能够由外界透过其观察到收集槽内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输送带左部位于收集槽的右上方,所述槽体左部的一号支撑辊与三号支撑辊之间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进行同步传动连接,所述槽体左部的一号支撑辊与二号支撑辊之间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之间进行同步传动连接,所述三号支撑辊的旋转轴心位于容纳壳体内,所述二号支撑辊位于收集槽的正上方,所述二号支撑辊转动时能够使得刷毛对输送带外壁进行清扫。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利用雨水对拨动板的冲刷能够带动输送带和二号支撑辊进行持续的逆时针转动,从而能够将输送带拦截的树叶等杂质向左持续运输,并最终通过跟随二号支撑辊进行转动的刮板和刷毛对杂物进行清扫和运输至收集槽内,从而在不消耗额外的能源即可达到过滤、收集和防止下水管道堵塞的目的,从而更加环保,且无需进行粉碎,能够减少因磨损造成的防堵塞效果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左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前剖后的左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槽体,2、隔板,3、排水筒,4、集水槽,5、一号支撑辊,6、输送带,7、透水口,8、二号支撑辊,9、刮板,10、刷毛,11、容纳壳体,12、导向板,13、三号支撑辊,14、拨动板,15、辅助部分,16、安装座,17、安装孔,18、收集槽,19、观察窗。
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5]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包括槽体1、隔板2、排水筒3、集水槽4、一号支撑辊5、输送带6、透水口7、二号支撑辊8、刮板9、刷毛10、容纳壳体11、导向板12、三号支撑辊13、拨动板14、辅助部分15,所述槽体1内壁底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隔板2,且底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排水筒3,所述隔板2前后两端与槽体1内壁前后两端相固定,且将槽体1右部划分成了集水槽4,隔板2起到阻止雨水继续向左流动的作用,所述槽体1左右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支撑辊5,两所述一号支撑辊5共同套接有输送带6,所述输送带6上下贯穿有多个竖直的透水口7,所述槽体1左上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支撑辊8,所述二号支撑辊8外圆周壁呈逆时针方向圆周等角度固定有多个刮板9,呈呈逆时针方向圆周等角度固定的刮板9在带动刷毛10对输送带6上表面的杂物进行清扫时能够更好向左上方施加刮力,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将杂物清除和运输,各所述刮板9相较于二号支撑辊8的离心端部分别固定有同方向且成排的刷毛10,所述排水筒3右部固定有容纳壳体11,且内壁左端上部固定有向右下方倾斜的导向板12,导向板12能够对汇聚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得雨水更多的冲刷拨动板14,从而便于三号支撑辊13的转动,所述容纳壳体11内腔与排水筒3内腔相连通,且左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支撑辊13,所述三号支撑辊13外圆周壁呈顺时针方向圆周等角度固定有多个拨动板14,呈顺时针方向圆周等角度固定的拨动板14在被雨水所冲刷时能够更好向右下方对三号支撑辊13施加推力,从而能够方便的推动三号支撑辊13进行转动,所述槽体1还安装有辅助部分15。
[0016]所述辅助部分15包括安装座16、安装孔17、收集槽18、观察窗19,所述槽体1左右两端各固定有竖直的安装座16,两所述安装座16上下两部各贯穿有水平的安装孔17,所述槽体1左下部左右滑动连接有水平的收集槽18,所述收集槽18通过螺栓与槽体1相紧固,且左部固定有竖直的观察窗19,所述观察窗19为透明隔水材质如玻璃,所述观察窗19能够由外界透过其观察到收集槽18内部。
[0017]所述输送带6左部位于收集槽18的右上方,所述槽体1左部的一号支撑辊5与三号支撑辊13之间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进行同步传动连接,所述槽体1左部的一号支撑辊5与二号支撑辊8之间通过同步带和同步带轮之间进行同步传动连接,所述三号支撑辊13的旋转轴心位于容纳壳体11内,所述二号支撑辊8位于收集槽18的正上方,所述二号支撑辊8转动时能够使得刷毛10对输送带6外壁进行清扫。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安装座16通过螺栓或铆钉等连接件穿过安装孔17固定在房屋的外墙壁上,并使得集水槽4位于屋檐的正下方,使得集水槽4能够完全收集屋檐流下的雨水,通过管道与排水筒3底部和外界的下水管道相连接,当降雨时雨水通过屋檐流入槽体1,而在进入集水槽4底部之前将经过输送带6,而输送带6设置的透水口7将能够方便的使得雨水通过并对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包括槽体(1)、隔板(2)、排水筒(3)、集水槽(4)、一号支撑辊(5)、输送带(6)、透水口(7)、二号支撑辊(8)、刮板(9)、刷毛(10)、容纳壳体(11)、导向板(12)、三号支撑辊(13)、拨动板(14)、辅助部分(15),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壁底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隔板(2),且底端左部固定有竖直的排水筒(3),所述隔板(2)前后两端与槽体(1)内壁前后两端相固定,且将槽体(1)右部划分成了集水槽(4),所述槽体(1)左右两部各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一号支撑辊(5),两所述一号支撑辊(5)共同套接有输送带(6),所述输送带(6)上下贯穿有多个竖直的透水口(7),所述槽体(1)左上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二号支撑辊(8),所述二号支撑辊(8)外圆周壁呈逆时针方向圆周等角度固定有多个刮板(9),各所述刮板(9)相较于二号支撑辊(8)的离心端部分别固定有同方向且成排的刷毛(10),所述排水筒(3)右部固定有容纳壳体(11),且内壁左端上部固定有向右下方倾斜的导向板(12),所述容纳壳体(11)内腔与排水筒(3)内腔相连通,且左部转动连接有水平的三号支撑辊(13),所述三号支撑辊(13)外圆周壁呈顺时针方向圆周等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天李为胜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中汇安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