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393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包括:螺线管型线圈与磁场整形器的上半部分紧密嵌套;磁场整形器的下半部分设置于待成形工件上方;磁场整形器的环向上设有开缝;模具用于承载待成形工件;当电磁成形装置工作时,螺线管型励磁线圈通过脉冲电流放电在其周围产生脉冲磁场,脉冲磁场在磁场整形器上半部分的内外表面产生感应涡流,感应涡流通过开缝传导至磁场整形器下半部分的下端面,从而将脉冲磁场重塑并集中在磁场整形器下半部分与待成形工件之间,在待成形工件的待成形区域上产生脉冲电磁力,以使待成形工件的待成形区域在脉冲电磁力的作用下朝向模具发生变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板件电磁成形过程中成形磁场空间分布的精准有效调控。布的精准有效调控。布的精准有效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成形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轻质合金材料的使用为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中轻量化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由于常用的轻质合金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在常温下成形性能较差,塑性较低,弹性模量小,采用传统加工工艺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高速成形能有效改善轻质合金材料在常温下的成形性能。其中,电磁成形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铝合金等轻质合金材料的加工领域中。
[0003]在轴对称板件的电磁成形技术中,使用平板螺旋线圈作为驱动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传统板件电磁成形工艺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1)平板螺旋线圈的设计受到板件成形区域大小的制约,且该种结构的线圈绕制与加固工艺复杂,并且缺乏有效的轴向加固手段,给线圈强度、使用寿命与能量效率的优化造成极大的困难;(2)由于电磁成形过程中电磁力有效加载时间极短,成形能量效率较低,平板螺旋线圈的成形能力十分受限,目前直接采用电磁成形方法成形强度较高的板件难以实现;(3)由于平板螺旋线圈产生的磁场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场整形器、螺线管型线圈以及模具;所述螺线管型线圈与磁场整形器的上半部分紧密嵌套;所述磁场整形器的下半部分设置于待成形工件上方;所述磁场整形器的环向上设有开缝;所述模具用于承载待成形工件;当所述电磁成形装置工作时,所述螺线管型励磁线圈通过脉冲电流放电在其周围产生脉冲磁场,所述脉冲磁场在磁场整形器上半部分的内外表面产生感应涡流,所述感应涡流通过所述开缝传导至所述磁场整形器下半部分的下端面,从而将所述脉冲磁场重塑并集中在所述磁场整形器下半部分与所述待成形工件之间,在待成形工件的待成形区域上产生脉冲电磁力,以使待成形工件的待成形区域在所述脉冲电磁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模具发生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整形器下半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待成形区域内侧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与所述待成形区域外侧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型线圈与磁场整形器的接触面绝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型线圈包括多个;多个螺线管型线圈的半径不同,且同轴绕制在所述磁场整形器的上半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多组电源;所述多组电源分别为多个螺线管型线圈供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整形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相互可以分割;所述装置还包括:替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张子轩赖智鹏李昌兴徐巍曹全梁韩小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