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裂解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39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碱裂解设备,涉及生物制药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量提取时,采用流量计监测流量变化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该碱裂解设备包括菌液储存罐、菌液称重机构、碱液储存罐、碱液称重机构、酸液储存罐及酸液称重机构;菌液储存罐设置在菌液称重机构上,碱液储存罐设置在碱液称重机构上,酸液储存罐设置在酸液称重机构上;菌液储存罐内的菌液与碱液储存罐内的碱液经分别输送后进行第一次混合,酸液储存罐内的酸液经输送后与第一次混合后的混合液进行第二次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小量提取,成本低且精度较高的碱裂解设备。精度较高的碱裂解设备。精度较高的碱裂解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碱裂解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制药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碱裂解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抽提质粒DNA常用碱裂解法,它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在碱性条件(pH12.5)下,线性染色体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的氢键虽然断裂,但两条互补链彼此缠绕,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加入醋酸溶液恢复至中性时,染色体DNA分子难以复性,而质粒DNA分子很快复性,离心时,染色体DNA与细胞碎片一起被沉淀出来,而质粒DNA则留在上清液中,用异丙醇或乙醇沉淀后洗涤、可得到较纯的质粒DNA。碱碱裂解法通常有大量提取法和小量提取法,其提取原理是一样的,只需体积按一定比例扩大。
[0003]在碱裂解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可能获取更多的质粒DNA,需要严格控制菌液、碱液和酸液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传统的碱裂解设备是通过流量计监测管路内的流量并实时调控泵头的转速来保证菌液、碱液和酸液维持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采用流量计来监测流量适用于大提取量的碱裂解过程(如生产或中试级别的碱裂解)中,但在小量提取的碱裂解过程中,由于管路较细且流量较小,采用一般的流量计无法准确监测流量变化,再者用于监测小流量的小型流量计价格非常昂贵,使用这种流量计会大大增加设备的制造成本。
[000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小量提取时,采用流量计监测流量变化精度低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碱裂解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小量提取时,采用流量计监测流量变化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碱裂解设备,包括:
[0008]菌液储存罐、菌液称重机构、碱液储存罐、碱液称重机构、酸液储存罐及酸液称重机构;
[0009]其中:所述菌液储存罐设置在菌液称重机构上,碱液储存罐设置在碱液称重机构上,所述酸液储存罐设置在酸液称重机构上;
[0010]所述菌液储存罐内的菌液与所述碱液储存罐内的碱液经分别输送后进行第一次混合,所述酸液储存罐内的酸液经输送后与第一次混合后的混合液进行第二次混合。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菌液称重机构、所述碱液称重机构、所述酸液称重机构为称重台。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还包括菌液泵送机构、碱液泵送机构、酸液泵送机构、第一混合器及第二混合器,所述菌液储存罐通过菌液泵送机构与所述第一混合器
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碱液储存罐通过所述碱液泵送机构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第二进液口连接;
[0013]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酸液储存罐通过酸液泵送机构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二进液口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菌液泵送机构包括第一变送器、第一驱动器、第一电机和第一泵头,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泵头连接,所述第一变送器与所述菌液称重机构电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碱液泵送机构包括第二变送器、第二驱动器、第二电机和第二泵头,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泵头连接,所述第二变送器与所述碱液称重机构电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酸液泵送机构包括第三变送器、第三驱动器、第三电机和第三泵头,所述第三驱动器与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三泵头连接,所述第三变送器与所述酸液称重机构电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菌液称重机构、所述菌液泵送机构、所述碱液称重机构、所述碱液泵送机构、所述酸液称重机构、所述酸液泵送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控制器为PID控制器。
[001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出液口通过盘管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一进液口连接。
[0020]使用如上所述的碱裂解设备提取质粒DNA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按预设比例分别设置好所述菌液泵送机构的流量Q1、所述碱液泵送机构的流量Q2和所述酸液泵送机构的流量Q3,即Q1:Q2:Q3=1:k1:k2,即Q2=k1*Q1,Q3=k2*Q1=(k2/k1)Q1;
[0022]S2:所述菌液称重机构、所述碱液称重机构和所述酸液称重机构分别测量菌液、碱液和酸液的初始重量W1、W2和W3,然后在每个监测周期t内分别测量并记录菌液、碱液和酸液的当前重量W1

、W2

和W3

,然后分别计算出并记录菌液、碱液和酸液的重量变化值ΔW1、ΔW2和ΔW3;
[0023]S3:根据历史若干个周期t内菌液的重量变化值ΔW1,通过同步调节所述碱液泵送机构和所述酸液泵送机构的当前流量,使ΔW1、ΔW2和ΔW3的比值维持在预设比例。
[002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2中,监测周期t为10

20ms。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碱裂解设备,包括菌液储存罐、菌液称重机构、碱液储存罐、碱液称重机构、酸液储存罐及酸液称重机构,所述菌液储存罐内的菌液与所述碱液储存罐内的碱液经分别输送后进行第一次混合,所述酸液储存罐内的酸液经输送后与第一次混合后的混合液进行第二次混合,完成整个碱裂解过程完成,将所述菌液储存罐设置在菌液称重机构上,碱液储存罐设置在碱液称重机构上,酸液储存罐设置在酸液称重机构上,通过菌液称重机构、碱液称重机构和酸液称重机构实时监测菌液、碱液、酸液重量的变化,进而得出菌液、碱液、酸液的当前混合比例是否满足预设比例,监测精度高,适用于小提取量的碱裂解设备中,且通过称重台代替昂贵的小型流量计,能够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技术的碱裂解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碱裂解设备流程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流量监测控制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的原理流程示意图。
[0031]图中11、菌液储存罐;12、菌液称重机构;13、菌液泵送机构;14、第一变送器;15、第一驱动器;16、第一电机;17、第一泵头;21、碱液储存罐;22、碱液称重机构;23、碱液泵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裂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菌液储存罐、菌液称重机构、碱液储存罐、碱液称重机构、酸液储存罐及酸液称重机构;其中:所述菌液储存罐设置在菌液称重机构上,碱液储存罐设置在碱液称重机构上,所述酸液储存罐设置在酸液称重机构上;所述菌液储存罐内的菌液与所述碱液储存罐内的碱液经分别输送后进行第一次混合,所述酸液储存罐内的酸液经输送后与第一次混合后的混合液进行第二次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裂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称重机构、所述碱液称重机构、所述酸液称重机构为称重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碱裂解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菌液泵送机构、碱液泵送机构、酸液泵送机构、第一混合器及第二混合器,所述菌液储存罐通过菌液泵送机构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碱液储存罐通过所述碱液泵送机构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混合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酸液储存罐通过酸液泵送机构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的第二进液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碱裂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泵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桂玲柳俐淼王风雪樊霁阳方贤根
申请(专利权)人:成器智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