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天发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导轨。
技术介绍
[0002]在航天发射领域,导轨主要实现对产品的支撑和导向作用。现有的导轨主要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虽然金属导轨结构的承载裕度大,耐烧蚀性能稳定,应用比较成熟,但是对于纵向长度较大的大型装置,由于重量大,较大的重量对整个发射装置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且金属导轨需要频繁更换,经济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量轻、强度高、成本低,并且承载功能和抗热烧蚀性能优良,可重复使用的导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导轨,所述导轨由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拉挤成型。
[000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组件、第二导轨组件、第三导轨组件,所述第二导轨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及所述第三导轨组件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组件的表面为第一承载面、底面为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由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拉挤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轨组件(1)、第二导轨组件(2)、第三导轨组件(3),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及所述第三导轨组件(3)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组件(1)的表面为第一承载面、底面为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承载面为弧面,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的表面为第二承载面、底面为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承载面为弧面,所述第三导轨组件(3)的表面为第三承载面、底面为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三承载面为弧面,所述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三承载面形成连续的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一凹槽,所述第一导轨组件(1)的与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相连接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三导轨组件(3)的与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相连接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三凸台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1)之间、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与所述第三导轨组件(3)之间均通过螺栓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与所述第一导轨组件(1)之间、所述第二导轨组件(2)与所述第三导轨组件(3)之间均相互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昶,徐甲明,张云巧,程明龙,欧阳松,何冠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