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锍盐的阳离子化合物及抗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132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合成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式(A)的锍盐阳离子化合物,化合物具有抗菌的用途。公开了该类化合物的有机合成方法,锍上的三个取代基包含甲基、苄基和疏水烷烃链,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测试菌株,以氯化十二烷基苄基铵(BAC)作为对照,检测锍盐化合物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强于对照物BAC,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与BAC相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强于BAC,菌株在锍盐阳离子抗菌剂作用后,菌体形态的变化,化合物对细菌膜结构产生破坏。菌膜结构产生破坏。菌膜结构产生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锍盐的阳离子化合物及抗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合成及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合成的锍盐化合物及抗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致病性细菌、霉菌、真菌等每年都会引起的农作物、畜禽的病害,造成严重损失,各种耐药性致病菌的出现,使得在病害防治过程中难度加大。当前应用的各类抗菌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菌害,拥有低毒、高效、杀菌广谱等优点,但是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耐药性、选择性、杀菌药效时间、药物残留、生物降解等。细菌耐药性的出现,迫使对抗菌剂的研究不断深入。阳离子抗菌剂被广泛研究,例如季铵盐类、季鏻盐类、吡啶盐类、咪唑盐类以及烷基胍盐类等。它们具有快速杀菌、稳定长效等优点,多数的研究者认为阳离子抗菌剂的抗菌机制是带正电荷的抗菌剂能够与带着负电荷的细胞膜互相吸引,进而与细胞膜发生结合,而后能够打乱细菌的细胞膜的组成,细菌内的物质发生泄漏,导致菌体死亡。通常能有效地抑制并杀死病原微生物。但是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长期施药等原因,使得阳离子抗菌剂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出现耐药性、杀菌的持久性降低等。针对这些问题,阳离子抗菌剂的开发呈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式(A)的化合物:其中R=C
12
H
25
、C
14
H
29
、C
16
H
3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式(A)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锍正离子基团。3.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式(A)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甲基。4.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式(A)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2、14、16个碳的直链烷烃基。5.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式(A)的化合物,其中为下列任一化合物:S

甲基

苄基

十二烷基锍鎓氯盐(A1),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婧周晓东刘成才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