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991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考虑在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发射端和接收端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导致两者之间的充电区域往往会有金属异物的进入。相比于原有的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实现了检测线圈和发射线圈的解耦,从而消除了对无线充电能量传输的影响,并且在检测线圈的各个位置上,均取得了一个较大的检测线圈自感变化率,从而获得优异的金属异物检测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技术作为一种无需金属导线的直接接触,便可将能量从发射端输送到负载接收端的技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主要的优点是安全可靠灵活,实现了自由的充电以及电源和负载间完全意义上的电气隔离,在电动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WPT中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发射端和接收端没有直接的物理接触,导致两者之间的充电区域往往会有金属异物的进入。这些金属异物一方面会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机构的参数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系统的功率和效率下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意外进入的金属异物会在涡流效应的影响下产生发热现象,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这种对大功率要求比较高的场景,充电功率一般会达到几十千瓦,涡流效应尤为显著,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检测线圈位于发射线圈的上方;所述检测线圈的结构通过相反极性的线圈串联使检测线圈和发射线圈之间解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圈一共有20列,每一列由16个相互串联的矩形小线圈组成;单个子检测线圈由两个相反极性的小矩形线圈串联而成,使两个小矩形线圈的磁场相互抵消,以实现解耦;将两个所述子检测线圈串联得到由四个小矩形线圈组成的检测模块,进而得到一列由8个子检测线圈串联而成的条形检测线圈,检测线圈则由20个所述条形检测线圈铺设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明王辉潘文斌毛行奎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