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装置和悬索式跨越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72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3
一种吸能装置和悬索式跨越架,包括吸能单元和具有可伸缩空间的反向力架;吸能单元弹性设置于可伸缩空间内;吸能单元为弹性吸能结构,沿反向力架的伸缩方向布置;吸能单元的两端分别与反向力架的两端连接;当斜拉承载索承受的冲击载荷超过吸能单元的弹性形变力时,吸能单元通过弹性形变吸收或者释放能量进而降低斜拉承载索承受的冲击载荷作用。本申请提供的吸能装置通过将具有弹性吸能结构的吸能单元安装于可伸缩的反向力架内,在反向力架受到斜拉承载索传递的冲击能量时,吸能单元能够重复压缩吸能,加快了吸能装置的响应速度,减少斜拉承载索的振荡次数,可大幅降低斜拉承载索承受导线冲击载荷作用而受到的峰值张力,保证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能装置和悬索式跨越架


[0001]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施工装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吸能装置和悬索式跨越架。

技术介绍

[0002]在特高压线路交叉跨越线路施工过程中,大跨越距离、大高度差和地形复杂等情况十分普遍,而悬索式跨越架具有结构形式简单、安装便捷、运输方便、对地形无特殊要求、造价低、施工成本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交叉跨越施工。随着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截面导线相继投入使用,在事故工况下导线的冲击载荷也显著增大。针对大截面导线,传统的悬索式跨越架的抗冲击性能显著不足,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大截面导线抗冲击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传统的悬索式跨越架的抗冲击性能显著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能装置,用于安装在跨越架的斜拉承载索上,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吸能单元和反向力架;
[0004]所述反向力架具有可伸缩空间;
[0005]所述吸能单元弹性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空间内;
[0006]所述吸能单元为弹性吸能结构,沿所述反向力架的伸缩方向布置;
[0007]所述吸能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向力架的两端连接;
[0008]当所述反向力架伸长时,所述吸能组件被压缩,当所述反向力架缩短时,所述吸能组件伸长;
[0009]所述弹性吸能结构包括通过弹性形变吸能和/或释放能量的结构;
[0010]当所述斜拉承载索承受的冲击载荷超过所述吸能单元的弹性形变力时,所述吸能单元通过弹性形变吸收或者释放能量进而降低所述斜拉承载索承受的冲击载荷作用。
[0011]优选的,所述吸能单元包括:第一吸能组件和第二吸能组件;
[0012]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沿所述反向力架伸缩方向的端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向力架上。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弹簧;
[0014]所述压力弹簧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反向力架上;
[0015]所述压力弹簧均沿所述反向力架的伸缩方向布置。
[0016]优选的,所述压力弹簧设置为多个;
[0017]多个所述压力弹簧以所述反向力架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均布,且形成环形结构。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体;
[0019]所述弹性体设置于所述反向力架的内部,且所述弹性体的轴线与所述反向力架的轴线重合。
[0020]优选的,所述反向力架包括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第二反向力架组件;
[0021]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滑动连接,形成所述可伸缩空间;
[0022]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空间内,且随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的滑动而伸缩运动。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包括第一端部压板、后拉板和多个支架杆;
[0024]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包括第二端部压板、前拉板和多个拉杆;
[0025]所述前拉板、所述第一端部压板、所述第二端部压板和所述后拉板依次平行设置;
[0026]所述多个支架杆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后与所述后拉板固定连接;
[0027]所述多个拉杆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端部压板和所述第一端部压板后与所述前拉板固定连接;
[0028]所述第一端部压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沿所述支架杆的轴线方向相对滑动且形成所述可伸缩空间;
[0029]所述吸能单元沿所述支架杆的轴线方向布置,且所述吸能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抵接;
[0030]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套设于所述支架杆上。
[0031]优选的,所述反向力架还包括中间穿杆;
[0032]所述中间穿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端部压板、所述弹性体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滑动连接;
[0033]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套设于所述中间穿杆上。
[0034]优选的,所述反向力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之间的中间压板;
[0035]所述支架杆和所述中间穿杆分别与所述中间压板固定连接;
[0036]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分别设置为两组;
[0037]其中一组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压板和所述第一端部压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一端与所述中间压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固定;
[0038]另一组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压板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一端与所述中间压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压板固定。
[0039]优选的,所述反向力架的两端设置有吊环。
[004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悬索式跨越架,包括:横拉承载索、多段斜拉承载索、输电铁塔和吸能装置;
[0041]所述横拉承载索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所述输电铁塔的顶端;
[0042]所述吸能装置通过反向力架连接相邻的所述斜拉承载索,构成斜拉索;
[0043]所述输电铁塔的底端固定于地面上,且所述输电铁塔顶端通过所述斜拉索与地面固定。
[0044]优选的,构成所述斜拉索的所述吸能装置至少为一个,所述斜拉承载索至少为两
个。
[0045]优选的,所述输电铁塔顶端设有横梁;
[0046]所述斜拉承载索和横拉承载索均固定于所述横梁上。
[0047]优选的,还包括绝缘网;
[0048]所述绝缘网铺设于所述横拉承载索上。
[00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5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能装置,用于安装在跨越架的斜拉承载索上,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吸能单元和反向力架;所述反向力架具有可伸缩空间;所述吸能单元弹性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空间内;所述吸能单元为弹性吸能结构,沿所述反向力架的伸缩方向布置;所述吸能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向力架的两端连接;当所述反向力架伸长时,所述吸能组件被压缩,当所述反向力架缩短时,所述吸能组件伸长;所述弹性吸能结构包括通过弹性形变吸能和/或释放能量的结构;当所述斜拉承载索承受的冲击载荷超过所述吸能单元的弹性形变力时,所述吸能单元通过弹性形变吸收或者释放能量进而降低所述斜拉承载索承受的冲击载荷作用。本技术提供的吸能装置通过将具有弹性吸能结构的吸能单元安装于可伸缩的反向力架内,并通过反向力架安装于斜拉承载索上,进而在反向力架受到斜拉承载索传递的冲击能量时,吸能单元能够重复压缩吸能,加快了吸能装置的响应速度,减少斜拉承载索的振荡次数,可大幅降低斜拉承载索承受导线冲击载荷作用而受到的峰值张力,保证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51]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吸能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2]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3]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吸能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装置,用于安装在跨越架的斜拉承载索(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吸能单元和反向力架;所述反向力架具有可伸缩空间;所述吸能单元弹性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空间内;所述吸能单元为弹性吸能结构,沿所述反向力架的伸缩方向布置;所述吸能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向力架的两端连接;当所述反向力架伸长时,所述吸能组件被压缩;当所述反向力架缩短时,所述吸能组件伸长;所述弹性吸能结构包括通过弹性形变吸能和/或释放能量的结构;当所述斜拉承载索(13)承受的冲击载荷超过所述吸能单元的弹性形变力时,所述吸能单元通过弹性形变吸收或者释放能量进而降低所述斜拉承载索(13)承受的冲击载荷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单元包括:第一吸能组件和第二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沿所述反向力架伸缩方向的端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反向力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弹簧(6);所述压力弹簧(6)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反向力架上;所述压力弹簧(6)均沿所述反向力架的伸缩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弹簧(6)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压力弹簧(6)以所述反向力架的轴线为中心线呈等角度均布,且形成环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体(1);所述弹性体(1)设置于所述反向力架的内部,且所述弹性体(1)的轴线与所述反向力架的轴线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力架包括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第二反向力架组件;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滑动连接,形成所述可伸缩空间;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和所述第二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可伸缩空间内,且随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的滑动而伸缩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力架组件包括第一端部压板(3)、后拉板(10)和多个支架杆(7);所述第二反向力架组件包括第二端部压板(4)、前拉板(9)和多个拉杆(11);所述前拉板(9)、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和所述后拉板(10)依次平行设置;所述多个支架杆(7)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和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后与所述后拉板(10)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拉杆(11)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端部压板(4)和所述第一端部压板(3)后与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拥军葛兆军李燕雷赵江涛苏朝晖李明程永锋孟凡豪马勇郝玉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