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属于照明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线性灯具内的光源板大多通过螺钉单独固定或点胶固定的方式固定在灯具内,当线性灯具内存在多条光源板时,单独固定会出现重复安装及零部件的多次使用,造成成本增加;通过点胶固定则存在固化时间长,且在使用过程中胶体易老化,导致光源板从灯具上脱落,导致成本提升以及使用寿命较短,此外,相邻两个光源板在灯具内的安装距离通常较远,以满足安规的爬电距离,极大的浪费了灯具内的空间。
[0003]同时,在日常使用中,线性灯具通常需要进行拼接,以构成特定的造型或者提高空间的亮度,现有的线性灯具拼接方法较为复杂,且容易在两个线性灯具的拼接处产生暗区,使得线性灯具无法实现均匀照明。
[000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组合灯具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灯具、导轨线性灯及吸顶线性灯,以解决现有线性灯具成本高、连接稳定性差以及多个线性灯具在连接时容易产生暗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灯具,包括灯体、固定支架、发光组件和连接条,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灯体和所述发光组件,所述灯体设有收容槽,所述固定支架的边缘卡持在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固定支架远离所述灯体的一侧设有供收容所述发光组件的容置腔,所述灯体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条部分收容在所述连接槽内并与所述灯体可拆卸连接,以连接相邻两个灯体。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撑筋延伸的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筋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筋延伸的第二自由端,所述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且所述发光组件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抵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包括顶板和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抵接边,所述抵接边与所述顶板平行设置,所述收容槽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抵接边之间;所述抵接边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顶板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所述抵接边抵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体还设有与所述连接槽连通的通孔,所述组合灯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连接条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以连接所述连接条和所述灯体。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条呈直板状设置,所述安装孔设有四个,且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条的两端,以连接相邻的两个灯体。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灯具还包括扩散罩,所述扩散罩靠近所
述灯体的一侧设有固定槽,所述灯体对应设有固定边,所述固定边卡持在所述固定槽内,以连接所述扩散罩和所述灯体。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合灯具还包括端盖和固定件,所述端盖上设有端孔,所述灯体内设有固定柱,所述端盖罩设在所述灯体和所述扩散罩的端部,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端孔与所述固定柱锁紧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槽相对应,以供收容所述连接条,所述端盖上还设有若干个自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灯体方向伸出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扩散罩和所述固定支架抵接。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导轨线性灯,包括导轨、电源盒和与所述电源盒连接的前述的组合灯具,所述电源盒包括锁扣件和连接轴,所述锁扣件伸入所述导轨内,以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定位块,所述灯体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块收容在所述定位孔内,使得所述电源盒与所述组合灯具定位连接。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顶线性灯,包括吸顶支架和前述的组合灯具,所述吸顶支架包括吸顶部和安装部,所述吸顶部与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包括弯折部,所述灯体包括伸入所述连接槽内的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弯折部相配合,使得所述组合灯具与所述吸顶支架卡扣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组合灯具通过在固定支架上设置收容发光组件的容置腔,简化了发光组件在灯具上的连接方式,增大了相邻两个发光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降低了灯具的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在相邻两个组合灯具之间设置连接条,并使得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组合灯具的连接槽内与组合灯具可拆卸连接,实现了线性灯具的便捷连接,提高了组合灯具的均匀照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组合灯具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组合灯具的爆炸图。
[0019]图3是图1中组合灯具的剖面图。
[002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是图2中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6是图2中灯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7是图2中连接条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8是图2中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导轨线性灯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10是图9中导轨线性灯的爆炸图。
[0027]图11是图10中电源盒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12是图10中连接轴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吸顶线性灯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14是图13中吸顶线性灯的爆炸图。
[0031]图15是图13中吸顶线性灯的剖面图。
[0032]图16是图14中吸顶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组合灯具100,导轨线性灯200,吸顶线性灯300;灯体1,安装槽11,固定边12,收容槽13,抵接边14,固定柱15,固定孔151,连接部16,连接槽162,凸筋161,顶板17,第一穿孔171,定位孔172,线缆孔173,侧板18;固定支架2,插接板21,第一支撑筋22,第一自由端221,第二支撑筋23,第二自由端231,容置腔24,组装孔25;发光组件3,灯珠31,电路板32;扩散罩4,固定槽41,组装部42;端盖5,端孔51,连接孔52,限位块53,遮盖边54,抵接槽55;连接条6,连接孔52;固定件7;吸顶支架8,吸顶部81,过线孔811,锁紧孔812,加固条813,安装部82,弯折部821;电源盒9,锁扣件91,连接轴92,抵接端921,卡槽922,连接端923,定位块924,第二穿孔925,穿线孔926,卡块93。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5]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揭示了一种组合灯具100,用于照明。组合灯具100包括灯体1、固定支架2、发光组件3、扩散罩4、端盖5和连接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1)、固定支架(2)、发光组件(3)和连接条(6),所述固定支架(2)连接所述灯体(1)和所述发光组件(3),所述灯体(1)设有收容槽(13),所述固定支架(2)的边缘卡持在所述收容槽(13)内,所述固定支架(2)远离所述灯体(1)的一侧设有供收容所述发光组件(3)的容置腔(24),所述灯体(1)设有连接槽(162),所述连接条(6)部分收容在所述连接槽(162)内并与所述灯体(1)可拆卸连接,以连接相邻两个灯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筋(22)和第二支撑筋(23),所述第一支撑筋(22)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撑筋(23)延伸的第一自由端(221),所述第二支撑筋(23)设有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筋(22)延伸的第二自由端(231),所述发光组件(3)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筋(22)和所述第二支撑筋(23)之间,且所述发光组件(3)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自由端(221)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31)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包括顶板(17)和位于所述顶板(17)下方的抵接边(14),所述抵接边(14)与所述顶板(17)平行设置,所述收容槽(13)设于所述顶板(17)和所述抵接边(14)之间;所述抵接边(14)设有两个且分设于所述顶板(17)的两侧,所述固定支架(2)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所述抵接边(14)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还设有与所述连接槽(162)连通的通孔,所述组合灯具(100)还包括固定件(7),所述连接条(6)上开设有安装孔(61),所述固定件(7)穿过所述安装孔(61)和所述通孔,以连接所述连接条(6)和所述灯体(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6)呈直板状设置,所述安装孔(61)设有四个,且分别设于所述连接条(6)的两端,以连接相邻的两个灯体(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灯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