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51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包括冷屏支撑框架,扰流管,绝热辐射金属冷屏,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冷屏绝热支撑和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另外,该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应用的超低温贮运装置包括内罐和外罐,所述的内罐和外罐之间设置有支撑条。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漏热导致超低温贮运装置的使用成本高问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施工方便,结构整体性大幅度缩短施工建造周期,在小、中、大甚至特大型深冷超低温贮运装置上可广泛使用,使得辐射漏热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降低95%以上,扰流冷屏冷量可由内罐低温气体提供,有效彻底解决液氢液氦等超低温液体长时间低成本储存和运输。低成本储存和运输。低成本储存和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低温贮运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前科技发展,超低温液体贮存与运输等深冷技术广泛应用,如LNG、液氧、液氮、液氢、液氦等,液氢液氦这种新型的储存模式已经出现在常见市场,特别是液氢液氦难以储存,液化点极低接近于绝对零度,由于液氦的价格昂贵、氢气极其易燃易爆炸,二者汽化潜热较液氮液氧等偏低,气液体积比高达近700倍及以上,漏热意味着贮运成本增加,因此对装置的漏热的要求极高,众所周知,热传递主要是三种形式,分别是:固体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漏热,直接采用高真空多层反射绝热材料缠绕的绝热保温方式虽然对流交换漏热杜绝和辐射漏热大幅度降低。
[0003]另外,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7356472U,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深冷容器新型扰流管冷屏,包括冷屏结构,热扰流管体,导热填充剂,扰流管内腔和深冷容器罐体,所述的冷屏结构螺栓连接在深冷容器罐体的外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热扰流管体缠绕在冷屏结构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的冷屏结构相螺钉连接设置。但是对于液氢液氦这种超低温液体而言绝热保冷效果并不特别理想,不能大幅度明显降低漏热,不利于液氢液氦等长时间低成本储存和运输。
[0004]由鉴于此,专利技术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解决了漏热导致超低温贮运装置的使用成本高问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施工方便,结构整体性大幅度缩短施工建造周期,在小、中、大甚至特大型深冷超低温贮运装置上可广泛使用,能在高真空多层绝热材料缠绕的绝热保温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低温冷屏,使得辐射漏热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降低95%以上,扰流冷屏冷量可由内罐低温气体提供,有效彻底解决液氢液氦等超低温液体长时间低成本储存和运输。
[0006]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包括冷屏支撑框架,扰流管,绝热辐射金属冷屏,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冷屏绝热支撑和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
[0007]另外,该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应用的超低温贮运装置包括内罐和外罐,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设置在内罐和外罐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内,通过冷屏绝热支撑安装固定。
[0008]所述的冷屏支撑框架通过冷屏绝热支撑与外罐(8)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的扰流管缠绕包裹在绝热辐射金属冷屏的一侧,所述的扰流管和绝热辐射金属冷屏固定在冷屏支撑框架上;所述的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包裹在冷屏支撑框架的一侧,所述的绝热辐射金属冷屏、扰流管和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缠绕形成的复合结构包裹在内罐的一侧;所述
的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设置在内罐和外罐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内。
[0009]优选的,所述的扰流管外壁与绝热辐射金属冷屏紧密贴合,二者固定在冷屏支撑框架上,使之冷屏支撑框架、扰流管、绝热辐射金属冷屏这三者形成一个具有刚性结构的整体。
[0010]优选的,所述的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包覆以及冷屏绝热支撑固定冷屏支撑框架、扰流管和绝热辐射金属冷屏的支撑,可通过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来切换扰流管内低温介质类型。
[0011]优选的,所述的冷屏支撑框架、扰流管、绝热辐射金属冷屏三者分别采用不同材质其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在温度越低时扰流管与绝热辐射金属冷屏二者之间贴合越紧密,充分保证扰流管冷量传递至绝热辐射金属冷屏维持其低温。
[0012]优选的,所述的冷屏支撑框架采用呈“十”字交叉状的不锈钢板架。
[0013]优选的,所述的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和扰流管采用三通换向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的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连通内罐中的存储的蒸发气或来自外部的低温介质。
[0015]优选的,冷屏支撑框架、扰流管、绝热辐射金属冷屏和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复合缠绕包裹在内罐的一侧,通过冷屏绝热支撑与外罐进行连接固定,在冷屏支撑框架间的内罐设置有管路一端锚固,另一端可滑动,目的是允许扰流冷屏结构在低温环境下以锚固点为中心进行自由膨胀收缩。
[0016]优选的,冷屏绝热支撑也可设置在冷屏支撑框架的另一侧与内罐固定连接。
[0017]优选的,扰流管可以布置成轴向列管结构,或螺旋缠绕结构,或交叉盘旋结构,也可布置成轴向列管结构、螺旋缠绕结构、交叉盘旋结构所形成的各种组合结构形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该装置不仅仅可用于液氢液氦,也可用于液化天然气LNG、液氧、液氮、液氖、液氙等超低温液体贮运的绝热保冷;也可适用于其他液体、危险化学品存贮;解决了漏热导致超低温贮运装置的使用成本高问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施工方便,结构整体性大幅度缩短施工建造周期,在小、中、大甚至特大型深冷超低温贮运装置上可广泛使用,能在高真空多层绝热材料缠绕的绝热保温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低温冷屏,使得辐射漏热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降低95%以上,扰流冷屏冷量可由内罐低温气体提供,有效彻底解决液氢液氦等超低温液体长时间低成本储存和运输;
[0020]通过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使得内罐与冷屏之间温度差大大减少,从而将内罐辐射漏热量降低到微乎其微,同时也使得内罐固体导热漏热量也减少,来进一步地防止漏热,达到减少超低温的损耗效果,增加超低温的贮运效果与贮运时长。将扰流冷屏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更加安全可靠,对于中大型贮运设备而言施工进度快、缩短了建造周期,工程成本低,可用于各种场景,使得超低温液体能更加安全和大规模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绕流冷屏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绕流冷屏结构应用于超低温贮运装置的装配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绕流冷屏结构的应用于超低温贮运装置的另一固定形式的装配
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绕流管的布置形式1。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绕流管的布置形式2。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绕流管的布置形式3。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绕流管的布置形式截面剖视图。
[0028]图中:
[0029]1、冷屏支撑框架;2、扰流管;3、绝热辐射金属冷屏;4、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5、冷屏绝热支撑;6、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7、内罐;8、外罐;9、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1]实施例:
[0032]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包括冷屏支撑框架1,扰流管2,绝热辐射金属冷屏3,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4,冷屏绝热支撑5,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6,内罐7和外罐8,扰流冷屏结构设置在内罐7和外罐8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内,通过冷屏绝热支撑5安装固定;
[0033]所述的冷屏支撑框架1通过冷屏绝热支撑5与外罐8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的扰流管2缠绕包裹在绝热辐射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100),包括冷屏支撑框架(1),扰流管(2),绝热辐射金属冷屏(3),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4),冷屏绝热支撑(5)和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6),另外,该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100)应用的超低温贮运装置包括内罐(7)和外罐(8),所述的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100)设置在内罐(7)和外罐(8)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内,通过冷屏绝热支撑(5)安装固定;所述的冷屏支撑框架(1)通过冷屏绝热支撑(5)与外罐(8)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的扰流管(2)缠绕包裹在绝热辐射金属冷屏(3)的一侧,所述的扰流管(2)和绝热辐射金属冷屏(3)固定在冷屏支撑框架(1)上;所述的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4)包裹在冷屏支撑框架(1)的一侧,所述的绝热辐射金属冷屏(3)、扰流管(2)和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4)缠绕形成的复合结构包裹在内罐(7)的一侧;所述的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6)设置在内罐(7)和外罐(8)之间所形成的夹层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管(2)外壁与绝热辐射金属冷屏(3)紧密贴合,二者固定在冷屏支撑框架(1)上,使冷屏支撑框架(1)、扰流管(2)、绝热辐射金属冷屏(3)这三者形成一个具有刚性结构的整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反射绝热缠绕材料层(4)包覆固定有冷屏绝热支撑(5)的冷屏支撑框架(1)、扰流管(2)和绝热辐射金属冷屏(3)后,可通过扰流管介质切换装置(6)来切换扰流管内低温介质类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温贮运装置扰流冷屏结构(100),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炜赵翠钗冯宪高陈世福李荣福王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