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植入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47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植入物,植入物主体由至少两根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至少一根编织丝包括芯丝和包覆在芯丝外的套管,芯丝的截面积占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20%~35%;植入物主体第一端上的第一端显影标记距第一端最远端部0.1mm~0.9mm,第二端上的第二端显影标记距第二端端部0.5mm~4.0mm;第一端显影标记、植入物主体和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0.99:(0.32~0.66):1.0,血管植入物的材料相对密度为15~25,且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为0.015mm~0.2mm;使得血管植入物的两端在X光下的显影性能优于中段的显影性能,还可兼顾血管植入物的径向支撑性以及推送、打开贴壁性。打开贴壁性。打开贴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植入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血管植入物。

技术介绍

[0002]微创伤介入是血管动脉瘤的一种治疗手段,通常涉及将血管植入物,例如但不仅限于支架、弹簧圈、动脉瘤封堵装置等,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血管中的病变位置,随后,输送杆在实现血管植入物的释放的同时保持植入物设计结构,以起到扩张血管,封堵动脉瘤等治疗作用。
[0003]自膨编织支架是血管植入物的一种形式,由于其良好的输送性能被广泛使用。在现有技术中,自膨编织支架仅靠支架两端的显影结构和/或穿插在支架中的显影丝显影,不利于判断支架在弯曲血管内的打开和贴壁状态,同时两端显影结构辨识度一般,也不易判断支架两端打开和贴壁状态,因而降低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会增加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植入物,该血管植入物的两端以及中段在X光下均具有显影性,且血管植入物的两端在X光下的显影性能优于中段的显影性能,以便于操作者判断血管植入物两端的位置和姿态,从而提高手术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血管植入物,包括管状的植入物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6]所述植入物主体由至少两根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中的至少一根编织丝具有显影性,具有显影性的所述编织丝包括可显影芯丝和包覆在所述可显影芯丝外的套管,所述可显影芯丝的截面积占所述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20%~35%;
[0007]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的所述第一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端显影标记,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距所述第一端的最远端部0.1mm~0.9mm,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的所述第二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端显影标记,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距所述第二端的端部端面0.5mm~4.0mm;
[0008]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所述植入物主体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0.99:(0.32~0.66):1.0,所述血管植入物的材料相对密度为15~25,所述血管植入物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为0.015mm~0.2mm。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和所述植入物主体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0010]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和所述植入物主体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相同,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或者,
[0012]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不相同,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相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或者,
[0014]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不相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1.80~2.30;和/或,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1.82~2.33。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和/或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为显影弹簧或显影套管,所述显影弹簧或显影套管的外径为0.003英寸~0.007英寸。
[0018]可选的,所述显影弹簧的簧丝包括芯丝和包覆在所述芯丝外的套管,所述显影弹簧的套管具有非显影性,所述显影弹簧的芯丝具有显影性,其中,所述簧丝中的所述芯丝的截面积占所述簧丝的总截面积的20%~35%。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端为血管植入物的远端,所述第二端为血管植入物的近端,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所述血管植入物的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所述血管植入物的同一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
[0020]可选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所述血管植入物的不同圆周上排布。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的数量不相同。
[002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植入物中,所述血管植入物包括管状的植入物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植入物主体由至少两根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中的至少一根编织丝具有显影性,即,血管植入物采用具有可显影芯丝的编织丝编织而成,使得血管植入物整体达到良好显影,方便操作者准确判断血管植入物在弯曲血管内的打开和贴壁状态,同时限定了编织丝中的可显影芯丝在该编织丝中的所占比例(截面积)以兼顾编织支架的径向支撑力;此外,血管植入物轴向的第一端上的第一端显影标记和第二端上的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均要大于植入物主体在X光下的辨识度,从而使得血管植入物的两端的显影性能优于植入物中段的显影性能,以方便操作者准确判断血管植入物两端的位置和姿态,及时调整植入物以达到良好的定位、打开、锚定、贴壁等效果,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另外,在确保植入物主体、第一端显影标记与第二端显影标记的显影性能的前提下,还兼顾了血管植入物的输送性能和贴壁性,为此,限定了第一端显影标记与第二端显影标记分别在植入物主体轴向第一端与第二端的位置,将第一端显影标记距所述第一端的最远端部控制在0.1mm~0.9mm,并将第二端显影标记距所述第二端的端部端面控制在0.5mm~4.0mm,这样设置,一方面防止第一端显
影标记和第二端显影标记与植入物主体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干涉,减小了血管植入物的推送阻力,另一方面避免植入物主体轴向两端过长,降低了血管植入物释放后在弯曲血管中不贴壁的风险。如此一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血管植入物具备良好的整体显影性,两端显影标记可准确辨识,同时还兼顾了径向支撑性,也减小了血管植入物的推送阻力,又确保了血管植入物的打开贴壁性能。
[002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管植入物中,优选血管植入物的第一端上的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与第二端上的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不相同,如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1.80~2.30,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1.82~2.33,即血管植入物轴向两端的显影性能存在差异,便于医生准确快速地判别血管植入物的远近端,使手术操作更为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植入物,包括管状的植入物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植入物主体由至少两根编织丝交错编织而成,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中的至少一根编织丝具有显影性,所述编织丝包括可显影芯丝和包覆在所述可显影芯丝外的套管,所述可显影芯丝的截面积占所述编织丝的总截面积的20%~35%;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的所述第一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端显影标记,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距所述第一端的最远端部0.1mm~0.9mm,所述植入物主体轴向的所述第二端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端显影标记,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距所述第二端的端部端面0.5mm~4.0mm;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所述植入物主体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辨识度的比值为0.99:(0.32~0.66):1.0,所述血管植入物的材料相对密度为15~25,所述血管植入物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为0.015mm~0.2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和所述植入物主体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和所述植入物主体在以下方面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为不相同:所选用的不透射线材料以及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相同,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或者,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不相同,所述第一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植入物主体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中的不透射线材料与所述编织丝中的不透射线材料相同,所述第二端显影标记在X光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昂田浩燕阳阳王亦群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