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支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754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支架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支架本体和束缚件,所述支架本体是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管网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近端包括多个由所述编织丝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布置的近端凸起,所述支架本体的远端包括多个由所述编织丝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布置的远端凸起;所述束缚件束缚所述编织丝的端头,且所述束缚件设置在所述近端凸起与所述远端凸起之间。该医用支架的两个端部具有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和抗移位能力。端部具有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和抗移位能力。端部具有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和抗移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静脉疾病目前是血管外科疾病中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髂静脉受压导致血管腔内粘连、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下肢静脉疾病的20%~40%。
[0003]近年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常规术式。用于治疗静脉狭窄的支架包括切割支架和编织支架,切割支架在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时,可以减少血管弹性回缩,保持管腔血流通畅,但其柔顺性不足,易断裂。编织支架由至少一根编织丝编织而成,因其具有良好的柔顺性、较强的支撑力和良好的贴壁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支架及其制造方法,该医用支架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和抗移位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束缚件,所述支架本体是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管网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近端包括多个由所述编织丝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布置的近端凸起,所述支架本体的远端包括多个由所述编织丝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布置的远端凸起;所述束缚件束缚所述编织丝的端头,且所述束缚件设置在所述近端凸起与所述远端凸起之间。
[0006]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由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编织而成,所述束缚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任意两个所述束缚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
[0007]可选地,所述医用支架包括两个束缚件组,每个所述束缚件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束缚件;
[0008]在所述医用支架的周向上,两个所述束缚件组对称布置;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不同的所述束缚件组的所述束缚件交替布置。
[0009]可选地,所述近端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地与所述第一凸起重合,且所述第二凸起的近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凸起;和/或,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凸起超出所述第一凸起的部分的长度为5mm~15mm;和/或,所述第二凸起超出所述第一凸起的部分与所述医用支架的外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为120
°
~180
°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之和为8~16。
[0011]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包括过渡段和所述近端凸起,所述过渡段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段的近端,且所述过渡段的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架段的网孔的孔径;所述近端凸起连接于所述过渡段的近端。
[0012]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二支架段包括第一
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第一节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段的远端,所述第二节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段的远端,所述远端凸起连接于所述第二节段的远端,所述第一节段的网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节段的网孔的孔径。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医用支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提供编织模具和编织丝;其中,所述编织模具包括芯轴、多个近端定位件和多个远端定位件,多个所述近端定位件设置在所述芯轴的近端,并沿所述芯轴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远端定位件设置在所述芯轴的远端,并沿所述芯轴的周向间隔布置;
[0015]使所述编织丝在所述编织模具上交错编织以形成管网状的支架本体,所述编织丝在所述近端定位件处弯折并反向延伸,形成所述近端凸起,所述编织丝在所述远端定位件处弯折并反向延伸,形成所述远端凸起,且所述编织丝的端头位于所述近端定位件与所述远端定位件之间;以及,
[0016]利用束缚件束缚所述端头。
[0017]可选地,所述编织丝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的每两个端头形成一个端头对,并通过一个所述束缚件进行束缚;
[0018]在编织过程中,使所有的所述端头对在所述芯轴本体的轴向上错开预定距离。
[0019]可选地,所有的端头对被划分为两个端头对组;
[0020]在编织过程中,使两个所述端头对组在所述芯轴的周向上对称布置,且不同的端头对组中的端头对在所述芯轴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0021]可选地,所述近端定位件包括第一近端定位件和第二近端定位件,在所述芯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二近端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近端定位件的近端侧,在所述芯轴的周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近端定位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近端定位件。
[0022]可选地,所述编织丝采用一压一、一压二、二压一、或二压二的方式相互交错地进行编织。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支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0024]前述的医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束缚件,所述支架本体是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管网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近端包括多个由所述编织丝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布置的近端凸起,所述支架本体的远端包括多个由所述编织丝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布置的远端凸起;所述束缚件束缚所述编织丝的端头,且所述束缚件设置在所述近端凸起与所述远端凸起之间。也就是说,所述编织丝在所述支架本体的近端端部或远端端部处弯折并反向延伸,然后通过束缚件与编织丝的另一个端头连接,这样做的好处是所述编织丝能够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近端或远端具有反向作用力,具体是在近端端部弯折后具有由近端指向远端的力,以及在远端端部弯折后具有由远端指向近端的力,两个方向的力相互作用,以使得所述医用支架具有较好的径向支撑力和抗移位性能。
[0025]进一步地,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任意两个所述束缚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从而当所述医用支架被处于压握状态时,所述医用支架的直径可以最小化,减小其在输送过程中的阻力。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近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0031]图5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编织方法的示意图,图中编织丝采用一压一的方式进行编织;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编织方法的示意图,图中编织丝采用一压二的方式进行编织;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编织方法的示意图,图中编织丝采用二压一的方式进行编织;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编织方法的示意图,图中编织丝采用二压二的方式进行编织。
[003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和束缚件,所述支架本体是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管网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的近端包括多个由所述编织丝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布置的近端凸起,所述支架本体的远端包括多个由所述编织丝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布置的远端凸起;所述束缚件束缚所述编织丝的端头,且所述束缚件设置在所述近端凸起与所述远端凸起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由至少两根所述编织丝编织而成,所述束缚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任意两个所述束缚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支架包括两个束缚件组,每个所述束缚件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束缚件;在所述医用支架的周向上,两个所述束缚件组对称布置;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不同的所述束缚件组的所述束缚件交替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地与所述第一凸起重合,且所述第二凸起的近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凸起;和/或,在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凸起超出所述第一凸起的部分的长度为5mm~15mm;和/或,所述第二凸起超出所述第一凸起的部分与所述医用支架的外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为120
°
~18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之和为8~1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段和第二支架段,所述第一支架段包括过渡段和所述近端凸起,所述过渡段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段的近端,且所述过渡段的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支架段的网孔的孔径;所述近端凸起连接于所述过渡段的近端。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博王丽文徐晓红任志超张云生袁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