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38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有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球性的能源短缺越来越凸显。相变储能材料因为可以循环使用能量、大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受到高度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太阳能、废热回收、服装、控温、工程保温、隔热材料等各个领域。
[0003]现有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季桉盐、浓盐酸加入到水中,加热使季桉盐完全溶解;再将层状硅酸盐与上步制得的溶解的季桉盐混合,同时加水并加热高速搅拌,反应后抽滤得到层状季桉盐改性的硅酸盐复合物;制得的有机相变材料与制得的改性层硅酸盐混合,加水高速搅拌,反应后再抽滤;用热水洗涤至不含季桉盐为止;并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0004]在上述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层状硅酸盐与季桉盐混合时,通过选择不同相变温度的有机相变储能材料与层状硅酸盐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而被嵌入到硅酸盐的纳米层间,嵌入过程需要对原料加热并搅拌。
[0005]此外,层间的有机相变材料分子与硅酸盐层间表面的轻基等基团存在相互作用力以及硅酸盐的夹层对有机分子具有束缚作用,因此,硅酸盐层间的有机分子很难被解嵌出来。由此可见在制备过程中,充分的混合对温度与搅拌的混合影响有机一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热性能、导热性能、抗机械应力等性能参数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有机

无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搅拌装置。以实现有机

无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充分混合而提高其制备品的良好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设于所述搅拌罐上方的送料口、设于所述搅拌罐下方的出料口以及敷设于所述搅拌罐外壁的加热部,所述搅拌罐内部成型有容纳所述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搅拌空间,所述搅拌罐内设有搅拌所述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搅拌装置,
[0009]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0010]第一驱动部,固设于所述搅拌罐顶端的中心;
[0011]连杆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并因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使沿所述搅拌罐的轴心旋转;
[0012]第二驱动部,设于所述搅拌罐顶端,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与部分所述连杆机构连接,并可驱使部分所述连杆机构随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动力输出轴轴心转动,且所
述第二驱动部因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使而沿所述搅拌罐轴心旋转;
[0013]刮板桨叶,固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同心,所述刮板桨叶并随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使对所述搅拌罐内壁进行刮动,且因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而沿自身轴心转动;
[0014]搅拌桨叶,设于所述连杆机构上,并随所述连杆机构沿所述搅拌罐轴心旋转,且部分所述搅拌桨叶因第一驱动部驱使而沿自身轴心旋转。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驱动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部动力输出轴上的从动驱动部,所述搅拌桨叶设于所述主动驱动部和从动驱动部上,并因所述第一驱动部驱使而沿所述搅拌罐轴心转动。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摆动机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驱动电缸,以及枢转设于所述驱动电缸的输出杆上的摆块,所述摆块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部动力输出轴和第二驱动部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刮板桨叶设于所述从动驱动部上,
[0017]所述第二驱动部随所述摆块的摆动而使所述刮板桨叶与所述搅拌罐抵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刮板桨叶因所述第二驱动部驱使而呈切线角度抵接在所述搅拌罐内壁上。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驱动部包括主动竖轴、第一主动驱动臂以及第二主动驱动臂,
[0020]所述第一主动驱动臂沿所述主动竖轴的径向设于所述主动竖轴上端,所述第二主动驱动臂沿所述主动竖轴的径向设于所述主动竖轴下端;
[0021]所述从动驱动部包括从动竖轴、第一从动驱动臂以及第二从动驱动臂,
[0022]所述第一从动驱动臂沿所述从动竖轴的径向设于所述从动竖轴上端,所述第二从动驱动臂沿所述从动竖轴的径向设于所述从动竖轴下端;
[0023]所述第一主动驱动臂与所述第一从动驱动臂的回转半径不等,
[0024]所述从动驱动部与所述主动驱动部结构相同,且沿所述搅拌罐的径向平行间隔设置。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动驱动臂的回转半径大于所述第一从动驱动臂的回转半径。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动驱动臂具体成型为带有折弯的弯臂,
[0027]所述第二主动驱动臂具体成型为带有折弯的弯臂,
[0028]所述第一主动驱动臂的折弯角度大于所述第二主动驱动臂的折弯角度。
[00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动驱动与所述第一从动驱动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主动驱动与所述第二从动驱动臂之间设有连接杆。
[0030]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0031]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0032]采用以上所述的有机

无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按照季铵盐10%、浓盐酸10%、水80%的比例,先自所述送料口放入水至所述搅拌空间内,再按比例放入所述季桉盐和所述浓盐酸,通过所述加热部加热,启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并通过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使所述季铵盐完全溶解;
[0034]步骤二:向步骤一中的混合液中加入层状硅酸盐,同时加入水;按照所述层状硅酸
盐15%、水65%的比例施放,启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对所述搅拌罐内的原料进行高速搅拌,加热至80

90℃,反应10

14小时后从所述出料口输出至外部器皿后进行抽滤,并用75

85℃的水洗涤3次,再自然风干,然后在45

55℃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层状季桉盐改性的硅酸盐复合物;
[0035]步骤三:按照有机相变材料20%、NaHCO3 10%、水70%的比例配置,本步骤原料自所述送料口放入所述搅拌罐内,启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通过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0036]步骤四:按照有机相变材料10%、水75%、步骤二获得的改性层状硅酸盐15%的比例计算,将步骤二中获得的改性层状硅酸盐以及水按比例加入所述搅拌罐内,启动所述第二驱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罐(1)、设于所述搅拌罐(1)上方的送料口(11)、设于所述搅拌罐(1)下方的出料口(12)以及敷设于所述搅拌罐(1)外壁的加热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内部成型有容纳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搅拌空间,所述搅拌罐(1)内设有搅拌所述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搅拌装置(2),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第一驱动部(21),固设于所述搅拌罐(1)顶端的中心;连杆机构(22),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21)的动力输出端,并因所述第一驱动部(21)的驱使沿所述搅拌罐(1)的轴心旋转;第二驱动部(23),设于所述搅拌罐(1)顶端,所述第二驱动部(23)的动力输出端与部分所述连杆机构(22)连接,并可驱使部分所述连杆机构(22)随所述第二驱动部(23)的动力输出轴轴心转动,且所述第二驱动部(23)因所述第一驱动部(21)的驱使而沿所述搅拌罐(1)轴心旋转;刮板桨叶(24),固设于所述连杆机构(22)上,并与所述第二驱动部(23)同心,所述刮板桨叶(24)并随所述第一驱动部(21)的驱使对所述搅拌罐(1)内壁进行刮动,且因所述第二驱动部(23)的驱动而沿自身轴心转动;搅拌桨叶(25),设于所述连杆机构(22)上,并随所述连杆机构(22)沿所述搅拌罐(1)轴心旋转,且部分所述搅拌桨叶(25)因第一驱动部(21)驱使而沿自身轴心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搅拌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22)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部(21)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驱动部(22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部(23)动力输出轴上的从动驱动部(222),所述搅拌桨叶(25)设于所述主动驱动部(221)和从动驱动部(222)上,并因所述第一驱动部(21)驱使而沿所述搅拌罐(1)轴心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搅拌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动机构(26),所述摆动机构(26)包括驱动电缸(261),以及枢转设于所述驱动电缸(261)的输出杆上的摆块(262),所述摆块(262)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部(21)动力输出轴和第二驱动部(23)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刮板桨叶(24)设于所述从动驱动部(222)上,所述第二驱动部(23)随所述摆块(262)的摆动而使所述刮板桨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民李佳玥
申请(专利权)人:京兴能河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