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银纳米线的控温抗菌柔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控温穿戴领域和储热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银纳米线的控温抗菌柔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相变材料的控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例如工业余热的回收,电子器件的温度控制,节能建筑,智能控温服装等等。相变控温是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相变材料具有潜热高、化学稳定性高和循环性能优异等优点。在疫情期间,相变控温材料特别适用于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穿的防护服中,通过相变材料的蓄热来实现智能控温,利用无纺布材料柔软、轻薄、透气性好的优点,维持防护服内温度处于人体舒适温度中。但是相变材料也存在导热低,易泄露和不易应用等问题。
[0003]针对固液相变材料的导热低和易泄露等问题,采用多孔骨架、微胶囊等技术对相变材料进行封装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策略。这些方法也有效的解决了相变材料在热管理控温穿戴领域的应用。
[0004]例如,现有技术1(Zhe Zhang,Zhen Zhang,Tian Chang,J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银纳米线的控温抗菌柔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膨胀石墨、正十八烷、银纳米线、无纺布材料为原料,通过物理吸附和热压法制得,具有柔性、抗菌性能、相变储热性能和控温性能;所述膨胀石墨为基体材料,为复合材料提供多孔结构和导热骨架,其中,多孔结构具有吸附相变材料、提高封装性能的作用,导热骨架组成的三维网络具有提高材料整体导热性能的作用;所述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为复合材料提供储能和控温性能;所述银纳米线为抗菌材料,为复合材料提供抗菌和增强导热性能的作用;所述无纺布为支撑材料,为复合材料提供封装和支撑作用。2.一种基于银纳米线的控温抗菌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银纳米线的制备,首先,将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搅拌,将氯化铜、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硝酸银分别在乙二醇中溶解后,依次滴加到搅拌好的乙二醇中,得到溶液A,所得产物进行离心提纯处理直至上层清液变清澈,最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即可得到银纳米线AgNWs;步骤2,掺杂银纳米线相变控温材料的制备,掺杂银纳米线相变控温材料由正十八烷OD、膨胀石墨EG和银纳米线AgNWs以一定质量比制备而得,在一定条件下,先将银纳米线与正十八烷进行混合,实现掺杂银纳米线,得到混合溶液B,然后,将膨胀石墨加入到混合溶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即可得到混合物C,最后,在一定条件下,将混合溶液C进行真空吸附,即可掺杂银纳米线相变控温材料,记为EG/AgNWs/OD;步骤3,基于银纳米线的控温抗菌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以一定掺杂银纳米线相变控温材料负载量,将EG/AgNWs/OD
‑
0.7进行预热后,均匀涂覆在无纺布上,之后,在EG/AgNWs/OD
‑
0.7表面再粘贴一层同面积大小的无纺布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热压成膜,即可得到基于银纳米线的控温抗菌柔性复合材料,记为EG/AgNWs/OD
‑
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氯化铜溶液的浓度为4mM,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的浓度为0.147mM,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58000,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0.1mM;;所述氯化铜、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硝酸银满足质量比为17:612:637。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乙二醇搅拌的条件为,搅拌转速为5
‑
8rpm,搅拌温度为150℃,搅拌时间为1
‑
1.5h;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贤,宋领君,徐芬,杨瑜锴,魏胜,夏永鹏,张国荣,张靖,邵旗伟,邹勇进,张焕芝,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