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吸声模块和飞机隔音盥洗室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18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合吸声模块和飞机隔音盥洗室门。复合吸声模块包括微穿孔板,微穿孔板处在复合吸声模块的一侧上;以及卷曲背腔,卷曲背腔通过多个纵向隔板限定成卷曲折叠腔的形式,横向隔板设置在多个纵向隔板中预定的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并且卷曲折叠腔经由横向隔板分隔为不连通的第一吸声模块和第二吸声模块,第一吸声模块和第二吸声模块分别连通微穿孔板的第一带孔部段和第二带孔部段,第一吸声模块的有效传播路径大于第二吸声模块,第一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和第二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都在目标噪声频段范围内,第一吸声模块与第二吸声模块通过声学耦合效应实现覆盖目标频段的宽带吸声。段的宽带吸声。段的宽带吸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吸声模块和飞机隔音盥洗室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消除盥洗室中真空抽水马桶及其他噪声源发出噪声的隔音盥洗室门。利用无源的内嵌式吸声降噪层结构吸收盥洗室内的噪声。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该门的吸声降噪层的复合吸声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和工艺发展,商用飞机客舱环境变得越来越安静,相比之下,仍然存在部分环境没有太多改善,比如盥洗室,严重影响客舱中乘客的飞行体验。
[0003]飞机盥洗室的最大噪声源是真空抽水马桶在冲水时产生的中高频噪声,由于其受传统声学机理的约束,很难穿透盥洗室的厚实内壁板传递到客舱,一般而言,是经过盥洗室的轻薄折叠门透射到客舱中。此类中高频噪声较为刺耳,会影响客舱乘客的休息,另外也会造成使用者的尴尬。
[0004]现有技术中,飞机盥洗室门没有针对真空马桶使用时产生的噪声进行专门的吸声降噪设计。
[0005]因此,仍然存在对现有盥洗室门作进一步改进的需求,针对盥洗室内产生的噪声进行吸声降噪结构设计,降低客舱环境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带高效吸收盥洗室内产生的噪声的盥洗室门,降低客舱环境噪声。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吸声模块,其中,复合吸声模块包括微穿孔板,微穿孔板处在复合吸声模块的一侧上;以及卷曲背腔,卷曲背腔包括一个横向隔板和彼此平行并且偏移布置的多个纵向隔板,卷曲背腔通过多个纵向隔板限定成卷曲折叠腔的形式,横向隔板设置在多个纵向隔板中预定的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并且卷曲折叠腔经由横向隔板分隔为不连通的第一吸声模块和第二吸声模块,其中,第一吸声模块和第二吸声模块分别连通微穿孔板的第一带孔部段和第二带孔部段,其中,第一吸声模块的有效传播路径大于第二吸声模块,其中,第一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和第二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都在目标噪声频段范围内,并且其中,第一吸声模块与第二吸声模块通过声学耦合效应实现覆盖目标频段的宽带吸声。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多个纵向隔板包括彼此平行并且偏移布置的第一纵向隔板、第二纵向隔板和第三纵向隔板,并且横向隔板设置在相邻的第二纵向隔板和第三纵向隔板之间,并且其中,在卷曲背腔中经由第一纵向隔板、第二纵向隔板、第三纵向隔板以及横向隔板来限定第一吸声模块,并且其中,在卷曲背腔中经由第二纵向隔板、第三纵向隔板以及横向隔板来限定第二吸声模块。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多个纵向隔板包括彼此平行并且偏移布置的第一纵向隔板、第二纵向隔板、第三纵向隔板、第四纵向隔板和第五纵向隔板,并且横向隔板设置在相
邻的第三纵向隔板和第四纵向隔板之间,并且其中,在卷曲背腔中经由第一纵向隔板、第二纵向隔板、第三纵向隔板、第四纵向隔板以及横向隔板来限定第一吸声模块,并且其中,在卷曲背腔中经由第三纵向隔板、第四纵向隔板、第五纵向隔板以及横向隔板来限定第二吸声模块。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微穿孔板的孔径、厚度、穿孔率和卷曲背腔的尺寸根据目标噪声频段来调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横向隔板在多个纵向隔板中预定的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与微穿孔板的第一间距根据目标噪声频段和卷曲背腔的尺寸来调节。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多个纵向隔板之间均以第二间距间隔开并且根据目标噪声频段和卷曲背腔的尺寸来调节。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卷曲背腔呈长方体的形式,并且其中,卷曲背腔的垂直于微穿孔板所在平面的纵向尺寸和卷曲背腔的横向尺寸根据目标噪声频段来调节,并且其中,卷曲背腔的垂直于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的深度尺寸是基于目标噪声频段的预设的固定厚度。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飞机隔音盥洗室门,其中,飞机隔音盥洗室门包括第一壁板,第一壁板处在飞机隔音盥洗室门朝向飞机盥洗室的一侧上,第二壁板,第二壁板处在飞机隔音盥洗室门朝向飞机客舱的一侧上,并且第一壁板平行于第二壁板;以及吸声降噪层,吸声降噪层夹在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之间,其中,吸声降噪层包括:层框架,以及吸声模块层,吸声模块层安装在层框架中,其中吸声模块层包括呈矩阵式布置的多个复合吸声模块,其中每个复合吸声模块都是根据权利要求1的复合吸声模块,并且微穿孔板设置在卷曲背腔朝向第一壁板的一侧上。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多个复合吸声模块布置成平行于第一壁板的单一层或者多层。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吸声模块层通过卡扣式接口连接到层框架,复合吸声模块通过卡扣式接口彼此连接,并且层框架由第一壁板和第二壁板完全封围。
[0017]本专利技术针对盥洗室门对厚度和降噪量双重限制下的隔声降噪挑战,在经典微穿孔板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微穿孔板的宽带高效吸声性能和卷曲结构的超薄特性提出了一种满足隔声性能和空间约束的盥洗室门。
[0018]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吸声模块中的吸声单元通过卷曲折叠结构延长声波传播的路径实现在不增加空间厚度的条件下,提高整个盥洗室门的隔声降噪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盥洗室门的吸声降噪层具有宽频带、高效吸收、可设计性、超薄、材料普适性,在目标频段隔声效果突出的特点。既克服了空间重量的约束,也提高了飞机盥洗室门的整体隔声效果。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描述可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征的实施方式,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来呈现以上简要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更具体描述。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专利技术的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应当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并利用附加特征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
[0021]附图比例是示意性,不必按比例绘制,而是旨在更清楚说明。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飞机隔音盥洗室门的侧视截面视图;
[0023]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飞机隔音盥洗室门的吸声降噪层的正视图;
[0024]图3是图2中所示的吸声降噪层的层框架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2中所示的吸声降噪层的吸声模块层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4中所示的吸声模块层中的复合吸声模块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4中所示的吸声模块层中的复合吸声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列表:
[0029]4ꢀꢀꢀꢀꢀꢀꢀ
第一壁板
[0030]5ꢀꢀꢀꢀꢀꢀꢀ
第二壁板
[0031]6ꢀꢀꢀꢀꢀꢀꢀ
吸声降噪层
[0032]8ꢀꢀꢀꢀꢀꢀꢀ
层框架
[0033]9ꢀꢀꢀꢀꢀꢀꢀ
吸声模块层
[0034]10
ꢀꢀꢀꢀꢀꢀ
复合吸声模块
[0035]11
ꢀꢀꢀꢀꢀꢀ
微穿孔板
[0036]12
ꢀꢀꢀꢀꢀꢀ

[0037]13
ꢀꢀꢀꢀꢀꢀ
纵向尺寸
[0038]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吸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吸声模块包括微穿孔板(11),所述微穿孔板(11)处在所述复合吸声模块(10)的一侧上;以及卷曲背腔,所述卷曲背腔包括一个横向隔板和彼此平行并且偏移布置的多个纵向隔板,所述卷曲背腔通过所述多个纵向隔板限定成卷曲折叠腔的形式,所述横向隔板设置在所述多个纵向隔板中预定的相邻的两个纵向隔板之间,并且所述卷曲折叠腔经由所述横向隔板分隔为不连通的第一吸声模块和第二吸声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吸声模块和所述第二吸声模块分别连通所述微穿孔板(11)的第一带孔部段和第二带孔部段,其中,所述第一吸声模块的有效传播路径大于所述第二吸声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和所述第二吸声模块的共振频率都在目标噪声频段范围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吸声模块与所述第二吸声模块通过声学耦合效应实现覆盖目标频段的宽带吸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纵向隔板包括彼此平行并且偏移布置的第一纵向隔板、第二纵向隔板和第三纵向隔板,并且所述横向隔板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二纵向隔板和所述第三纵向隔板之间,并且其中,在所述卷曲背腔中经由所述第一纵向隔板、所述第二纵向隔板、所述第三纵向隔板以及所述横向隔板来限定所述第一吸声模块,并且其中,在所述卷曲背腔中经由所述第二纵向隔板、所述第三纵向隔板以及所述横向隔板来限定所述第二吸声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纵向隔板包括彼此平行并且偏移布置的第一纵向隔板、第二纵向隔板、第三纵向隔板、第四纵向隔板和第五纵向隔板,并且所述横向隔板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三纵向隔板和所述第四纵向隔板之间,并且其中,在所述卷曲背腔中经由所述第一纵向隔板、所述第二纵向隔板、所述第三纵向隔板、所述第四纵向隔板以及所述横向隔板来限定所述第一吸声模块,并且其中,在所述卷曲背腔中经由所述第三纵向隔板、所述第四纵向隔板、所述第五纵向隔板以及所述横向隔板来限定所述第二吸声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模块,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的目标噪声频段来调节所述微穿孔板(11)的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庭杨玉玲丁浩磊王鸿鑫吕绍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