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库系统及截污自净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913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库系统及截污自净方法,该生态库系统包括生态库区、湿地区、排洪渠和截流渠,所述湿地区和排洪渠均位于生态库区的上游,所述生态库区的下游设置有排出隧道和主库连通闸,所述排出隧道连通生活用水库,主库连通闸下游连通主水库,所述生态库区的下游侧设置有生态堤,生态堤分隔生态库区和主水库,所述主库连通闸从生态堤中穿过;所述截流渠直接连通到生态库区。该方法为3.5~10mm的初雨进入湿地区处理后进入生态库区,3.5~10mm的降雨量时,通过排洪渠的溢流堰和总进水闸来控制,水位低于堰顶时,打开总进水闸,河水进入湿地区,水位高于溢流堰的堰顶后,河水通过排洪渠进入下游生态库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雨水收集的水资源高效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资源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库系统及截污自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库系统及截污自净方法,属于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水库是绝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因此水库工程的建设是与人类饮用水安全密切相关。水库水源地有别于河道水源地和湖泊水源地,其主要特征是水库水源地常位于地形和海拔相对较高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人类干扰较少的重要水源地,其水质往往能够得到保障。而河道和湖泊水源地常位于内陆平原地区,因其气象水文条件适宜人类居住,因而人类常依河湖而居,对其产生重要的污染,从而水源地水质难以保障,需要开展大量治理才能保证供水水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库系统及截污自净方法,既能实现雨水收集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也能杜绝污水排放进入水源地,对废水进行截流,同时能够实现劣质水体生态净化后对下游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态库系统,包括生态库区、湿地区、排洪渠和截流渠,所述湿地区和排洪渠均位于生态库区的上游,所述生态库区的下游设置有排出隧道和主库连通闸,所述排出隧道连通生活用水库,主库连通闸下游连通主水库,所述生态库区的下游侧设置有生态堤,生态堤分隔生态库区和主水库,所述主库连通闸从生态堤中穿过;所述截流渠直接连通到生态库区。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排洪渠的上游端连接排污河,排洪渠靠近其入流端设置拦截河道的挡水堰,所述挡水堰的下游端设置有连通排洪渠和湿地区的连通闸,排洪渠的下游端连通到生态库区;所述湿地区从上游到下游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通过拦截坝隔开,最下游的一个湿地区区域通过溢流堰连接生态库区。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生态堤上方铺设公路和景观路,所述生态堤上游端到排洪渠的入流端之间铺设有巡库路,所述生态堤下游端延伸到包围生态库区的另一边的下游区域也铺设有巡库路。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生态堤朝向生态库区的一侧还设置有安全缓冲平台,所述生态库区的周围从岸上到水下依次种植有水土保持及景观林、季节性湿地林、浅挺水植物、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0009]进一步的,所述截流渠底部铺设有级配碎石垫层,并在级配碎石垫层上面铺设厚粒径干砌石,底部朝向两岸铺设一圈景观置石护脚,所述景观置石护脚的上侧四周设置有定形圈层,所述定形圈层从下到上依次为铺设级配碎石垫层、干砌石护坡、人工铺填种植
土、三维土工网和草皮护坡;所述草皮护坡一直延伸铺设到截流渠两岸上方,朝向生态提延伸的草皮护坡下面铺设有加筋三维植被网垫护坡,加筋三维植被网垫护坡下面设置有均匀设置多个钢筋土钉。
[0010]进一步的,所述草皮护坡采用草籽喷播的方式播种,具体为:采用气力或液力将草籽喷撒到种植草坪土地上,气力喷播前,草籽先进行裹衣处理,液力喷播前,需将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并与纤维覆盖物、黏合剂、肥料和一定比例的水组成混合浆液,然后进行喷播。
[0011]基于上述的生态库系统的截污自净方法,具体为:0~3.5mm的初雨通过沿河截污干管进入市政管网,3.5~10mm的初雨进入湿地区处理后进入生态库区, 10mm~P=2%的雨水直接进入生态库区,大于P=2%的洪水直接进入主水库,湿地区内的排洪渠P=10%,上游的河水通过渠道直接流入生态库内,此外旱季基流也通过渠道直接流入生态库内;3.5~10mm的降雨量时,通过排洪渠的溢流堰和总进水闸来控制,水位低于堰顶时,打开总进水闸,河水进入湿地区,随着降雨历时增加,水位高于溢流堰的堰顶后,关闭总进水闸,打开挡水堰,河水通过排洪渠进入下游生态库区。
[0012]进一步的,降雨小于等于10mm的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高,需要集中处理,0~3.5mm的初雨通过截污系统进入污水厂,3.5~10mm的初雨进入湿地区处理,工业区域的0~10mm的初期雨水也进入湿地取处理。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截污和生态净化功能,能够对雨水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截污方式减少废污水进入水库水源地,同时使得截留废污水通过生态库的净化作用对下游河道进行生态补水。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提出生态库的建设,既能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同时也能解决水源型缺水问题,通过对传统水利工程进行改扩建,增加其水生态环境功能,是工程建设领域一项重要的创新方法,且更具实践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分布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排洪渠的局部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生态库区的断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生态库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1

水土保持及景观林;2

季节性湿地林;3

浅挺水植物;4

深挺水植物;5

浮水植物;6

沉水植物;7

生态堤;8

安全缓冲平台;9

溢流堰;10

湿地区;11

排洪渠;12

巡库路;13

联通闸;14

总进水闸;15

草籽喷播;16

加筋三维植被网垫护坡;17

三维土工网+草皮护坡;18

人工铺填种植土;19

干砌石护坡;20

级配碎石垫层;21

厚粒径干砌石;22

级配碎石垫层;23

景观置石护脚;24

草皮护坡;25

截流渠;26

钢筋土钉;27

总进水闸;28

挡水堰。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文中附图标记名称依次为:水土保持及景观林1;季节性湿地林2;浅挺水植物3;深挺水植物4;浮水植物5;沉水植物6;生态堤7;安全缓冲平台8;溢流堰9;湿地区10;排洪渠11;巡库路12;联通闸13;总进水闸14;草籽喷播15;加筋三维植被网垫护坡16;三维土工网+草皮护坡17;人工铺填种植土18;干砌石护坡19;级配碎石垫层20;厚粒径干砌石21;级配碎石垫层22;景观置石护脚23;草皮护坡24;截流渠25;钢筋土钉26;总进水闸27;挡水堰28。
[0018]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生态库系统,包括生态库区、湿地区、排洪渠和截流渠,湿地区和排洪渠均位于生态库区的上游,生态库区的下游设置有排出隧道和主库连通闸,排出隧道连通生活用水库,主库连通闸下游连通主水库。
[0019]生态库区的下游侧设置有生态堤,生态堤分隔生态库区和主水库,主库连通闸从生态堤中穿过。
[0020]截流渠直接连通到生态库区。
[0021]参见图2,排洪渠的上游端连接排污河,排洪渠靠近其入流端设置拦截河道的挡水堰,挡水堰的下游端设置有连通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库区、湿地区、排洪渠和截流渠,所述湿地区和排洪渠均位于生态库区的上游,所述生态库区的下游设置有排出隧道和主库连通闸,所述排出隧道连通生活用水库,主库连通闸下游连通主水库,所述生态库区的下游侧设置有生态堤,生态堤分隔生态库区和主水库,所述主库连通闸从生态堤中穿过;所述截流渠直接连通到生态库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洪渠的上游端连接排污河,排洪渠靠近其入流端设置拦截河道的挡水堰,所述挡水堰的下游端设置有连通排洪渠和湿地区的连通闸,排洪渠的下游端连通到生态库区;所述湿地区从上游到下游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通过拦截坝隔开,最下游的一个湿地区区域通过溢流堰连接生态库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堤上方铺设公路和景观路,所述生态堤上游端到排洪渠的入流端之间铺设有巡库路,所述生态堤下游端延伸到包围生态库区的另一边的下游区域也铺设有巡库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堤朝向生态库区的一侧还设置有安全缓冲平台,所述生态库区的周围从岸上到水下依次种植有水土保持及景观林、季节性湿地林、浅挺水植物、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渠底部铺设有级配碎石垫层,并在级配碎石垫层上面铺设厚粒径干砌石,底部朝向两岸铺设一圈景观置石护脚,所述景观置石护脚的上侧四周设置有定形圈层,所述定形圈层从下到上依次为铺设级配碎石垫层、干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源白铸杨顺权贾丰收银庆行杨宗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