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02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组件、第二防护组件、第三防护组件、刮屑组件;所述第一防护组件采用折布结构,所述第一防组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第一迷宫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组件采用金属板折弯焊接成型,覆盖在第一防护组件外,所述第二防护组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第二迷宫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组件远离鞍座的一端设置有防水沟,所述第三防护组件包括鞍座前板、鞍座后板、鞍座盖板,机床的侧板上设置有四个活动连接的刮屑组件,通过三层防护结构及两道迷宫结构可以彻底避免切削液和碎屑进入丝杠导轨及光栅尺处,确保光栅尺等精密仪器处于干燥无尘的环境中,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
,具体涉及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加工中心一般指数控铣床。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加工中心最让人诟病的方面是防水性不好,使用半年容易到处锈迹斑斑,尤其是鞍座部位,现有的加工中心逐渐增加了光栅尺以增加移动精度,若长期沾染切削液及灰尘,则容易导致光栅尺的损坏,并降低鞍座的使用寿命,降低美观度。因此,亟需一种防尘、防潮较好的鞍座防护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鞍座部位防尘防潮效果不好,提供一种高效的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组件、第二防护组件、第三防护组件、刮屑组件;
[0005]所述第一防护组件采用折布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组件覆盖在鞍座滑轨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组件的一端和鞍座侧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组件的另一端和床身侧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组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第一迷宫结构,
[0006]所述第二防护组件采用金属板折弯焊接成型,所述第二防护组件为下方开口的矩形,所述第二防护组件覆盖在第一防护组件外,其下沿低于第一防护组件的下沿,所述第二防护组件固定在鞍座的端面上随鞍座移动,所述第二防护组件和床身之间设置有第二迷宫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组件远离鞍座的一端设置有防水沟,所述防水沟连贯地设置在第二防护组件的两个侧面及顶面上,
[0007]所述第三防护组件包括鞍座前板、鞍座后板、鞍座盖板,所述鞍座前板固定安装在鞍座上方,和Y轴转台的端面壳体密封连接,所述鞍座后板位于远离鞍座的一端,所述鞍座后板的下端设置有矩形开口,该开口和第一防护组件外形贴近,所述鞍座后板和第二防护组件的防水沟密闭连接,所述鞍座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和鞍座前板、鞍座后板密闭连接,所述鞍座盖板包括两个垂直的侧面和人字坡的顶面,
[0008]机床的侧板上设置有和鞍座盖板外形相似的门洞,门洞上安装有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和鞍座盖板形状相似,且安装基板和鞍座盖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四个活动连接的刮屑组件,四个刮屑组件分别和鞍座盖板的两个垂直面和两个坡面相抵。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刮屑组件包括刮屑支架和刮条,所述刮削支架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固定安装有刮条,所述刮条长度略长于放置槽的长度,所述刮条的工作面超出放置槽的边缘,所述刮削支架和刮条的两端采用切角处理,相邻两个刮条接触后构成的角度和该处鞍座盖板相邻两面的夹角一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刮削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和长度方向垂直的U形槽,所述安装基板上对应设置有相同数量的限位销,所述刮削支架通过限位销可以实现单一方向移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刮条采用聚氨基甲酸酯材质。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三层防护结构,机床的侧板上还设置有刮屑组件,刮屑组件采用一般分为块活动的刮削支架,每个刮屑支架上固定安装有聚氨基甲酸酯材质的刮条,刮条受力和第三防护组件贴合,在鞍座移动时,将第三防护组件上的残留切削液和加工碎屑刮下,通过三层防护结构及两道迷宫结构可以彻底避免切削液和碎屑进入丝杠导轨及光栅尺处,确保光栅尺等精密仪器处于干燥无尘的环境中,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I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第一防护组件、第二防护组件、第三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第一防护组件、第二防护组件、第三防护组件的剖视图;
[0018]图5图4中II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1第一防护组件;
[0020]2第二防护组件;201防水沟;
[0021]3第三防护组件;301鞍座前板;302鞍座后板;303鞍座盖板;
[0022]4刮屑组件;401刮削支架;402刮条;403放置槽;404U形槽;405限位销;
[0023]5鞍座;
[0024]6第一迷宫结构;
[0025]7第二迷宫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5所示,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组件1、第二防护组件2、第三防护组件3、刮屑组件4;
[0028]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采用折布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覆盖在鞍座5滑轨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的一端和鞍座5侧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的另一端和床身侧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和床身之间设置有第一迷宫结构6,
[0029]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采用金属板折弯焊接成型,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为下方开口的矩形,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覆盖在第一防护组件1外,其下沿低于第一防护组件1的下沿,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固定在鞍座5的端面上随鞍座5移动,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和床身之间设置有第二迷宫结构7,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远离鞍座5的一端设置有防水沟201,所述防水沟201连贯地设置在第二防护组件2的两个侧面及顶面上,
[0030]所述第三防护组件3包括鞍座前板301、鞍座后板302、鞍座盖板303,所述鞍座前板301固定安装在鞍座5上方,和Y轴转台的端面壳体密封连接,所述鞍座后板302位于远离鞍座5的一端,所述鞍座后板302的下端设置有矩形开口,该开口和第一防护组件1外形贴近,所述鞍座后板302和第二防护组件2的防水沟201密闭连接,所述鞍座盖板303的左右两端分别和鞍座前板301、鞍座后板302密闭连接,所述鞍座盖板303包括两个垂直的侧面和人字坡的顶面,
[0031]机床的侧板上设置有和鞍座盖板303外形相似的门洞,门洞上安装有安装基板,所述安装基板和鞍座盖板303形状相似,且安装基板和鞍座盖板30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安装基板上设置有四个活动连接的刮屑组件4,四个刮屑组4件分别和鞍座盖板303的两个垂直面和两个坡面相抵。
[0032]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刮屑组件4包括刮屑支架和刮条402,所述刮削支架40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放置槽403,所述放置槽403内固定安装有刮条402,所述刮条402长度略长于放置槽403的长度,所述刮条402的工作面超出放置槽403的边缘,所述刮削支架401和刮条402的两端采用切角处理,相邻两个刮条402接触后构成的角度和该处鞍座盖板303相邻两面的夹角一致。
[0033]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刮削支架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多层防尘、防潮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护组件(1)、第二防护组件(2)、第三防护组件(3)、刮屑组件(4);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采用折布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覆盖在鞍座(5)滑轨的上方,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的一端和鞍座(5)侧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的另一端和床身侧板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组件(1)和床身之间设置有第一迷宫结构(6),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采用金属板折弯焊接成型,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为下方开口的矩形,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覆盖在第一防护组件(1)外,其下沿低于第一防护组件(1)的下沿,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固定在鞍座(5)的端面上随鞍座(5)移动,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和床身之间设置有第二迷宫结构(7),所述第二防护组件(2)远离鞍座(5)的一端设置有防水沟(201),所述防水沟(201)连贯地设置在第二防护组件(2)的两个侧面及顶面上,所述第三防护组件(3)包括鞍座前板(301)、鞍座后板(302)、鞍座盖板(303),所述鞍座前板(301)固定安装在鞍座(5)上方,和Y轴转台的端面壳体密封连接,所述鞍座后板(302)位于远离鞍座(5)的一端,所述鞍座后板(302)的下端设置有矩形开口,该开口和第一防护组件(1)外形贴近,所述鞍座后板(302)和第二防护组件(2)的防水沟(201)密闭连接,所述鞍座盖板(303)的左右两端分别和鞍座前板(301)、鞍座后板(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忠周雅琼王得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帅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