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及机载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3728953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机载终端、设备及介质,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机载终端朝向地面对空基站采集图像;将所述图像实时回传至地面平台,以使地面平台对所述图像的画面进行分析以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是否有遮挡物,若有遮挡物,则向机载终端发送携带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信息的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使其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有遮挡物时通过调整机载天线阵波束指向使其与地面对空基站天线阵波束对齐,可保证无人机飞行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可靠传输。可靠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及机载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一种机载终端、一种计算机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人机产业在应用落地时主要面临测控与监管两大核心痛点问题,亟需通过有效技术手段革新固有顽疾,推动无人机产业有序快速发展。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具备大带宽、低延时、抗干扰、多波束指向等技术特点,具备赋能无人机应用所需的高清图传、远程控制、状态监控和精准定位四大能力,可有效解决制约目前无人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0003]然而,在实际飞行场景中无人机位置实时变化,常遇到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影响无人机接收地面对空基站信号,导致5G网络信号质量不稳定,但现有无人机在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无法保证与地面对空基站通信链路连接实时最佳,导致无人机飞行数据及业务数据传输质量及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无人机在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无法保证与地面对空基站通信链路连接实时最佳而导致无人机飞行数据及业务数据传输质量及稳定性不佳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应用于机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0006]朝向地面对空基站采集图像;
[0007]将所述图像实时回传至地面平台,以使地面平台接收所述图像,对所述图像的画面进行分析以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是否有遮挡物,若有遮挡物,则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携带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信息;以及,
[0008]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第一天线调整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使其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
[0009]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使其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包括:
[0010]基于所述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信息得出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指向;以及,
[0011]基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指向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直至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之间形成最优收发波束对,使无人机在飞行中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始终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
[0012]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3]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第二天线调整指令,其中地面平台在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有遮挡物时,还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第二天线调整指令,所述第二天线调整指令携带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信息;以及,
[0014]基于所述第二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的天线角度,使得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朝向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
[001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6]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高度调整指令,其中地面平台在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有遮挡物时,还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高度调整指令;以及,
[0017]根据所述高度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的飞行高度,直至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无遮挡物。
[0018]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9]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无遮挡物通知,其中地面平台在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无遮挡物时,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无遮挡物通知;
[0020]实时采集当前网络的信号质量参数;
[0021]响应于当前网络的信号质量参数不满足预设要求,获取无人机当前位置信息;以及,
[0022]基于所述无人机当前位置信息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的天线角度,直至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之间形成最优收发波束对。
[0023]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4]响应于当前网络的信号质量参数满足预设要求,保持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当前天线角度。
[0025]可选地,所述当前网络的信号质量参数包括当前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信噪比;
[0026]所述当前网络的信号质量参数不满足预设要求,包括:
[0027]当前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低于预设门限值,和/或,当前网络的信噪比低于预设理想值。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机载终端,包括:
[0029]采集模块,其设置为朝向地面对空基站采集图像;
[0030]发送模块,其设置为将所述图像实时回传至地面平台,以使地面平台接收所述图像,对所述图像的画面进行分析以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是否有遮挡物,若有遮挡物,则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携带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信息;
[0031]接收模块,其设置为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第一天线调整指令;以及,
[0032]调整模块,其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使其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
[00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前述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通过朝向地面对空基站采集图像;将所述图像实时回传至地面平台,以使地面平台接收所述图像,对所述图像的画面进行分析以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是否有遮挡物,若有遮挡物,则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携带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信息;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第一天线调整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使其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使得无人机机载天线接收来自地面对空基站的信号较强,从而保证无人机飞行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稳定、可靠传输。
[003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机载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机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朝向地面对空基站采集图像;将所述图像实时回传至地面平台,以使地面平台接收所述图像,对所述图像的画面进行分析以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是否有遮挡物,若有遮挡物,则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携带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信息;以及,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第一天线调整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使其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使其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包括:基于所述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信息得出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指向;以及,基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指向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直至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之间形成最优收发波束对,使无人机在飞行中机载接收端天线阵波束始终与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第二天线调整指令,其中地面平台在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有遮挡物时,还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第二天线调整指令,所述第二天线调整指令携带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天线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的天线角度,使得地面对空基站发射端天线阵波束最大指向朝向无人机机载接收端天线阵。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地面平台发送的高度调整指令,其中地面平台在判断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有遮挡物时,还向无人机机载终端发送高度调整指令;以及,根据所述高度调整指令调整无人机的飞行高度,直至无人机与地面对空基站之间无遮挡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之音刘牧洲张成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