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83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包括吊顶转换层装置本体、吊筋、吊件和预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固定组件配合连接支撑组件对吊筋的表面进行定位支撑,解决了现有连接固定后的吊筋和吊件由于仅采用普通的螺栓连接,而螺栓在与预留孔进行固定时是采用其表面的摩擦力与预留孔进行摩擦固定,这导致在后续对吊件进行安装使用时,吊筋顶部连接的螺栓易受到安装时产生的震动力和触碰力的影响,从而与预留孔发生轻微的晃动和磨损,这些磨损会导致螺栓与预留孔的连接出现接触松动的情况,使得吊件在后续使用中会发生晃动掉落的情况,降低了吊顶转换层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达到了支撑定位的效果。达到了支撑定位的效果。达到了支撑定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吊顶转换层装置
,具体为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吊顶是建筑装饰常见的环节,其同时亦为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根据装饰板的材料不同而区别分类,例如,石膏板吊顶、矿棉板吊顶、夹板吊顶、铝扣板吊顶、吸音板吊顶等,吊顶环节在整个建筑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施工时要遵循省材、牢固、安全、美观、实用等原则,转换层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设备)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设备)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设备)转换层,高层建筑多为低层商用,上部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在低层商用要求的大空间与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墙多柱的小空间之间,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即加设转换层,转换层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梁式、空腹桁架式、斜杆桁架式、箱形和板式,另在房屋设计中如上下两层平面功能不同,亦对楼板墙体等进行结构加强,做转换处理。
[0003]例如公开号CN214461684U,本技术涉及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包括沿垂直方向装配的角铁,其顶端通过预留孔固定连接一预制的锚板,并且使锚板通过若干紧固组件与楼板固定;还包括沿水平方向装配的横向角铁与纵向角铁,其各自分别通过紧固件与相邻的沿垂直方向装配的角铁垂直连接为一体的角铁框架结构,并且使吊件通过紧固件与横向角铁或纵向角铁固定连接。本技术避免了因采用现场焊接出现的安全问题、不稳定因素与高成本问题,还可进一步提升采用预制冲孔角铁构建的吊顶转换层装置其内部吊件装配区域不同方位的稳定性。此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即能体现出如便于装配、利于节能减排、施工质量可控性提高、可拆卸二次利用等优势。
[0004]基于对专利号的搜索,结合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现:
[0005]但现有吊顶转换层装置的吊筋和吊件在使用时,会采用螺栓与预留孔进行连接固定,而连接固定后的吊筋和吊件由于仅采用普通的螺栓连接,而螺栓在与预留孔进行固定时是采用其表面的摩擦力与预留孔进行摩擦固定,这导致在后续对吊件进行安装使用时,吊筋顶部连接的螺栓易受到安装时产生的震动力和触碰力的影响,从而与预留孔发生轻微的晃动和磨损,这些磨损会导致螺栓与预留孔的连接出现接触松动的情况,使得吊件在后续使用中会发生晃动掉落的情况,因此吊顶转换层装置的吊筋和吊件在使用中不具备支撑定位的原因,降低了吊顶转换层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具备了支撑定位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吊顶转换层装置的吊筋和吊件在使用时,会采用螺栓与预留孔进行连接固定,而连接固定后的吊筋和吊件由于仅采用普通的螺
栓连接,而螺栓在与预留孔进行固定时是采用其表面的摩擦力与预留孔进行摩擦固定,这导致在后续对吊件进行安装使用时,吊筋顶部连接的螺栓易受到安装时产生的震动力和触碰力的影响,从而与预留孔发生轻微的晃动和磨损,这些磨损会导致螺栓与预留孔的连接出现接触松动的情况,使得吊件在后续使用中会发生晃动掉落的情况,因此吊顶转换层装置的吊筋和吊件在使用中不具备支撑定位的原因,降低了吊顶转换层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包括吊顶转换层装置本体、吊筋、吊件和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开设于吊顶转换层装置本体的表面,所述吊顶转换层装置本体的底部通过螺栓和预留孔与吊筋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吊筋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吊筋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吊筋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固定组件,所述吊筋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支撑组件。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定位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预留孔的内部,所述预留孔的正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块表面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盒。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板,所述连接块底部的四角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板位于插接槽的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插接板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插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盒的底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限位盒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与固定块的底部活动卡接。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和安装块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限位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盒,所述定位盒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位于连通槽的内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固定组件配合连接支撑组件对吊筋的表面进行定位支撑,解决了现有吊顶转换层装置的吊筋和吊件在使用时,会采用螺栓与预留孔进行连接固定,而连接固定后的吊筋和吊件由于仅采用普通的螺栓连接,而螺栓在与预留孔进行固定时是采用其表面的摩擦力与预留孔进行摩擦固定,这导致在后续对吊件进行安装使用时,吊筋顶部连接的螺栓易受到安装时产生的震动力和触碰力的影响,从而与预留孔发生轻微的晃动和磨损,这些磨损会导致螺栓与预留孔的连接出现接触松动的情况,使得吊件在后续使用中会发生晃动掉落的情况,因此吊顶转换层装置的吊筋和吊件在使用中不具备支撑定位的原因,降低了吊顶转换层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达到了支撑定位的效果。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固定组件,在使用时将连接块插接到吊筋顶部两侧的预留孔内,再通过将卡块移动横向移动到定位槽的内部,能够使连接杆通过卡块和定位槽定位槽带动连接块的内侧进行连接固定,同时能够在将连接柱移动到连接槽的内部后,再将限位盒从上往下对移动到连接块的表面,从而能够通过限位盒对连接块的表面进行限位
连接。
[0017]3、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支撑组件,在将连接块移动到预留孔的内部后,能够通过限位环带动定位板进行移动,使定位板移动能够推动支撑杆进行移动,支撑杆移动能够推动插接板移动到插接槽的内部,移动到插接槽的内部后,能够通过将连接柱插接到连接槽的内部,同时能够通过固定杆带动连接柱的内侧进行限位固定,连接柱限位固定后能够带动连接块的内侧进行限位固定,再通过限位盒对连接块的表面进行限位固定,从而能够使插接板带动支撑杆进行限位固定,支撑杆限位固定后能够带动定位板的顶部进行限位固定,定位板限位固定后从而能够带动限位环进行限位固定,限位环固定后能够带动吊筋的表面进行限位固定,能够避免在安装时吊筋顶部与吊顶转换层装置本体底部连接的螺栓出现晃动摩擦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包括吊顶转换层装置本体(1)、吊筋(2)、吊件(3)和预留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4)开设于吊顶转换层装置本体(1)的表面,所述吊顶转换层装置本体(1)的底部通过螺栓(13)和预留孔(4)与吊筋(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吊筋(2)的底部通过螺栓(13)与吊筋(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吊筋(2)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固定组件(5),所述吊筋(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支撑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组件(5)包括连接块(51),所述连接块(51)位于预留孔(4)的内部,所述预留孔(4)的正面开设有定位槽(52),所述定位槽(52)的内部卡接有卡块(53),所述卡块(5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4),所述连接块(51)表面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盒(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装配式吊顶转换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组件(6)包括限位环(61),所述限位环(6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2),所述定位板(62)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3),所述支撑杆(63)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昆跃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