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及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42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2
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及注射器,涉及注射器技术领域,包括针座、调节旋钮和针头组件;针座与针头组件固定连接,且二者内部相通。调节旋钮套接在针座与针头组件的连接处,调节旋钮的一端与针座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旋钮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套接在针头组件上。针头组件包括针头主体、阻液挡片、档杆;针头主体上具有用于使药液散射的药液孔;阻液挡片铰接在针头主体的出液口底部;档杆两端固定在针头主体的出液口的侧壁上,档杆顺着出液方向设置在阻液挡片后面,用于阻止注射器在出液时阻液挡片倾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极大程度的增加药液与脉络膜的接触面积,确保药物更好的被吸收和利用。的被吸收和利用。的被吸收和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及注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注射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及注射器。

技术介绍

[0002]脉络膜上腔是巩膜与脉络膜之间的潜在腔隙。脉络膜上腔注射给药拥有长效的作用,在无需依赖缓释植入物平台的情况下,单次脉络膜上腔给药后,药液注射在眼底实现的有效浓度可持续长达3个月,同时脉络膜上腔给药创伤小,不进入眼球,可有效减少眼内感染的发生率,较其它局部给药方式有明显优势。
[0003]目前在实验动物的脉络膜上腔给药中,有两种给药方式;第一种是麻醉动物后,进行巩膜切开,暴露脉络膜上腔,然后通过注射器通过巩膜切口处向脉络膜上腔缓慢注入药液或者放入缓释剂;第二种是使用胰岛素针进行注射;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在脉络膜上腔注射中存在以下缺点:
[0004]动物麻醉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无法抑制的眼球转动和颤动,当注射器扎入脉络膜上腔后,眼动会导致注射器插入位点损伤,带来副损伤,同时注射器位点扩大会造成拔针后药液流出无法确保药量,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脉络膜上腔注射是需要解决的。
[0005]若采用胰岛素针进行注射,针头往往远远大于巩膜厚度,因此,操作者很难把握入针的深度,而且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现入针过多,从而导致刺入眼底,注射位置出现偏差。同时脉络膜上腔间隙较小,使用胰岛素针注射完成后往往需要停留较长时间避免药液渗出,实验动物往往很难配合眼球不动,因此操作者很难维持针头在眼内的深度及原本的位置,从而造成眼内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及注射器,其能够调节针头长度以适应不同动物的眼球,同时能够快速的对脉络膜上腔进行注射,并且在快速注射的同时,还能增大药物在脉络膜上腔的分散程度,极大程度的增加药液与脉络膜的接触面积,确保药物更好的被吸收和利用。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包括针座、调节旋钮和针头组件;所述针头组件包括针头主体,所述针头主体上具有用于使药液散射的药液孔;
[0009]所述针座与所述针头主体固定连接,且二者内部相通;
[0010]所述调节旋钮套接在所述针座与所述针头组件的连接处,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与所述针座连接,所述调节旋钮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套接在所述针头组件上。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头组件还包括阻液挡片和档杆;所述阻液挡片铰接
在所述针头主体的出液口底部;
[0012]所述档杆两端固定在所述针头主体的出液口的侧壁上,所述档杆沿注射器的出液方向设置在所述阻液挡片的下游,所述档杆用于阻止所述注射器在出液时所述阻液挡片倾倒。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液挡片包括拨片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拨片的侧边;
[0014]所述针头主体的出液口底部设置有两个铰座;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铰座之间。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拨片的中心具有供药液流出的所述药液孔。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药液孔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于所述针头主体的出液方向对称分布。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头采用304不锈钢格制作。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旋钮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系数的条纹。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头主体上设置有刻度标。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座一端连接所述针头主体,另一端用于连接注射器锥头,所述针座连接所述针头主体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针座用于连接注射器锥头的另一端的直径。
[00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射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
[0022]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3]1.针头采用可调节旋钮,使针头能在0—1000um进行调节,在使用时,对应实验动物物种的巩膜厚度进行调节后使用,从而能够满足多种实验动物的脉络膜上腔注射给药需要,应用范围广。
[0024]2.本实施例在针头主体上设置药液孔,将传统的针尖出液变化为针尖及针头壁多点出液,从而由传统的单一垂直出液变为多点多向出液,实现了更大的药液流量及覆盖面积,提高了注射速度,节约注射时间,从而缩短了针头在脉络膜上腔停留时间,减少因脉络膜上腔注射造成的副损伤和药液流出的可能性,确保动物的安全及给保障了给药的药量。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剖面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局部A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液挡片示意图。
[0031]图标:
[0032]100

针座;200

调节旋钮;300

针头组件;210

限位块;220

条纹;310

针头主体;311

出液口;312

药液孔;313

铰座;314

刻度标;320

阻液挡片;321

拨片;322

连接杆;330

档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调节旋钮和针头组件;所述针头组件包括针头主体,所述针头主体上具有用于使药液散射的药液孔;所述针座与所述针头主体固定连接,且二者内部相通;所述调节旋钮套接在所述针座与所述针头组件的连接处,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与所述针座连接,所述调节旋钮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套接在所述针头组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组件还包括阻液挡片和档杆;所述阻液挡片铰接在所述针头主体的出液口底部;所述档杆两端固定在所述针头主体的出液口的侧壁上,所述档杆沿注射器的出液方向设置在所述阻液挡片的下游,所述档杆用于阻止所述注射器在出液时所述阻液挡片倾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脉络膜上腔注射器锥头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挡片包括拨片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拨片的侧边;所述针头主体的出液口底部设置有两个铰座;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铰座之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玥罗峰孙效容苏丹杨棣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合拓创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