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膜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5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0
本申请提供一种角膜固定器,包括角膜固定本体及环状件,角膜固定本体具有第一贯通孔,环状件具有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的孔径小于贯通孔的孔径,环状件可拆卸固定于角膜固定本体,使第二贯通孔与第一贯通孔同轴设置。本申请提供的角膜固定器,仅需要增加或减少环状件即可对不同动物个体的眼球进行匹配固定,无需使用多种型号的角膜固定器,大大降低了成本。大大降低了成本。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膜固定器


[0001]本申请涉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角膜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用眼时长超过标准健康用眼时长的两倍,每两人就有一人患有近视。近视已成为多数青少年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就使得近视治疗愈演愈热,因而诞生了多种治疗近视、提高视力的方法,其中LASIK(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 leusis准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手术就是其中一种。
[0003]LASIK手术主要通过使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瓣下基质层进行屈光性切削,从而降低瞳孔区的角膜曲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其往往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干眼症就是其中之一。这就迫切需要针对LASIK手术产生的干眼症进行治疗,研发药物。
[0004]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药物的药理及药效学的评价是候选药物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而对新药的药理等的评价,一般会先使用动物模型来进行,采用的动物模型要求一致性好、重复性高等。良好的动物模型对新药的药效学评价及药理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5]现有的干眼症动物制模方法,采用较多的是摘除泪腺法、滴注防腐剂法及切削角膜法,其中切削角膜法是通过精准切削动物眼球角膜基质层,造成角膜内基质层神经断裂损伤,从而导致动物角膜上皮受损,角膜神经断裂,角膜知觉减退甚至丧失,瞬目减少,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进而产生干眼症,从而获得干眼症动物疾病模型。由此可见,切削角膜法造成的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与LASIK手术后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完全一致,所以,为了适用于对经过LASIK手术产生的干眼症研发的新药的药理及药效学进行评价,制模方法选用切削角膜法最佳。
[0006]切削角膜法一般会使用角膜固定器对动物眼球的角膜进行固定,再配合以切削装置,即可对物眼球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削。但在对不同的动物个体的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削时,不同的动物个体由于眼球大小不同,因而需要匹配多种不同大小的角膜固定器以对眼球的角膜进行固定,这就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膜固定器,其能匹配不同个体的眼球角膜,对不同个体的角膜进行固定,降低成本。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0009]本申请提供一种角膜固定器,包括角膜固定本体及环状件,角膜固定本体具有第一贯通孔,环状件具有第二贯通孔。第二贯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一贯通孔的孔径,环状件可拆卸固定于角膜固定本体,使第二贯通孔与第一贯通孔同轴设置。
[0010]在制备干眼症动物模型时,针对眼球较大的个体,可以单独使用角膜固定本体对其的角膜进行固定,眼球被第一贯通孔的孔壁,即角膜固定本体的内壁固定,眼球固定后,
再使用切削装置对眼球进行角膜基质层的切削即可完成制模工序。而针对眼球较小的个体,将环状件固定在角膜固定本体上、并使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同轴设置后,再采用配以环状件的角膜固定本体对眼球进行固定,眼球依次经过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两贯通孔的孔壁对眼球进行固定,眼球固定后,再使用切削装置进行角膜基质层的切削即可完成制模工序。本申请提供的角膜固定器,仅需要增加或减少环状件即可对不同动物个体的眼球进行匹配固定,无需使用多种型号的角膜固定器,大大降低了成本。
[0011]进一步的,沿第二贯通孔的轴线方向,第二贯通孔的孔径逐渐减小。在使用固定有环状件的角膜固定本体对动物眼球进行固定前,首先使环状件的第二贯通孔的孔径较大的一端与角膜固定本体进行固定,由于眼球呈外凸的弧形,在使用配以环状件的角膜固定本体对动物眼球进行固定时,第二贯通孔的孔径较小一端的孔壁可以尽量贴合眼球,在进行角膜基质层切削时,可以避免眼球发生晃动,保证切削效果。
[0012]进一步的,环状件的外壁形状及大小与角膜固定本体的外壁形状及大小保持一致。在将环状件与角膜固定本体进行固定时,仅需保证两者的外壁重叠,即可保证第一贯通孔与第二个贯通孔的同轴设置,方便两者的同轴设置。
[0013]进一步的,环状件包括至少两个,每个环状件的第二贯通孔的孔径存在差异,且每个环状件的第二贯通孔的孔径均小于第一贯通孔的孔径。
[0014]当选择的动物个体眼球相差较大,在对眼球较小的个体的眼球进行固定前,可以依据眼球大小选择相适配的环状件数量,使多个环状件的第二贯通孔沿远离角膜固定本体的方向依次同轴固定,并使多个环状件的第二贯通孔的孔径沿远离角膜固定本体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在对较小眼球进行固定时,孔径逐渐减小的多个环状件可以给予贴合眼球的缓冲结构,改善对眼球的贴附与固定效果。
[0015]进一步的,每个环状件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每个环状件的背离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一凹孔结构,所述角膜固定本体靠近环状件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孔结构。且第一凹孔结构和第二凹孔结构均与凸起结构适配。
[0016]通过凸起结构与第二凹孔结构的配合,即可实现环状件与角膜固定本体之间的可拆卸固定。同时,通过凸起结构与另一环状件的第一凹孔结构的配合还能使环状件之间也实现可拆卸固定。
[0017]进一步的,角膜固定器还包括环状弹性件,环状弹性件嵌设于角膜固定本体的外壁及内壁,并包覆角膜固定本体的远离环状件的一端。
[0018]角膜固定器在对眼球角膜进行固定时,使用带有弹性件的一端首先接触眼球,弹性件可产生一定的形变,避免对眼球造成过度的挤压而损害眼球,保证模型制备的有效性。
[0019]进一步的,环状弹性件为环状医用硅胶件。保证环状弹性件经过长期使用仍能保持其弹性,且对生物体无害。
[0020]进一步的,环状弹性件远离角膜固定本体的端面为环状倾斜面,环状倾斜面的内径沿远离角膜固定本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0021]环状倾斜面可以使弹性件适于眼球的外凸形状,更好的贴合眼球,进一步避免对眼球的挤压。
[0022]进一步的,角膜固定本体包括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角膜边缘区、周边区以及旁中央区,角膜边缘区的内径、周边区的内径以及旁中央区内径依次减小,第一贯通孔的孔
径与旁中央区的内径一致。
[0023]角膜固定本体在对眼球进行固定时,使沿远离眼球的方向依次为内径逐渐减小的角膜边缘区、周边区以及旁中央区,这样,角膜固定本体的内壁同样给予贴合眼球的缓冲结构,避免由于角膜固定本体的内径突变对眼球的固定造成影响,改善对眼球的贴附与固定效果。
[0024]进一步的,角膜固定本体设置有连通其内壁及外壁的吸引通孔。吸引通孔外部连接负压吸引器,在将角膜固定本体与眼球贴合固定后,打开负压吸引器,在角膜与角膜固定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负压吸引区,对角膜进行吸引,改善对角膜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膜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角膜固定本体及环状件,所述角膜固定本体具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环状件具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孔径,所述环状件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角膜固定本体,使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贯通孔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贯通孔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孔径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膜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件的外壁形状及大小与所述角膜固定本体的外壁形状及大小均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件包括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环状件的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孔径存在差异,且每个所述环状件的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孔径均小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膜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环状件的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结构,每个所述环状件的背离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设置有第一凹孔结构,所述角膜固定本体靠近所述环状件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孔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丹陈玥孙效容杨棣远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合拓创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