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08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7
一种针灸用辅助装置,其包括底部平行设置的两个平杆,还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平杆的顶端插接有支撑组件,平杆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杆、固定块和固定销,第一弧形杆插接在平杆上,第一弧形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转轴安装有第二弧形杆,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底端均设置有两个插块,第二弧形杆的一端设置有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弧形杆内的连接块,第二弧形杆一端远离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固定销与第一弧形杆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在寒冷的冬季对被针灸者进行辅助保暖,且不会碰触到针灸针,避免了现在冬天需要开较高温度空调导致的电资源浪费,结构简单,有利于使用。有利于使用。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用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针灸辅助部件,具体为一种针灸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0003]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0004]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0005]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0006]针灸患者在针灸时,针灸患者趴在针灸床上,背部扎的有针灸,如果是春秋天或者夏天,屋内温度较高,光着背也不会感到寒冷,如果是冬天,针灸患者脱光衣服这样针灸,室内的空调温度需要开的比较高,而且仍然会感觉有点冷,而且还很费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灸用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针灸患者在针灸时,针灸患者趴在针灸床上,背部扎的有针灸,如果是春秋天或者夏天,屋内温度较高,光着背也不会感到寒冷,如果是冬天,针灸患者脱光衣服这样针灸,室内的空调温度需要开的比较高,而且仍然会感觉有点冷,而且还很费电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部平行设置的两个平杆,还包括支撑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平杆的顶端插接有支撑组件,平杆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组件;
[0009]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杆、固定转轴、第二弧形杆、插块、插孔、连接块、固定块和固定销,第一弧形杆插接在平杆上,第一弧形杆的一端通过固定转轴安装有第二弧形杆,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底端均设置有两个插块,第二弧形杆的一端设置有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弧形杆内的连接块,第二弧形杆一端远离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固定销与第一弧形杆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平杆对应插块位置处开设有若干组插孔。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杆和连接块对应固定转轴位置处均开设有轴孔。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内侧为弧形结构,固定块绕着固定转轴转动插接在第一弧形杆上。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系环、外系绳、第二系环和内系绳,平杆的外侧设
置有若干个第一系环,第一系环上系有外系绳,平杆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系环,第二系环上系有内系绳。
[0014]优选的,所述内系绳系在两个平杆之间的第二系环上。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将两个平杆放置在针灸床体的两侧,通过将外系绳的一端系在平杆的第一系环上,外系绳的另一端系在针灸床体上,两个平杆之间通过内系绳系在内侧的第二系环上,系完后,外系绳和内系绳均处处于张紧状态,防止平杆移位,此时针灸者即可躺在两个平杆之间的针灸床体上,当针灸者的背部或腹部进行针灸完成后,再将若干个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上的插块插接在平杆上的插孔内,此时,将被子盖在第一弧形杆、第二弧形杆及针灸者非针灸位置处,带有针灸针的位置被撑起,在对针灸者保暖的同时又不会碰触到针灸针,同时避免了现在冬天需要开较高温度空调导致的电资源浪费,不使用时,将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上的插块由平杆上的插孔内取出,再取下固定销,将第二弧形杆绕着固定转轴转至第一弧形杆的一侧,便于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折叠收纳及携带。
[0016]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在寒冷的冬季对被针灸者进行辅助保暖,且不会碰触到针灸针,避免了现在冬天需要开较高温度空调导致的电资源浪费,结构简单,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插块设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连接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平杆俯视图;
[0022]图中标号:1、平杆;2、支撑组件;201、第一弧形杆;202、固定转轴;203、第二弧形杆;204、插块;205、插孔;206、连接块;207、固定块;208、固定销;3、固定组件;31、第一系环;32、外系绳;33、第二系环;34、内系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灸用辅助装置,包括底部平行设置的两个平杆1,还包括支撑组件2和固定组件3,平杆1的顶端插接有支撑组件2,平杆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组件3;
[0025]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弧形杆201、固定转轴202、第二弧形杆203、插块204、插孔205、连接块206、固定块207和固定销208,第一弧形杆201插接在平杆1上,第一弧形杆201的一端通过固定转轴202安装有第二弧形杆203,第一弧形杆201和第二弧形杆203的底端均设置有两个插块204,第二弧形杆203的一端设置有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弧形杆201内的连接块206,第二弧形杆203一端远离连接块20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207,固定块207通过固定销208与第一弧形杆201固定。
[0026]平杆1对应插块204位置处开设有若干组插孔205,便于插块204的插接固定。
[0027]第一弧形杆201和连接块206对应固定转轴202位置处均开设有轴孔,便于第一弧形杆201的安装使用。
[0028]固定块207内侧为弧形结构,固定块207绕着固定转轴202转动插接在第一弧形杆201上,便于固定块207与第一弧形杆201的连接。
[0029]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系环31、外系绳32、第二系环33和内系绳34,平杆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系环31,第一系环31上系有外系绳32,平杆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系环33,第二系环33上系有内系绳34,使用时,通过将外系绳32的一端系在平杆1的第一系环31上,外系绳32的另一端系在针灸床体上,两个平杆1之间通过内系绳34系在内侧的第二系环33上,系完后,外系绳32和内系绳34均处处于张紧状态,防止平杆1移位。
[0030]内系绳34系在两个平杆1之间的第二系环33上,便于配合使用。
[0031]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两个平杆1放置在针灸床体的两侧,通过将外系绳32的一端系在平杆1的第一系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用辅助装置,包括底部平行设置的两个平杆(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2)和固定组件(3),所述平杆(1)的顶端插接有支撑组件(2),平杆(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弧形杆(201)、固定转轴(202)、第二弧形杆(203)、插块(204)、插孔(205)、连接块(206)、固定块(207)和固定销(208),第一弧形杆(201)插接在平杆(1)上,第一弧形杆(201)的一端通过固定转轴(202)安装有第二弧形杆(203),第一弧形杆(201)和第二弧形杆(203)的底端均设置有两个插块(204),第二弧形杆(203)的一端设置有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弧形杆(201)内的连接块(206),第二弧形杆(203)一端远离连接块(20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207),固定块(207)通过固定销(208)与第一弧形杆(201)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用辅助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喜凤康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