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07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为本装置主要框架,装置主体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连杆,其均贯穿连接于固定板的表面;活动板,其安装于连杆的顶端;第一电机,其安装于活动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活动板、固定板、连杆、第一电机、丝杆和开沟犁,由于在装置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开沟犁,使得装置在工作时能够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将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后将带动开沟犁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便于对开设的铺设槽的深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铺设槽的深度进行调整,保证了滴灌带铺设适宜深度,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和铺设效果。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和铺设效果。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和铺设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6月底至7月中下旬成熟,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养分运输到作物需要的地方,一滴一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带是利用塑料管(滴灌管引)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是通过出流孔口非常小入的滴头或滴灌带,把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缓慢地滴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从而需要借助相关铺设装置以对滴灌带进行铺设使用。
[0003]根据公开号:CN208549482U一种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移动滑轮,所述移动滑轮与机架活动连接,所述机架的顶端中部设有机箱,所述机箱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机箱的一端设有犁刀,所述犁刀与机箱固定连接;该设备进行铺设作业时,由于犁刀不可调,开沟深度固定,铺设深度精确性差,并且缺少覆土功能,滴灌带在地表稳定性差,不防风,铺设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滴灌带的铺设效果不理想,不平展,防风性差,输水不畅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
[0007]装置主体,其为本装置主要框架,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
[0008]连杆,其均贯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
[0009]活动板,其安装于所述连杆的顶端;
[0010]第一电机,其安装于所述活动板的底部;
[0011]丝杆,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且贯穿装置主体;
[0012]开沟犁,其安装于所述丝杆的底端,所述开沟犁的底端呈弧形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
[0014]所述连杆的长度大于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连杆相对应的通孔。
[0015]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
[0016]气缸,其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
[0017]活塞杆,其连接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
[0018]第三电机,其安装于所述活塞杆的底端;
[0019]转轴,其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
[0020]清理刷,其安装于所述转轴的底端;
[0021]所述清理刷位于开沟犁的后侧位置处。
[0022]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
[0023]支架,其均固定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
[0024]行走轮,其均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底端;
[0025]连接座,其固定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
[0026]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
[0027]龙门架,其通过阻尼转轴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端;
[0028]第二电机,其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的表面一侧;
[0029]滴灌带卷筒,其通过插销插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
[0030]滴灌带,其绕接于所述滴灌带卷筒的表面;
[0031]所述滴灌带卷筒位于龙门架的内侧,且所述龙门架通过阻尼转轴与装置主体转动连接。
[0032]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
[0033]连接框,其安装于所述龙门架的底端;
[0034]覆土铲和压辊,其均安装于所述连接框的底部,且所述覆土铲位于压辊的前侧;
[0035]控制器,其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的表面;
[0036]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气缸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机电设备相电力连接。
[00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将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后将带动开沟犁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便于对开设的铺设槽的深度进行调整,提高了开沟犁的适用性,使得在进行开槽的同时也能够对滴灌带进行铺设处理,并且设置有能够转动的清理刷对开设的槽进行清理,避免泥石位于槽内而影响滴灌带的铺设效果,避免浇灌不到位。
[0038]1、通过设置活动板、固定板、连杆、第一电机、丝杆和开沟犁,在对滴灌带进行铺设时,由于在装置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开沟犁,使得装置在工作时能够通过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将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后将带动开沟犁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铺设槽的深度进行调整,保证了滴灌带铺设适宜深度,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和铺设效果。
[0039]2、通过设置气缸、活塞杆、第三电机、转轴、清理刷、覆土铲和压辊,在进行开槽时,由于清理刷位于开沟犁的后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器启动气缸,使得气缸带动活塞杆伸缩,活塞杆带动清理刷上下移动,并且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启动后将通过转轴带动清理刷转动,从而能够通过转动的清理刷对开设的槽进行清理,避免泥石位于槽内而影响滴灌带的铺设效果,随后在铺设过程中能够通过覆土铲将泥土推铲至滴灌带的表面,并通过压辊将泥土压实于滴灌带的表面,避免风刮,提高其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铺设效果。
[0040]3、该装置可以根据小麦品种特点和栽培模式需要,在冬麦播种后立即使用,进行铺设作业;也可以待次年春季使用,进行铺设作业,能满足不同栽培模式需要,提高了机械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4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2]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2是本技术清理刷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4]图3是本技术开沟犁连接结构示意图。
[0045]图中:1、装置主体;2、连接座;3、连接框;4、支架;5、行走轮;6、第一电机;7、活动板;8、丝杆;9、控制器;10、连杆;11、固定板;12、气缸;13、清理刷;14、阻尼转轴;15、龙门架;16、第二电机;17、滴灌带卷筒;18、滴灌带;19、活塞杆;20、第三电机;21、转轴;22、开沟犁;23、覆土铲;24、压辊;25、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7]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为本装置主要框架,装置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11;连杆10的长度大于活动板7与固定板11之间的距离,且固定板1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连杆10相对应的通孔,支架4,其均固定于装置主体1的底部;行走轮5,其均安装于支架4的底端;龙门架15,其通过阻尼转轴14安装于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其为本装置主要框架,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11);连杆(10),其均贯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11)的表面;活动板(7),其安装于所述连杆(10)的顶端;第一电机(6),其安装于所述活动板(7)的底部;丝杆(8),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且贯穿装置主体(1);开沟犁(22),其安装于所述丝杆(8)的底端,所述开沟犁(22)的底端呈弧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还包括:所述连杆(10)的长度大于活动板(7)与固定板(11)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固定板(1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连杆(10)相对应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还包括:气缸(12),其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活塞杆(19),其连接于所述气缸(12)的输出端;第三电机(20),其安装于所述活塞杆(19)的底端;转轴(21),其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机(20)的输出端;清理刷(13),其安装于所述转轴(21)的底端;所述清理刷(13)位于开沟犁(22)的后侧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丽华章建新孙诗仁苏文平王聪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