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03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涉及电子线束技术领域,包括线束组件,所述线束组件的底端外表面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线束组件的顶部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扭盘,所述线束组件包括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环形限位片和下环形限位片便于对电子导线进行夹持梳理,设置旋转扭盘促使齿轮组件便于调节上环形限位片对电子导线的贴合,有利于不同尺寸的电子导线进行夹持梳理,解决现有技术是采用在导线的两端进行固定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当导线过长,只在两端进行固定的话,中间亦会缠绕,进而导致导线杂乱无章,影响使用的问题,以达到排列有序的效果。以达到排列有序的效果。以达到排列有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线束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线束的组成部分是导线,端子,塑件,一般指低压电子线组,它在两个或多个孤立不通的电子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能够使电流流通,实现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各项功能,它是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部件。
[0003]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110829126B,公开日为2021年02月09日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可在主接头的前侧壁开设具有内孔的内槽,便于对固定环进行内置,并配合主钉和副顶进行固定,不影响线束的正常使用,在线束连接完毕需进行束缚收纳时,通过扣动主钉和副钉,使钉环脱离内孔,转动侧板使主扣和副扣与两侧的导线接触,并配合开口槽来对导线进行咬合,达到三线合一的目的,避免外部配件的使用,自束方式灵活简单。
[0004]为了解决利用扎带把导线捆绑在一起,此过程较为繁琐且对于外部配件的依耐性较大,电子线束自身缺少自束手段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在导线的两端进行固定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当导线过长,只在两端进行固定的话,中间亦会缠绕,进而导致导线杂乱无章,影响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包括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组件的底端外表面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线束组件的顶部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扭盘。
[0008]所述线束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线束腔,所述线束腔的内部底端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下环形限位片,所述下环形限位片的顶部贴合连接有上环形限位片。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旋转扭盘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且延伸在空腔的内部。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另一端贯穿外壳的顶部延伸在线束腔内部且固定连接在上环形限位片的顶端上。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左侧上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一,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上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二,所述从动齿轮一和从动齿轮二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螺纹套筒的顶部。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U型固定环,所述外壳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在U型固定环的顶端上,所述U型固定环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U型固定环的内部顶端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外表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夹持环。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环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夹持环的外侧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贯穿螺纹孔且延伸在U型固定环的右侧外表面上。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6]1、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通过上环形限位片和下环形限位片便于对电子导线进行夹持梳理,设置旋转扭盘促使齿轮组件便于调节上环形限位片对电子导线的贴合,有利于不同尺寸的电子导线进行夹持梳理,解决现有技术是采用在导线的两端进行固定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当导线过长,只在两端进行固定的话,中间亦会缠绕,进而导致导线杂乱无章,影响使用的问题,以达到排列有序的效果。
[0017]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通过设置夹持环便于对安装件进行夹持作用,防护垫可增强二者之间的摩擦性,通过螺纹组件便于提高夹持环对安装件的固定限位作用,通过滑槽与滑动块对夹持环移动时降低阻性,解决现有的大多数电子线束需要使用螺丝钉进行固定在某处,安装拆卸起来较为麻烦的问题,以达到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线束组件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线束组件;11、外壳;12、线束腔;13、复位弹簧;14、下环形限位片;15、上环形限位片;2、固定装置;21、U型固定环;22、轴承座;23、转动轴;24、螺纹孔;25、滑槽;26、滑动块;27、夹持环;28、防护垫;29、螺纹槽;210、螺纹杆;3、调节装置;31、空腔;32、通孔;33、转动杆;34、主动齿轮;35、螺纹套筒;36、螺纹柱;37、从动齿轮一;38、从动齿轮二;4、旋转扭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包括线束组件1,线束组件1的底端外表面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装置2,线束组件1的顶部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调
节装置3,调节装置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扭盘4。
[0026]进一步的是,通过将电子导线放置在线束组件1内部的夹持组件上,配合转动旋转扭盘4,通过旋转扭盘4促使调节装置3使的夹持组件对电子导线进行固定限位作用,最后将固定装置2固定在需要位置上。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线束组件1包括外壳11,外壳11的内部开设有线束腔12,线束腔12的内部底端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下环形限位片14,下环形限位片14的顶部贴合连接有上环形限位片15,调节装置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1,空腔3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2,旋转扭盘4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3,转动杆33的另一端贯穿通孔32且延伸在空腔31的内部,转动杆33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4,主动齿轮34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35,螺纹套筒3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6,螺纹柱36的另一端贯穿外壳11的顶部延伸在线束腔12内部且固定连接在上环形限位片15的顶端上,主动齿轮34的左侧上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一37,主动齿轮34的右侧上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二38,从动齿轮一37和从动齿轮二3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包括线束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组件(1)的底端外表面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装置(2),所述线束组件(1)的顶部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扭盘(4);所述线束组件(1)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的内部开设有线束腔(12),所述线束腔(12)的内部底端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3),所述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下环形限位片(14),所述下环形限位片(14)的顶部贴合连接有上环形限位片(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1),所述空腔(3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32),所述旋转扭盘(4)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3),所述转动杆(33)的另一端贯穿通孔(32)且延伸在空腔(3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束性的电子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3)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4),所述主动齿轮(34)的底端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筒(35),所述螺纹套筒(3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6),所述螺纹柱(36)的另一端贯穿外壳(11)的顶部延伸在线束腔(12)内部且固定连接在上环形限位片(15)的顶端上。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锦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行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