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兰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99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收纳框和盖板,所述收纳框的下端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的上方安装有承台。它能够通过设置第一减震机构和,可以减轻地震时产生的冲击力,解决了但遇到地震时无法起到减震作用,使建筑物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对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的问题,实现了该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使用的安全性。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使用的安全性。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

技术介绍

[0002]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建筑桩都是钢筋水泥预制而成,使用时直接插入地面中,但遇到地震时无法起到减震作用,使建筑物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对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包括收纳框和盖板,所述收纳框的下端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包括收纳框(1)和盖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框(1)的下端开设有收纳腔(2),所述收纳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3),所述收纳腔(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4),所述第一减震机构(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5),所述盖板(7)的下表面开设有通槽(8),所述通槽(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柱(6),所述第一连接柱(6)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机构(9),所述固定机构(9)的上方安装有承台(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4)包括支撑板(401)、两组相互对称的铰接杆(402),所述支撑板(401)外表面滑动连接于收纳腔(2)的内侧壁,所述支撑板(4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组第一支板(406),四组所述第一支板(406)相互靠近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铰接杆(402)的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第二通孔(404),两组所述铰接杆(402)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403),所述第一通孔(40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柱(405)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通孔(404)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柱(407),所述第三连接柱(40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支板(40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板(408)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09),所述滑动块(409)的左侧面均开设有第三通孔(410),所述第三通孔(41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411),所述连接杆(4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盘(415),所述连接盘(415)靠近连接杆(41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件(4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抗震型加固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14)远离连接盘(415)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