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充换电电源及充换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797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充换电电源及充换电系统,其中,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接头组件,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座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座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供放电,同时将第三电极组和第四电极组设置在第二电极内部并形成中心对称分布,可实现180度的防呆。同时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通过第一安装套固定套接,实现对同轴连接器内部部件的保护。在座体上设置磁性结构和弹性结构可保证座体与充换电电源的锁定和导通,同时避免电动载具剧烈运行过程中的震动使充换电电源脱离座体而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的情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充换电电源及充换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充换电电源及充换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一种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且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的主要配套领域有交通、通信、网络、IT、医疗、家电等,配套领域产品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及其市场的快速增长,强有力地牵引着同轴连接器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连接器已发展成为产品种类齐全、品种规格丰富、结构型式多样、专业方向细分、行业特征明显、标准体系规范的系列化和专业化的产品。
[0003]现有的用于电动载具上的电池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影响客户体验,该同轴连接器的公端总成与母端总成在对插时有手动定向性的要求,无法达到180 度防呆的效果,不易对准,易损坏,连接不稳定不可靠,用户使用体验性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同轴连接器、充换电电源及充换电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同轴连接器无法盲插,不易对准,易损坏,连接不稳定不可靠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
[0006]第一绝缘座;
[0007]第一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座中的第一环形导体;
[0008]第二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导体中,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导体相互间隔且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导体;
[0009]第三电极组,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导体内,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信号电极;
[0010]第四电极组,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导体内,包括至少一个第四信号电极;
[0011]所述第三信号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第四信号电极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三电极组与所述第四电极组中心对称设置。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自外向内依次间隔分布并同轴设置的第一环形绝缘层、第二环形绝缘层和第三环形绝缘层。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绝缘层内壁,并与所述第二环形绝缘层保持一定间距;
[0014]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绝缘层内壁,并与所述第三环形绝缘层保持一定间距;
[0015]所述第三信号电极组和第四信号电极组则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绝缘层内壁。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对插的第二接头组件。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绝缘座对插的第二绝缘座,所
述第一绝缘座的外周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绝缘座外壁对接的第一安装套,所述第二绝缘座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安装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造成一组电源电极组,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一组或多组电源电极组。
[0019]本技术提出一种充换电电源,包括上述的同轴连接器。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换电电源包括电池组和信号电路;所述信号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三信号电极和第四信号电极电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电池组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0021]本技术提出一种交换电电系统,包括上述的充换电电源以及用于与所述充换电电源对接的安装座,所述同轴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安装座和电池组。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电磁铁以及设置在所述充换电电池上并与所述电磁铁对应的磁吸件。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换电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电动载具上的供电仓,所述座体与所述供电仓的仓底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使所述座体与所述充换电电源贴合。
[0024]本技术设置了包括第一接头组件的同轴连接器,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座以及设置在第一绝缘座中设置环形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进行供电,同时将第三电极组和第四电极组设置在第二电极内部并形成中心对称分布,可实现180度的防呆。同时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通过第一安装套固定套接,实现对同轴连接器内部部件的保护。在座体上设置磁性结构和弹性结构可保证座体与充换电电源的锁定和导通,同时避免电动载具运行过程中的震动使充换电电源脱离座体而出现断电情况。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充电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实施例中充换电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第一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1实施例中第二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图5实施例中第二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5]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和/或”为例,包括方案,或方案,或和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6]本技术提出一种同轴连接器,参照图1至图6,同轴连接器包括第一接头组件100,所述第一接头组件100包括第一绝缘座110、第一电极131、第二电极132、第三电极组133和第四电极组134。第一电极13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座中的第一环形导体;第二电极13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导体中,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导体相互间隔且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组件,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座;第一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座中的第一环形导体;第二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导体中,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导体相互间隔且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导体;第三电极组,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导体内,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信号电极;第四电极组,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导体内,包括至少一个第四信号电极;所述第三信号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第四信号电极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三电极组与所述第四电极组中心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自外向内依次间隔分布并同轴设置的第一环形绝缘层、第二环形绝缘层和第三环形绝缘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绝缘层内壁,并与所述第二环形绝缘层保持一定间距;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绝缘层内壁,并与所述第三环形绝缘层保持一定间距;所述第三信号电极组和第四信号电极组则设置在所述第三环形绝缘层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对插的第二接头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括
申请(专利权)人:弘威智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