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和车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95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和车架组件,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包括成角度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用于连接变速箱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段中部设有用于连接变速箱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周侧的第二连接段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L型连接板,结构强度高,可以在两个方向分别与变速箱进行连接,能够承受极大的扭矩和拉力,而且安装时占用空间小,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方便施工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和车架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和车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拖拉机车架需要在后侧两端与变速箱壳体进行连接,该变速箱壳体在X向和Y向都有连接,现有的车架尾部结构无法提供两个方向的可靠连接,因此需要过渡连接件用来分别连接车架和变速箱壳体。因整机工作特点,该过渡连接件需要承受极大的扭矩和拉力,对其本身强度要求较高。而且由于安装位置狭小,该过渡连接件应满足正确的工艺安装顺序,并符合相应的安装要求,还要考虑螺栓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技术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包括成角度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用于连接变速箱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段中部设有用于连接变速箱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周侧的第二连接段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三连接孔。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通过设置一体成型的L型连接板,结构强度高,可以在两个方向分别与变速箱进行连接,能够承受极大的扭矩和拉力,而且安装时占用空间小,方便施工人员操作。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L型连接板的外表面为变速箱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段对应的变速箱连接面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对应的变速箱连接面中部设有跑道型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跑道型凸起结构上。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跑道型凸起结构,方便将变速箱连接面的跑道型凸起结构与变速箱进行贴合固定,为变速箱连接面上第三连接孔的操作预留出一定的操作间隙。
[0009]进一步,所述L型连接板的内表面为车架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段对应的车架连接面中部设有第一网格型凸筋,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网格型凸筋的交叉点处。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二连接孔设置在第一网格型凸筋的交叉点处,对第二连接孔的第二螺栓的连接结构进行加强,结构稳定性更好。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段对应的车架连接面上设有第二网格型凸筋和第三网格型凸筋,所述第二网格型凸筋的交叉点处和第三网格型凸筋的交叉点处均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孔。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三连接孔设置在第二网格型凸筋和第三网格型凸筋的交叉点处,对第三连接孔的第三螺栓的连接结构进行加强,结构稳定性更好。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三网格型凸筋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所述第二网格型凸筋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所述第二网格型凸筋与所述第三网格型凸筋之间的间隔处设有所述第一网格型凸筋。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网格型凸筋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网格型凸筋和第三网格型凸筋的凸出高度。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将第二网格型凸筋和第二网格型凸筋与车架纵梁进行贴合,使第一网格型凸筋与车架纵梁之间预留一定的操作间隙,为第一网格型凸筋处的第一螺栓的操作预留一定的操作间隙。
[0016]进一步,所述第二网格型凸筋的凸出高度与第三网格型凸筋的凸出高度相同。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与车架纵梁进行有效贴合。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段对应的车架连接面上设有多个连接凸起,每个所述连接凸起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使相邻连接凸起之间形成方便扳手操作的操作间隙。
[0020]进一步,所述车架连接面的拐角处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一体连接。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增加连接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又避免零件过重。
[0022]一种车架组件,包括上述的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还包括变速箱和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固定;所述变速箱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纵梁一端和第二纵梁一端之间;
[0023]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以及第二纵梁的一端均设有所述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段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纵梁一端内侧壁或第二纵梁一端内侧壁贴合固定,所述L型连接板的第一连接段覆盖在所述第一纵梁一端端面上或第二纵梁一端端面上;
[0024]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与变速箱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变速箱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第三螺栓穿过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纵梁或第二纵梁固定连接。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车架组件,可使变速箱与车架进行稳定有效的连接固定。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2为本技术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3为本技术车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0]1、L型连接板;10、第一连接段;11、第二连接段;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第三连接孔;15、跑道型凸起结构;16、第一网格型凸筋;17、第二网格型凸筋;18、第三网
格型凸筋;19、连接凸起;190、加强筋;191、变速箱连接面;2、变速箱;3、车架;31、第一纵梁;32、第二纵梁;33、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L型连接板1,所述L型连接板1包括成角度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0和第二连接段11,所述第一连接段10上设有用于连接变速箱2的第一连接孔12,所述第二连接段11中部设有用于连接变速箱2的第二连接孔13,所述第二连接孔13周侧的第二连接段11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车架3的第三连接孔14。
[003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L型连接板1的外表面为变速箱连接面191,所述第一连接段10对应的变速箱连接面191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11对应的变速箱连接面191中部设有跑道型凸起结构15,所述第二连接孔13设置在所述跑道型凸起结构15上。通过设置跑道型凸起结构,方便将变速箱连接面的跑道型凸起结构与变速箱进行贴合固定,为变速箱连接面上第三连接孔的操作预留出一定的操作间隙。
[0034]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L型连接板1的内表面为车架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段11对应的车架连接面中部设有第一网格型凸筋16,所述第二连接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L型连接板,所述L型连接板包括成角度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有用于连接变速箱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段中部设有用于连接变速箱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周侧的第二连接段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三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板的外表面为变速箱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段对应的变速箱连接面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段对应的变速箱连接面中部设有跑道型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跑道型凸起结构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连接板的内表面为车架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段对应的车架连接面中部设有第一网格型凸筋,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网格型凸筋的交叉点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对应的车架连接面上设有第二网格型凸筋和第三网格型凸筋,所述第二网格型凸筋的交叉点处和第三网格型凸筋的交叉点处均设有所述第三连接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网格型凸筋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所述第二网格型凸筋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所述第二网格型凸筋与所述第三网格型凸筋之间的间隔处设有所述第一网格型凸筋。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车架与变速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吉庆殷国旺王金华韩文文王克亮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