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83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该保偏分束合束器包括基板、保偏合束单元、保偏分束单元和转向单元,通过将保偏合束单元和保偏分束单元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个表面上,且保偏输入模块和保偏输出模块位于基板的同一端,采用单边结构,使保偏分束合束器的体积显著减小;通过在基板的一侧设置转向单元,使保偏合束模块合束的合束光能够入射到保偏分束模块内进行分束,在使保偏分束合束器体积较小的同时,实现多进多出,保证了保偏分束合束器的正常使用。常使用。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

技术介绍

[0002]光纤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集起偏分束、偏振合束的功能于一身,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器、生物医疗仪器、计量仪器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基于熔融拉锥的偏振光分束合束器,在多路的情况下需要把光纤熔接进行串联,达到1分2、2分4、4分8、2分2、2分4、2分8的效果,在这样的串联中,损耗较高,消光比衰减较大,并且不能同时4路进,且由于有光纤和熔接点,需要用一个盒子封装,体积会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熔融拉锥的偏振光分束合束器损耗较高、消光比衰减较大、且体积较大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
[0004]本技术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包括基板、保偏合束单元、保偏分束单元和转向单元;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保偏合束单元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保偏合束单元包括保偏输入模块和保偏合束模块,保偏输入模块设置在第一表面的一端,保偏合束模块设置在第一表面内;保偏分束单元设置在第二表面上,保偏分束单元包括保偏输出模块和保偏分束模块,保偏输出模块设置在第二表面上与保偏输入模块对应的位置,保偏分束模块设置在第二表面内;转向单元设置在基板远离保偏输入模块的一侧,保偏合束模块将保偏输入模块输入的光合束得到的一束合束光经转向单元入射到保偏分束模块内,保偏分束模块将合束光分束得到的多束分束光经保偏输出模块输出。
[0005]较佳地,转向单元包括转向棱镜,转向棱镜包括入射/出射面、第一反射转向面、第二反射转向面,第一反射转向面与入射/出射面的夹角为45度,第二反射转向面与入射/出射面的夹角为45度,入射/出射面与保偏合束模块、入射/出射面与保偏分束模块均相对设置。
[0006]进一步地,保偏输入模块包括第一保偏准直器、第二保偏准直器、第三保偏准直器和第四保偏准直器,第一保偏准直器、第二保偏准直器、第三保偏准直器和第四保偏准直器依次设置在第一表面上远离转向单元的一端。
[0007]再进一步地,保偏合束模块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一合束件、第二合束件、第三合束件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第一合束件、第二合束件、第三合束件和第二反射镜均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第一反射镜与第一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一合束件与第二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二合束件与转向棱镜对应设置,第三合束件与第三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二反射镜与第四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一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一合束件包括第一透射面和第一合束面,第二合束件包括第二透射面和第二合束面,第三合束件包括第三透射面和第三合束面,第二反射镜包括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一合束面相对设置,第一合束面和第二透射面相对设置,第二反射面和第三透射面相对设置,第三合束面和第二合束面
相对设置,第二合束面和入射/出射面相对设置。
[0008]更进一步地,保偏合束模块还包括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位于第二合束件和转向棱镜之间的位置。
[0009]更更进一步地,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包括第一直角三棱镜和第二直角三棱镜,第一直角三棱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入射端面和第一出射端面,第二直角三棱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射端面和第二出射端面,第一入射端面与第二合束面相对设置,第一出射端面和第二入射端面粘接连接,第二出射端面与转向棱镜相对设置。
[0010]进一步地,保偏输出模块包括第五保偏准直器、第六保偏准直器、第七保偏准直器和第八保偏准直器,第五保偏准直器、第六保偏准直器、第七保偏准直器和第八保偏准直器依次设置在第二表面上远离转向单元的一端。
[0011]再进一步地,保偏分束模块包括第三反射镜、第一分束件、第二分束件、第三分束件和第四反射镜,第三反射镜与第五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一分束件与第六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二分束件与转向棱镜对应设置,第三分束件与第七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第四反射镜与第八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三反射镜包括第三反射面,第一分束件包括第一分光面和第一出射面,第二分束件包括第二分光面和第二出射面,第三分束件包括第三分光面和第三出射面,第四反射镜包括第四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和第一分光面相对设置,第一分光面和第二出射面相对设置,第二分光面与入射/出射面相对设置,第三分光面和第二分光面相对设置,第四反射面和第三出射面相对设置。
[0012]再进一步地,保偏分束模块还包括第二偏振光合分束器,第二偏振光合分束器设置在第二表面上位于第二分束件和转向棱镜之间的位置;第一分束件、第二分束件、第三分束件均为分光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通过将保偏合束单元和保偏分束单元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个表面上,且保偏输入模块和保偏输出模块位于基板的同一端,采用单边结构,使保偏分束合束器的体积显著减小;通过在基板的一侧设置转向单元,使保偏合束模块合束的合束光能够入射到保偏分束模块内进行分束,在使保偏分束合束器体积较小的同时,实现多进多出,保证了保偏分束合束器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转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保偏分束合束器包括基板1、保偏合束单元2、保偏分束单元3和转向单元4。
[0023]基本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
[0024]保偏合束单元2设置在第一表面11上,保偏合束单元2包括保偏输入模块210和保偏合束模块220,保偏输入模块210设置在第一表面11的一端,保偏合束模块220设置在第一表面11内。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保偏合束单元、保偏分束单元和转向单元;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保偏合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保偏合束单元包括保偏输入模块和保偏合束模块,所述保偏输入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所述保偏合束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内;所述保偏分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保偏分束单元包括保偏输出模块和保偏分束模块,所述保偏输出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与所述保偏输入模块对应的位置,所述保偏分束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内;所述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保偏输入模块的一侧,所述保偏合束模块将所述保偏输入模块输入的光合束得到的一束合束光经所述转向单元入射到所述保偏分束模块内,所述保偏分束模块将合束光分束得到的多束分束光经所述保偏输出模块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单元包括转向棱镜,所述转向棱镜包括入射/出射面、第一反射转向面、第二反射转向面,所述第一反射转向面与所述入射/出射面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反射转向面与所述入射/出射面的夹角为45度,所述入射/出射面与所述保偏合束模块、所述入射/出射面与所述保偏分束模块均相对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输入模块包括第一保偏准直器、第二保偏准直器、第三保偏准直器和第四保偏准直器,所述第一保偏准直器、所述第二保偏准直器、所述第三保偏准直器和所述第四保偏准直器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远离所述转向单元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偏分束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偏合束模块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一合束件、第二合束件、第三合束件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合束件、所述第二合束件、所述第三合束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镜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一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合束件与所述第二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合束件与所述转向棱镜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合束件与所述第三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四保偏准直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合束件包括第一透射面和第一合束面,所述第二合束件包括第二透射面和第二合束面,所述第三合束件包括第三透射面和第三合束面,所述第二反射镜包括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一合束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合束面和所述第二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军张磊潘伟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频准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