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79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包括小车,小车的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行走轮滑设在逃生管道的内侧壁,小车的截面为圆弧形,小车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设有用于固定人员的绑带,小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结构相同,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通过铰接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能大幅提高隧道坍塌时,被困人员自救和施救的效率,且整体移动便捷,操作方便,对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了良好的保障。好的保障。好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隧道施工中设置逃生管道已成为标配,但因掌子面作业环境较差,管道直径较小,若发生隧道坍塌造成“关门”事故,掌子面被困人员无法快速通过逃生管道逃离,同时伤者也无法自行移动,救援人员在逃生管道内运动伤者极其不便,且可能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由于逃生管道直径有限,且在隧道坍塌时可能存在受损压缩内部空间的问题,此时人员不论蹲行还是匍匐前进效率都较低,移动不方便,会影响自救或者他救的时间耽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解决被困人员无法快速高效的进行救援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包括小车,小车的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行走轮滑设在逃生管道的内侧壁,小车的截面为圆弧形,小车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设有用于固定人员的绑带,小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第一承托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小车(3),小车(3)的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9),行走轮(9)滑设在逃生管道(2)的内侧壁,小车(3)的截面为圆弧形,小车(3)的两侧分别可拆卸的设有用于固定人员的绑带(12),小车(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板(301)和第二承托板(302),第一承托板(301)和第二承托板(302)结构相同,第一承托板(301)和第二承托板(302)通过铰接座(3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其特征是: 铰接座(311)分别设置在第一承托板(301)和第二承托板(302)的端部,两个第一承托板(301)通过轴杆铰接,第一承托板(301)和第二承托板(302)之间设有避让间隙(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承托板(301)和第二承托板(302)靠近铰接座(311)的一侧分别设有阶台(304),阶台(304)上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305),风琴板(8)通过螺钉(11)分别和第一承托板(301)及第二承托板(30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其特征是:小车(3)的两侧还设有调整单元(10),调整单元(10)包括伸缩杆(1003),伸缩杆(1003)的顶部设有滚轮(1004),滚轮(1004)抵靠在逃生管道(2)的内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适用于隧道逃生管内人员转移的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承托板(301)和第二承托板(302)沿逃生管道(2)的走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竖直面(306),伸缩杆(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桥梁赵其达拉图徐鑫邓镜辉邓萍额木格王平洲王栋苏庆坤刘栋超魏永平宋裕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