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主浮桩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66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和房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灌注桩主浮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定位环,所述分离定位环包括上层分离定位环和下层分离定位环,所述下层分离定位环设置于主桩和浮桩分界处,且焊接于主筋外侧,所述上层分离定位环叠合于下层分离定位环上表面;若干塑料隔离套管,所述塑料隔离套管套设于主筋顶部,且顶部用塑料管帽封闭;若干钢楔,所述钢楔一端能插入上层分离定位环和下层分离定位环之间用于主桩和浮桩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该技术操作简单、高效经济;施工过程对桩体振动小,分离后桩面平整,不会损坏混凝土保护层及主筋,外观和成桩质量好;施工过程扬尘少、噪音较低、能耗小,更加绿色环保。色环保。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主浮桩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和房建
,具体来说是一种灌注桩主浮桩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建筑技术的支撑,中国作为基建大国,很多的工程技术也突飞猛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灌注桩起源于1893年的欧洲,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及管理水平的提高,1992年后中国逐步开始在建筑工地上实施钻孔灌注桩基础,近年来很多市政及房建工程都采用灌注桩基础。
[0003]灌注桩成型后,对于桩头处浮桩的凿除,传统处理方法较为粗糙:在桩顶预定分离位置人工錾开缺口,使用风镐等工具破碎和凿除桩头;或使用钢钎打入断桩孔錾离桩头后吊运移除,然后人工凿除剩余桩头。
[0004]传统方法下,风镐凿除过程精确度较难控制,对桩体震动较大,易造成桩顶面标高参差不齐、边缘出现缺口等情况,致使部分区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保护桩头长度不达标,影响成桩质量。钢筋与混凝土连接牢固,凿除难度大,易造成钢筋不规则变形或损伤。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主筋可能出现偏离、移位、外扩等情况,导致主浮桩分离处钢筋间距不标准、保护层厚度不均匀甚至不足的问题,在凿除或切割桩头过程中可能因距离难以控制而损坏钢筋。而且凿除施工费时长、噪音大、产生粉尘多,环保性不佳。
[0005]中国专利号202020832176.4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破除的灌注桩桩头结构及灌注桩,包括桩头钢筋、桩头混凝土和竖直布置的分隔板,所述桩头钢筋为灌注桩主筋的一部分,灌注桩主筋竖直布置,灌注桩主筋高于桩顶标高的部分形成所述桩头钢筋;所述桩头钢筋的外部套设有管件,管件的长度大于桩头钢筋的长度,多个桩头钢筋沿灌注桩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所述分隔板的宽度与灌注桩的直径相同,所述分隔板沿灌注桩的直径方向设置,分隔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相邻管件之间;所述桩头混凝土浇筑在管件及分隔板外部,以形成圆柱形结构。该专利对需要凿除的浮桩进行了分块,便于快速凿除,但是基本方法没有改进,还是需要对桩头进行人工凿出,凿除过程中还是会产生各种问题,对灌注桩产生影响,且钢筋外部套设的管件两端未进行封口,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会进入管件,进而影响施工。
[0006]中国专利号201810507873.X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提手、定位装置和钢筋保护套,定位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环形横截面的底板,底板分割桩头和桩身,底板的第一环形横截面上设有多个沿轴向的第一定位孔,定位孔内贯穿有钢筋保护套,提手通过灌注混凝土固定于灌注桩桩头处理装置的顶部。本技术由于桩头主筋和桩头砼之间设有定位装置,桩头錾除时,除去定位装置底板的混凝土,錾除灌注桩钢筋之间的混凝土,需拆除的桩头整体全部露出,随后由施工车辆将桩头整体通过提手移出。该专利提及的施工方法中,需要对底板和灌注桩钢筋之间的混凝土清除,清除方法较为模糊,且钢筋之间的空隙较小,在清除施工时非常不便,施工过程难度较大,操作不便,看似简单的清除操作在实际清除过程中会受到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灌注桩主浮桩分离质量高、效率高及经济成本低的分离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灌注桩主浮桩分离装置,包括灌注桩主体和钢筋笼,所述灌注桩主体包括主桩和浮桩,所述钢筋笼包括若干钢筋笼箍筋和若干主筋,所述主筋均匀焊接于钢筋笼箍筋周侧,还包括分离定位环,所述分离定位环包括上层分离定位环和下层分离定位环,所述下层分离定位环设置于主桩和浮桩分界处,且焊接于主筋外侧,所述上层分离定位环叠合于下层分离定位环上表面;若干塑料隔离套管,所述塑料隔离套管套设于主筋顶部,且顶部用塑料管帽封闭;若干钢楔,所述钢楔一端能插入上层分离定位环和下层分离定位环之间用于主桩和浮桩分离。
[0009]优选的:所述塑料隔离套管底部用泡沫、胶带填堵至封闭。
[0010]优选的:所述钢楔通过外力能进行向心移动。
[0011]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0012]1.该技术操作简单、高效经济。分离环安装方便,测量定位后电焊工直接焊接即可,主浮桩在两环之间分离,定位准确,无需重复测量,节省人工成本;
[0013]2.主浮桩分离时采用钢楔插入分离环之间,向心敲击钢楔截断桩头,相比常用的手持风镐或炮头凿桩法,对桩的振动和损坏明显减小,效率更高,而且扬尘、噪音显著减小,不仅能显著节省人力成本,而且更绿色环保;
[0014]3.通过在桩头上部主筋上安装塑料隔离套管,将混凝土与主筋分隔开不发生粘连,大大减轻了浮桩头吊运的难度,也避免了传统施工方法对钢筋的损坏,如不规则变形、凿损等;
[0015]4.分离后桩面平整,整体观感好。浮桩沿着分离环的位置直接脱落,不会牵扯、携带下层的混凝土,有效避免了分离面凹凸不平、保护层厚度不均、桩边缘缺口等问题,桩面平整无损,提升成桩质量;
[0016]5. 桩顶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准确。分离环根据设计图纸灌注桩钢筋保护层厚度定制,尺寸可精确控制;下层分离环焊接在钢筋上,对钢筋起到了良好的固定作用,可有效避免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间距变化、向外侧偏移等问题,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分离环厚度可精确控制钢楔錾入深度,避免因保护层厚度不均而损坏钢筋,提升成桩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 为本技术的灌注桩施工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钢楔结构图;
[0019]图中:1.上层分离定位环,2.下层分离定位环,3.塑料管帽,4.塑料隔离套管,5.主筋,6.钢筋笼箍筋,7.钢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和图2,一种灌注桩主浮桩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定位环,所述分离定位环由上层分离定位环和下层分离定位环组成,所述下层分离定位环设置于主桩和浮桩分界处,
且焊接于主筋外侧,所述上层分离定位环叠合于下层分离定位环上表面,不做焊接;还包括若干塑料隔离套管,所述塑料隔离套管套设于主筋顶部,保护主筋在浇筑过程中不受影响,塑料隔离套管顶部用塑料管帽封闭,下端用泡沫、胶带填堵至封闭;还包括若干钢楔,所述钢楔一端能插入上层分离定位环和下层分离定位环之间用于主桩和浮桩分离。
[0021]在施工时,根据灌注桩的桩径,参照设计图纸计算出钢筋笼的外径尺寸,定制双层圆环钢板分离装置,在最后一节钢筋笼下笼前,采用水准+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定位,标记分离定位环安装位置,即主浮桩分离位置。分离定位环宽度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确定,且不小于5厘米。将下层分离定位环焊接于钢筋笼主筋外侧,上层叠合于下层上,不作焊接。
[0022]在钢环上方桩头主筋上安装塑料隔离套管,其大小视主筋大小而定,以能轻松套入主筋又不留过大间隙为标准;其底部空隙用泡沫、胶带进行填堵封闭,顶部用塑料管帽封闭,避免混凝土灌注时进入管内部。在浮桩头分离前,沿桩体四周插入若干数量钢楔(一边厚一边薄的钢板)于分离定位环之间,再通过外力使钢楔向心移动,利用钢楔分力使浮桩与主桩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主浮桩分离装置,包括灌注桩主体和钢筋笼,所述灌注桩主体包括主桩和浮桩,所述钢筋笼包括若干钢筋笼箍筋和若干主筋,所述主筋均匀焊接于钢筋笼箍筋周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定位环,所述分离定位环包括上层分离定位环和下层分离定位环,所述下层分离定位环设置于主桩和浮桩分界处,且焊接于主筋外侧,所述上层分离定位环叠合于下层分离定位环上表面;若干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虎张志华项鹏海马春华肖勇刘洋羽左军曹晓东陈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