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744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2
本公开提供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和车辆,包括减振器组、姿态调节支路和刚度调节支路,姿态调节支路包括相连通的液压泵总成和姿态调节阀总成,刚度调节支路包括相连通的气泵总成和刚度调节阀总成,姿态调节阀总成及刚度调节阀总成均与减振器组连通。姿态调节支路的液压泵总成和姿态调节阀总成与减振器组连接,可实现减振器组的高度调节,刚度调节支路的气泵总成和刚度调节阀总成与减振器组连接,现减振器组的刚度调节,从而本系统通过姿态调节支路与刚度调节支路可实现减振器的高度及刚度组合或分别调节,且通过姿态调节阀总成与刚度调节阀总成可实现减振器的高度及刚度的无级调节,或可实现减振器的高度及刚度的多段式调节。可实现减振器的高度及刚度的多段式调节。可实现减振器的高度及刚度的多段式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悬架相比传统悬架,除了有传统悬架对车身的支撑和缓和、吸收来自路面向车身的冲击之外,还在功能的拓展方面更加的灵活和方便。
[0003]悬架的高度调节及刚度调节组合对于整车舒适性属性贡献比较大,现有技术中对于整车舒适性的调节仅仅通过阻尼电磁阀来控制悬架升降调整,且对于悬架的调节并没有刚度调节功能,更没有高度调节与刚度调节组合方式实现悬架的升降及刚度调节,因此,现有的对于整车舒适性的调节模式比较单一,从而导致整车的舒适性能较差。
[0004]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保护了一种用于调节整车舒适性的悬架调节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整车舒适性的调节模式比较单一,整车的舒适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包括减振器组、姿态调节支路和刚度调节支路,所述姿态调节支路包括相连通的液压泵总成和姿态调节阀总成,所述刚度调节支路包括相连通的气泵总成和刚度调节阀总成,所述姿态调节阀总成及所述刚度调节阀总成均与所述减振器组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组包括多个减振器和多个蓄能器,每一所述减振器与至少一所述蓄能器对应设置,所述蓄能器包括由隔膜分隔的储气室和储液室,所述储液室与所述减振器内的油腔连通;
[0008]所述姿态调节阀总成包括调姿总线及与所述调姿总线连通的多个调姿分线,所述调姿总线与所述液压泵总成连通,其上设有调姿总阀,每一所述调姿分线上均设有一调姿分阀,每一所述调姿分线均与对应的所述减振器内的油腔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组包括多个减振器和多个蓄能器,每一所述减振器与至少一所述蓄能器对应设置,所述蓄能器包括由隔膜分隔的储气室和储液室,所述储液室与所述减振器内的油腔连通;
[0010]所述刚度调节阀总成包括调刚总线及与所述调刚总线连通的多个调刚分线,所述调刚总线与所述气泵总成连通,其上设有调刚总阀,每一所述调刚分线上均设有一调刚分阀,每一所述调刚分线均与对应的所述蓄能器的储气室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总成包括液压泵、储液壶、出油线路,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孔与所述储液壶的出液压油口连通,所述出油线路上设有第一止回阀,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孔通过所述出油线路与所述调姿总线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总成还包括与所述出油线路并联设置的回流线路,所述回流线路上安装有第一回流控制阀。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气泵总成包括氮气储存罐、出气线路,所述出气线路上设有第二止回阀,所述氮气储存罐出气孔通过出气线路与所述调刚总线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气泵总成还包括与所述出气线路并联设置的回气线路,所述回气线路上设有第二回流控制阀。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线路和所述回气线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总成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设置在所述出油线路上。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一种悬架调节系统。
[0018]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悬架调节系统,通过姿态调节支路的液压泵总成和姿态调节阀总成与减振器组连接,可实现减振器组的高度调节,通过刚度调节支路的气泵总成和刚度调节阀总成与减振器组连接,可实现减振器组的刚度调节,从而本系统通过姿态调节支路与刚度调节支路可实现减振器的高度及刚度的组合调节,且通过姿态调节阀总成与刚度调节阀总成可实现减振器的高度及刚度的无级调节,或可实现减振器的高度及刚度的多段式分级调节,调节模式多样从而提高整车舒适性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悬架调节系统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前悬架调节系统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悬架调节系统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前悬架刚度调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悬架刚度调大图。
[0025]图中:50、液压泵总成;51、吸收蓄能器;52、第一止回阀;53、液压泵;54、储液壶;55、第一回流控制阀;56、高度开关阀;40、姿态调节阀总成;41、第一压力传感器;42、调姿总阀;70、气泵总成;71、氮气储气罐;72、气泵;73、第二止回阀;74、第二压力传感器;75、调刚总阀;76、第三压力传感器;77、第二回流控制阀;60、刚度调节阀总成;61FL、第一前轴调刚分阀;61FR、第二前轴调刚分阀;61RL、第一后轴调刚分阀;61RR、第二后轴调刚分阀;80、控制单元;43FL、第一前轴调姿分阀;43FR、第二前轴调姿分阀;43RL、第一后轴调姿分阀;43RR、第二后轴调姿分阀;10FL、第一前轴减振器;10FR、第二前轴减振器;10RL、第一后轴减振器;10RR、第二后轴减振器;14/35、第二蓄能器;14a/35a、第二蓄能器储气室;14b/35b、第二蓄能器隔膜;14c/35c、第二蓄能器储液室;15/33、第一蓄能器;15a/33a、第一蓄能器储气室;15b/33b、第二蓄能器隔膜;15c/33c、第二蓄能器储液室;11/31、活塞杆;12、螺旋弹簧;13/32、内置阻尼电磁阀;16/34、活塞总成;16a/34a、活塞压缩阀;16b/34b、活塞复原阀;17/36、减振器压缩腔;18/37、减振器复原腔;19/38、减振器外缸筒;20RL/20RR、后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
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8]以下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组、姿态调节支路和刚度调节支路,所述姿态调节支路包括相连通的液压泵总成(50)和姿态调节阀总成(40),所述刚度调节支路包括相连通的气泵总成(70)和刚度调节阀总成(60),所述姿态调节阀总成(40)及所述刚度调节阀总成(60)均与所述减振器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组包括多个减振器和多个蓄能器,每一所述减振器与至少一所述蓄能器对应设置,所述蓄能器包括由隔膜分隔的储气室和储液室,所述储液室与所述减振器内的油腔连通;所述姿态调节阀总成(40)包括调姿总线及与所述调姿总线连通的多个调姿分线,所述调姿总线与所述液压泵总成(50)连通,其上设有调姿总阀(42),每一所述调姿分线上均设有一调姿分阀,每一所述调姿分线均与对应的所述减振器内的油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组包括多个减振器和多个蓄能器,每一所述减振器与至少一所述蓄能器对应设置,所述蓄能器包括由隔膜分隔的储气室和储液室,所述储液室与所述减振器内的油腔连通;所述刚度调节阀总成(60)包括调刚总线及与所述调刚总线连通的多个调刚分线,所述调刚总线与所述气泵总成(70)连通,其上设有调刚总阀(75),每一所述调刚分线上均设有一调刚分阀,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伟赵永坡刘跃鹏王金珠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