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42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和装置,包括:将空气悬架系统调节至平衡位置,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弹簧;根据预设的激励参数,利用预先搭建的示功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示功测试,以得到示功测试结果;利用预先搭建的四分之一台架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以得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了针对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包括示功测试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的测试方法,实现效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空气弹簧的测试。好的空气弹簧的测试。好的空气弹簧的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弹簧以其优良的隔振性能,已经在车辆和精密隔振领域得到了普遍关注和应用。对于乘用车来说,空气弹簧具有可调高度、改善平顺性、质量较轻、可有效抑制噪声等优点。随着对车辆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在车辆设计以及整车性能优化中,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数据至关重要。
[0003]在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测试方法大多为空气弹簧静刚度及疲劳性能的测试方法,或仅仅针对悬架台架性能试验,测试悬架本身的动态响应,存在效率低、扩展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效率低、扩展性差的缺陷,实现效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测试。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包括:
[0006]将空气悬架系统调节至平衡位置,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弹簧;
[0007]根据预设的激励参数,利用预先搭建的示功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示功测试,以得到示功测试结果;
[0008]利用预先搭建的四分之一台架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以得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
[0009]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预设的激励参数包括振幅以及频率,每个振幅均进行所有频率试验,每组试验均连续进行预设数量个循环激励,相邻组试验间至少间隔预设时间。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利用预先搭建的四分之一台架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以得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具体包括:
[0012]利用簧上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空气弹簧的簧上加速度,所述簧上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空气弹簧上方;
[0013]利用簧下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空气弹簧的簧下加速度,所述簧下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空气弹簧下方;
[0014]利用激振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空气弹簧的激振加速度,所述激振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滑轨底部;
[0015]利用行程传感器获取空气弹簧的行程,所述行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空气弹簧侧方。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具体包括:
[0017]根据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频率相关性;
[0018]所述第一预设公式包括:
[0019][0020][0021][0022]其中,K(ω)为总刚度;k
A
为有效面积刚度;k1为高压气体刚度;c1为气体热交换等效阻尼;j为虚数单位;ω为激励频率;γ为比热容比;p
b0
为初始压强;A
eff
为有效面积;V
b0
为有效体积;C
V
为定容比热容;m
b0
为初始气体质量;K
b
为热交换系数;p
b
为运动过程中气体压强;p
atm
为外界大气压强;z为垂向位移。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具体包括:
[0024]根据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振幅相关性;
[0025]所述第二预设公式包括:
[0026][0027][0028][0029]其中,K(ω)为总刚度;k
Re
为动刚度实部;k
Im
为动刚度虚部;K

为橡胶气囊动刚度实部;K

为橡胶气囊动刚度虚部;A为激励振幅;k
A
为有效面积刚度;k1为高压气体刚度;c1为气体热交换等效阻尼;ω为激励频率;γ为比热容比;p
b0
为初始压强;A
eff
为有效面积;V
b0
为有效体积;C
V
为定容比热容;m
b0
为初始气体质量;K
b
为热交换系数;p
b
为运动过程中气体压
强;p
atm
为外界大气压强;z为垂向位移。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具体包括:
[0031]根据第三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传递特性;
[0032]所述第三预设公式包括:
[0033][0034]其中,为到的传递函数;为和的互相关函数;为的自相关函数;为簧上加速度的傅里叶变换;为激励输入的傅里叶变换(转置);为激励输入的傅里叶变换。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装置,包括:
[0036]调节单元,用于将空气悬架系统调节至平衡位置,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弹簧;
[0037]测试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激励参数,利用预先搭建的示功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示功测试,以得到示功测试结果;
[0038]利用预先搭建的四分之一台架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以得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
[0039]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
[004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
[004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
[004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
[00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和装置,通过将空气悬架系统调节至平衡位置,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弹簧;根据预设的激励参数,利用预先搭建的示功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示功测试,以得到示功测试结果;利用预先搭建的四分之一台架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以得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本专利技术给出了针对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包括示功测试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的测试方法,实现效率更高、扩展性更好的空气弹簧的测试。...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空气悬架系统调节至平衡位置,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弹簧;根据预设的激励参数,利用预先搭建的示功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示功测试,以得到示功测试结果;利用预先搭建的四分之一台架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以得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的激励参数包括振幅以及频率,每个振幅均进行所有频率试验,每组试验均连续进行预设数量个循环激励,相邻组试验间至少间隔预设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预先搭建的四分之一台架试验平台对所述空气弹簧进行四分之一台架测试,以得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具体包括:利用簧上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空气弹簧的簧上加速度,所述簧上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空气弹簧上方;利用簧下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空气弹簧的簧下加速度,所述簧下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空气弹簧下方;利用激振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空气弹簧的激振加速度,所述激振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滑轨底部;利用行程传感器获取空气弹簧的行程,所述行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空气弹簧侧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示功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具体包括:根据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频率相关性;所述第一预设公式包括:所述第一预设公式包括:所述第一预设公式包括:其中,K(ω)为总刚度;k
A
为有效面积刚度;k1为高压气体刚度;c1为气体热交换等效阻尼;j为虚数单位;ω为激励频率;γ为比热容比;p
b0
为初始压强;A
eff
为有效面积;V
b0
为有效体积;C
V
为定容比热容;m
b0
为初始气体质量;K
b
为热交换系数;p
b
为运动过程中气体压强;p
atm
为外界大气压强;z为垂向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示功
测试结果、所述四分之一台架测试结果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具体包括:根据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空气弹簧的振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明宇危银涛童汝亭闵德垒吕靖成郭沛林赵通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