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混合策略的智能移动设备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混合策略的智能移动设备电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移动终端设备迅速发展,电源管理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两种途径解决在有限的电池能量下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问题。首先可以从低功耗的电路设计方面考虑。其次,就是从电源管理角度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使其在空闲的状态下进入省电状态。设备状态的转换不但需要时间也需要消耗电能,过于频繁的关闭只会造成性能和电能的双重损失。所以,电源管理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耗电量。
[0003]以往的电源管理算法大多需要建立模型,依靠模型参数,计算量大,所需存储空间大。而算法本身的运算还会产生功耗。因此,有需要一种电源管理方案,既要求运算量不高,还要在不同性能要求的条件下,使能耗达到最低值的最优超时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移动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A、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获取设备的历史空闲状态的第一组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移动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获取设备的历史空闲状态的第一组时间数据和对应的系统请求所发生和结束的第二组时间数据;B、根据所述第一组时间数据和所述第二组时间数据,预测后续的设备空闲状态的出现时刻和持续时长,以动态调节所述智能移动设备的亮屏时限阈值或休眠超时时限阈值,使得在所预测的设备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的涨幅超过预设值时,减少所述亮屏时限阈值或所述休眠超时时限阈值;C、使运行过程中的设备在超过新的亮屏时限阈值仍没有收到系统请求的情况下进行息屏操作,并且使设备在超过新的休眠超时时限阈值仍没有出现系统请求的情况下进入休眠操作;其中,在所述步骤B中,通过下式预测和计算设备空闲状态的出现时刻t
idle
[i]=a
×
T
idle
[i
‑
1]+(1
‑
a)t
idle
[i
‑
1],且通过下式预测和计算设备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T
idle
[i]=C1+C2T
idle
[i
‑
1]
‑
C3T
idle
[i
‑
1]2+C4T
active
[i]+C5T
idle
[i
‑
1]T
active
[i]
‑
C6T
active
[i]2,其中,i是计数标识,a是衰减因子常量,范围为0至1,t
idle
[i]是新空闲状态的出现时刻的预测值,t
idle
[i
‑
1]是历史空闲状态的出现时刻,T
idle
[i
‑
1]是已发生的历史空闲状态时间长度,T
idle
[i]是新空闲状态时间长度,T
active
[i]是当前运行状态的持续时间,C1至C6是常量,分别的取值范围为0至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所述步骤A,所述系统请求由设备用户触控操作或后台程序切换至前台的响应动作而触发产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使设备当前的休眠超时时限阈值存为第一超时时限阈值,且配置设备的亮屏时限阈值小于所述第一超时时限阈值;在所预测的设备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的涨幅超过预设值时减少所述休眠超时时限阈值并存为第二超时时限阈值,或者在所预测的设备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的跌幅超过另一预设值时增加所述休眠超时时限阈值并存为第二超时时限阈值;将第二超时时限阈值更新到当前的休眠超时时限阈值;调整亮屏时限阈值仍然小于第一超时时限阈值和第二超时时限阈值中的较小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还包括:以每次改变休眠超时时限阈值为分段节点,分段地记录设备的功耗POW[i]和系统请求时间T
q
[i];所述步骤B还包括:确定前一段的设备的功耗与系统请求时间的比值与再前一段的设备的功耗与系统请求时间的比值的差为Diff=POW[i
‑
1]/T
q
[i
‑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颖,潘佳琦,田思庆,王越男,吴桂云,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