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i-B钢热轧温度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738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H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i

B钢热轧温度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i

B钢热轧温度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Hi

B钢为钢铁“艺术品”同时代表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是电子电力及军事工业不可或缺的软磁材料,要求生产工艺复杂、成分控制严格、杂质含量低。Hi

B钢板坯热轧的主要目的:使部分抑制剂以细小弥散状析出,热轧过程中破坏铸造过程中形成的柱状晶,并发生动态再结晶同时形成一定的再结晶织构。
[0003]目前,申请号202010378517.X公布了一种实验室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热轧钢带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通过实验室二次加热的方式完成轧制,成分设计包括较高Cu、Mn和氮含量,抑制剂采用先天抑制剂的控制方式。该方法试用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生产控制过程。
[0004]申请号200710093977.2公布了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该专利技术采用固有抑制剂的设计思路介绍生产控制方法,该方法加热温度达到1350℃,使得固有抑制剂固溶在后续生产中析出。该专利技术不经过常化并采用固有抑制剂的方式采用实验室设备进行试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Hi

B钢铸坯热装、加热炉加热、粗轧、保温罩、精轧、层冷和卷取工序的控制方法,通过工艺精准控制使得工艺稳定性提升,得到磁性能较稳定的Hi

B钢成品钢卷。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Hi

B钢热轧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0008]铸坯保温:铸坯下线后集中放入保温坑或保温罩内,保证铸坯存放大于6小时以上,铸坯表面温度大于450℃。以实现铸坯热装要求;
[0009]加热工艺:预热段温度900~1000℃,一加段温度1000~1160℃,二加段温度1150~1200℃,均热段温度1200~1250℃。总在炉时间≥250min;
[0010]粗轧工艺:铸坯出炉后使用除鳞机去除氧化铁皮,水压达到设备设计要求保证氧化铁皮除净,粗轧采用两架可逆式轧机,共4道次,前两道次压下量120mm,轧制过程中采用第一、第二、第四道次除鳞,粗轧粗口温度1110~1160℃;粗轧后中间坯保温,保证精轧入口铸坯温度1130℃以上;
[0011]精轧工艺:中间坯采用精轧除鳞机除鳞,压力达到设计压力,要求保证氧化铁皮除净。精轧穿带速度大于10m/s,压下率要求前两机架均大于60%,末道次机架10~20%之间。机架间水投入防剥落水、轧辊冷却水、侧喷水、辊缝横喷水和压尘水打开,机架间冷却水开F1和F2其余机架关闭;通过水的调整保证终轧温度达到960~1000℃,钢卷头部温度可以低30~50℃;
[0012]层冷工艺:钢带出精轧后间隔1.5秒,打开层流冷却水,冷却水采用前部分散冷却模式,带钢边部不使用遍布遮挡,卷取前采用一组水梁微调的方式保证卷取温度控制在500~600℃,热卷后温度低于200℃可用水冷。
[0013]进一步的,热轧卷厚度2.0~3.0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Hi

B钢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为:C0.15~0.45%;Si2.80~3.35%;Mn0.05~0.20%;P0.005~0.035%;S0.002~0.020%;Cu0.010~0.030%;Als 0.010~0.035%;N0.0060~0.0110%;Sn0.02~0.07%。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夹杂,质量分数共计为100%。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效成果是涉及装炉、加热、除鳞、冷却、粗轧、精炼、层冷关键工艺参数和温度控制诀窍,使Hi

B钢热轧个关键点温度达到要求,实现批量稳定生产。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热轧组织的金相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种Hi

B钢热轧温度的控制方法,其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5~0.45%;Si2.80~3.35%;Mn0.05~0.20%;P0.005~0.035%;S0.002~0.020%;Cu0.010~0.030%;Als 0.010~0.035%;N0.0060~0.0110%;Sn0.02~0.07%。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夹杂,质量分数共计为100%。本专利技术化学成分设计降低先天抑制剂的AlN和MnS含量,少量添加抑制剂形成元素Cu,抑制剂主要由热轧过程形成和后期渗氮形成。
[0020]其温度控制工艺包括:
[0021]铸坯保温:铸坯下线后集中放入保温坑或保温罩内,保证铸坯存放大于6小时以上,铸坯表面温度大于450℃。以实现铸坯热装要求。
[0022]加热工艺:预热段温度900~1000℃,一加段温度1000~1160℃,二加段温度1150~1200℃,均热段温度1200~1250℃。总在炉时间≥250min。
[0023]粗轧工艺:铸坯出炉后使用除鳞机去除氧化铁皮,水压达到设备设计要求保证氧化铁皮除净,粗轧采用两架可逆式轧机,共4道次,前两道次压下量120mm,轧制过程中采用第一、第二、第四道次除鳞,粗轧粗口温度1110~1160℃。粗轧后中间坯保温,保证精轧入口铸坯温度1130℃以上。
[0024]精轧工艺:中间坯采用精轧除鳞机除鳞,压力达到设计压力,要求保证氧化铁皮除净。精轧穿带速度大于10m/s,压下率要求前两机架均大于60%,末道次机架10~20%之间。机架间水投入防剥落水、轧辊冷却水、侧喷水、辊缝横喷水和压尘水打开,机架间冷却水开F1和F2其余机架关闭。通过水的调整保证终轧温度达到960~1000℃,钢卷头部温度可以低30~50℃。
[0025]层冷工艺:钢带出精轧后间隔1.5秒,打开层流冷却水,冷却水采用前部分散冷却模式,带钢边部不使用遍布遮挡,卷取前采用一组水梁微调的方式保证卷取温度控制在500~600℃,热卷后温度低于200℃可用水冷。热轧卷厚度2.0~3.0mm。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实施例1~5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要求具体情况,热轧工艺见表1,热轧组织见图1,成品磁性能见表2所示。
[0028]表1热轧工艺参数单位:℃
[0029]实施例出炉温度粗轧出口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112501110965540 212511105962550 312451100950542 412461106960546 512601115972545
[0030]表2成品磁性能
[0031]实施例最大铁损P
1.7/50
最小磁感B
800
10.901.9020.951.8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i

B钢热轧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铸坯保温:铸坯下线后集中放入保温坑或保温罩内,保证铸坯存放大于6小时以上,铸坯表面温度大于450℃。以实现铸坯热装要求;加热工艺:预热段温度900~1000℃,一加段温度1000~1160℃,二加段温度1150~1200℃,均热段温度1200~1250℃。总在炉时间≥250min;粗轧工艺:铸坯出炉后使用除鳞机去除氧化铁皮,水压达到设备设计要求保证氧化铁皮除净,粗轧采用两架可逆式轧机,共4道次,前两道次压下量120mm,轧制过程中采用第一、第二、第四道次除鳞,粗轧粗口温度1110~1160℃;粗轧后中间坯保温,保证精轧入口铸坯温度1130℃以上;精轧工艺:中间坯采用精轧除鳞机除鳞,压力达到设计压力,要求保证氧化铁皮除净。精轧穿带速度大于10m/s,压下率要求前两机架均大于60%,末道次机架10~20%之间。机架间水投入防剥落水、轧辊冷却水、侧喷水、辊缝横喷水和压尘水打开,机架间冷却水开F1和F2其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朋成王建钢刘妍苗瑞林胡强周学刚邢春伟李冰洋贾生建杨志刘东东李钊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