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结晶钛-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715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结晶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具有显著的煤炭行业特征:悬浮物含量远远高于地表水,感官性状差,其总悬浮固体浓度(TSS)可高达30kg/m3,并且所含悬浮物的粒度小、比重轻、沉降速度慢、混凝效果差;另外,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中还含有废机油、乳化油等有机物污染物。废水若直接排放,不仅直接影响地表水水质,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引起河道淤积从而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0003]根据煤矿矿井水的实际情况,以满足环保及矿方出水水质要求为前提,以提高回用水的水质、降低处理费用、方便操作、投资费用低等为原则,选用合理高效的处理技术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目前去除悬浮物的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超磁分离技术、无机陶瓷膜净化工艺等。各种工艺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同时也有各自的应用范围。无机陶瓷膜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产品,无机陶瓷膜处理矿井水在国内外有诸多应用,与其它处理技术相比有诸多优势。从水处理站位置来说,矿井水处理站有选择地面的有选择井下的,无论选择地面还是井下,工艺方案均需要考虑工艺流程布置的合理性,空间利用、设备的布置及维修,系统的自动控制等问题。
[0004]现有传统处理“调节池+混凝沉淀”工艺较为复杂,常规无机陶瓷膜性能较差,存在问题如下:
[0005](1)传统处理工艺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较差;
[0006](2)由于悬浮固体浓度较大,产泥量大,排泥系统故障率高,池体使用不久就淤积,清理非常困难;
[0007](3)耐冲击负荷低,进水浓度TSS要求低于3000mg/L,不适用于高浓度悬浮固体处理,且加药量大,运行费用高;
[0008](4)常规无机陶瓷膜主要有氧化铝、氧化锆材质,导热系数低、热膨胀系数高、耐磨性能较差,且耐酸耐碱性能差;
[0009](5)常规无机陶瓷膜膜元件更换程序复杂。
[0010]因此,提供一种能快速固液分离,且能使高浓度悬浮物废水满足废水达标排放或生产回用的高浓度悬浮物废水的处理装置显得十分必要。
[0011]技术内
[001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
[0013]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装置主体、化学清洗装置和产水箱,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包括进水泵、前置过滤器、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和反洗压力柱,进水泵输出端连接前置过滤器,前置过滤器输
出端连接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连接反洗压力柱,所述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的化学清洗端连接化学清洗装置,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的产水端连接产水箱。
[0014]优选的,所述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为若干个,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的数量与反洗压力柱的数量相同,若干个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分别连接若干个反洗压力柱。
[0015]优选的,所述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包括进水管、膜壳、产水管、浓缩液管、扇形膜柱和圆形膜柱,所述进水管安装于膜壳顶部,产水管和浓缩液管分别安装于膜壳底部,所述膜壳内设置有圆形膜柱安装区和扇形膜柱安装区,扇形膜柱安装区为多个,多个扇形膜柱安装区沿圆形膜柱安装区周边均匀分布,圆形膜柱安装区和扇形膜柱安装区均沿膜壳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扇形膜柱安装于扇形膜柱安装区,圆形膜柱安装于圆形膜柱安装区,扇形膜柱和圆形膜柱顶部分别与进水管贯通连接,扇形膜柱和圆形膜柱底部分别与浓缩液管贯通连接,所述扇形膜柱和圆形膜柱的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径向的过滤孔径,多个过滤孔径与圆形膜柱安装区或扇形膜柱安装区贯通,圆形膜柱安装区和扇形膜柱安装区底部分别与产水管贯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扇形膜柱和圆形膜柱均由多根过滤通道组成,多根过滤通道的轴向与膜壳的轴向平行,多根所述过滤通道的顶部分别与进水管贯通连接,多根所述过滤通道的底部分别与浓缩液管贯通连接,所述过滤通道的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径向的过滤孔径,多个过滤孔径与圆形膜柱安装区或扇形膜柱安装区贯通。
[0017]优选的,所述过滤通道为重结晶钛

碳化硅过滤通道,过滤孔径的尺寸为0.04μm、0.1μm或0.5μm。
[0018]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主体上还设置有进水口、反洗排放口、进气口、排气口、膜腔排水口、产水口、浓水排放口、化学清洗回流口和化学清洗进水口,进水口输入端连接高悬浮物废水进水管道,进水口输出端连接进水泵;所述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的浓缩液管连接浓水排放口,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的产水管连接产水口,产水口与产水箱连接,所述进气口与反洗压力柱连接后与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的圆形膜柱安装区和扇形膜柱安装区贯通连接,圆形膜柱安装区和扇形膜柱安装区分别与排气口连接,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的产水管和浓缩液管分别连接膜腔排水口,膜腔排水口与反洗排放口连接排出反洗水,所述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通过化学清洗进水口连接化学清洗装置的出水端,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通过化学清洗回流口连接化学清洗装置的入水端。
[0019]优选的,所述产水口和浓水排放口设置于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顶部,反洗排放口设置于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底部。
[0020]优选的,所述化学清洗装置包括化学清洗水箱、手动球阀、化学清洗泵和自来水进水口,自来水进水口设置于化学清洗水箱顶部,化学清洗水箱侧面底部连接化学清洗泵,化学清洗水箱与化学清洗泵之间设置有手动球阀,化学清洗泵通过管道连接化学清洗进水口,自来水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化学清洗回流口。
[0021]优选的,所述产水箱顶部设置有产水箱进水口,产水箱侧面底部设置有产水排放口,产水箱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产水口。
[0022]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主体、化学清洗装置和产水箱均安装于集装箱中。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4](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高悬浮物废水通过
进水泵加压进入前置过滤器,经过前置过滤器初步过滤后进入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进行深度过滤,通过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过滤完成水质净化,处理后的水通过产水管进入产水箱达标排放或回用,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过滤过程中产生的浓水通过浓水排放口排入污泥浓缩段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装置主体(1)、化学清洗装置(2)和产水箱(3),所述过滤装置主体(1)包括进水泵(1

1)、前置过滤器(1

2)、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和反洗压力柱(1

4),进水泵(1

1)输出端连接前置过滤器(1

2),前置过滤器(1

2)输出端连接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连接反洗压力柱(1

4),所述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的化学清洗端连接化学清洗装置(2),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的产水端连接产水箱(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为若干个,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的数量与反洗压力柱(1

4)的数量相同,若干个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分别连接若干个反洗压力柱(1

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结晶钛

碳化硅膜柱(1

3)包括进水管(1
‑3‑
1)、膜壳(1
‑3‑
2)、产水管(1
‑3‑
3)、浓缩液管(1
‑3‑
4)、扇形膜柱(1
‑3‑
5)和圆形膜柱(1
‑3‑
6),所述进水管(1
‑3‑
1)安装于膜壳(1
‑3‑
2)顶部,产水管(1
‑3‑
3)和浓缩液管(1
‑3‑
4)分别安装于膜壳(1
‑3‑
2)底部,所述膜壳(1
‑3‑
2)内设置有圆形膜柱安装区和扇形膜柱安装区,扇形膜柱安装区为多个,多个扇形膜柱安装区沿圆形膜柱安装区周边均匀分布,圆形膜柱安装区和扇形膜柱安装区均沿膜壳(1
‑3‑
2)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扇形膜柱(1
‑3‑
5)安装于扇形膜柱安装区,圆形膜柱(1
‑3‑
6)安装于圆形膜柱安装区,扇形膜柱(1
‑3‑
5)和圆形膜柱(1
‑3‑
6)顶部分别与进水管(1
‑3‑
1)贯通连接,扇形膜柱(1
‑3‑
5)和圆形膜柱(1
‑3‑
6)底部分别与浓缩液管(1
‑3‑
4)贯通连接,所述扇形膜柱(1
‑3‑
5)和圆形膜柱(1
‑3‑
6)的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径向的过滤孔径,多个过滤孔径与圆形膜柱安装区或扇形膜柱安装区贯通,圆形膜柱安装区和扇形膜柱安装区底部分别与产水管(1
‑3‑
3)贯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膜柱(1
‑3‑
5)和圆形膜柱(1
‑3‑
6)均由多根过滤通道(1
‑3‑
7)组成,多根过滤通道(1
‑3‑
7)的轴向与膜壳(1
‑3‑
2)的轴向平行,多根所述过滤通道(1
‑3‑
7)的顶部分别与进水管(1
‑3‑
1)贯通连接,多根所述过滤通道(1
‑3‑
7)的底部分别与浓缩液管(1
‑3‑
4)贯通连接,所述过滤通道(1
‑3‑
7)的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径向的过滤孔径,多个过滤孔径与圆形膜柱安装区或扇形膜柱安装区贯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结晶钛

碳化硅陶瓷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通道(1
‑3‑
7)为重结晶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权晓艳郭益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力致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