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979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包括吸虫管及连接于吸虫管端部的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用于吸虫管抽气,所述吸虫管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昆虫的存放机构,所述集虫筒可旋转连接于固定环,所述集虫筒顶部连接有至少两个进入口,且集虫筒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昆虫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相应的进入口相匹配,所述进入口与设置于吸虫管的排虫口相连,所述固定柱连接有用于集虫筒定位的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手动旋转集虫筒实现容纳腔、进入口同步转动,并且进入口与容纳腔相对应,实现对不同昆虫采集,并且将其相互隔离,防止出现相互撕咬的隐患,保证昆虫样本的完整性。保证昆虫样本的完整性。保证昆虫样本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采集
,具体为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

技术介绍

[0002]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捕虫网是采集昆虫是常用的方式,但扫网中会损伤虫体,适用于标本采集,却无法达到定量和保证昆虫活性的要求。
[0003]现有的昆虫采集器往往采用单个集虫筒对多种昆虫进行收集,昆虫之间会出现相互撕咬受伤,影响采集样本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具备的对昆虫相互隔离,防止出现相互撕咬,保证昆虫样本完整性的优点,解决了昆虫之间出现相互撕咬受伤,影响采集样本完整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包括吸虫管及连接于吸虫管端部的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用于吸虫管抽气,所述吸虫管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昆虫的存放机构,所述存放机构包括集虫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虫管(1)及连接于吸虫管(1)端部的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用于吸虫管(1)抽气,所述吸虫管(1)连接有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存放昆虫的存放机构,所述存放机构包括集虫筒(16)、固定环(15),所述集虫筒(16)可旋转连接于固定环(15),所述集虫筒(16)顶部连接有至少两个进入口(5),且集虫筒(16)内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用于容纳昆虫的容纳腔(19),所述容纳腔(19)与相应的进入口(5)相匹配,所述进入口(5)与设置于吸虫管(1)的排虫口(6)相连,所述固定柱(3)连接有用于集虫筒(16)定位的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机构包括排风管道(10)及连接于排风管道(10)内部的风机(9),所述吸虫管(1)的一端连接有过滤接口(7),所述排风管道(10)的一端连接于过滤接口(7),且排风管道(10)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排风的出风口(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昆虫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接口(7)内部安装有防止昆虫进入排风管道(10)内的过滤网(8),所述排风管道(10)底部连接有操作手柄(13),所述操作手柄(13)内部安装有电池组(14),且操作手柄(13)的一侧连接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军陈乐遥李洋陆嘉润郭静杨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