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可充电式货架及分体式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97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可充电式货架及分体式机器人。其中,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包括:电极座,电极座固定于货架上且电极座的底部开设有一通孔;电极片,位于电极座内且电极片穿过通孔至电极片的外端面位于电极座外侧;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一端与货架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电极片的内侧连接,弹性组件使电极片始终具有沿通孔朝向电极座外侧运动的趋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电极片与充电桩上的电极棒始终为线接触,避免因虚接而引起电阻过大、发热量过大以及电极座热熔损坏的问题,降低其货架充电时对地面的平整性要求,提高了货架充电安全性和成功率。功率。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可充电式货架及分体式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浮式充电电极、可充电式货架以及分体式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分体式机器人是一种可取货送货的机器人,其包括货架、安装于货架上的上仓和与该货架选择性连接的底盘,通过底盘可驱动货架和上仓移动至特定位置。其中,货架和底盘分别采用可充电式结构设计。
[0003]现有技术中,充电桩上的电极棒和货架上的充电电极片都是固定不动的。当货架需要充电时,底盘将货架托举到充电桩前面的指定位置,然后放下货架,同时货架电极也落在充电桩的电极棒上进行充电。
[0004]理论上,货架上的电极片和充电桩上的电极棒应该是线接触。实际上,当货架所放置的地面不平整的时候,货架容易发生倾斜,导致货架上的电极片和充电桩上的电极棒的接触为点接触,而非线接触。甚至有时会发生虚接的情况,虚接时可能会引起充电电压不稳定,甚至电阻过大,发热量过高,从而导致电极座熔毁。因此,现有的分体式机器人的货架在充电时,对货架所处的地面平整度要求很高。
术内容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座,所述电极座固定于货架上且所述电极座的底部开设有一通孔;电极片,位于所述电极座内且所述电极片穿过所述通孔至所述电极片的外端面位于所述电极座外侧;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货架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极片的内侧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使所述电极片始终具有沿所述通孔朝向所述电极座外侧运动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若干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所述货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极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间隔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柱,每个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分别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柱上,所述压缩弹簧使所述第一支座远离所述压缩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电极片的内侧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固定于所述货架上且所述第二支座远离所述货架的一侧间隔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支座的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柱,每个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所述电极片的一端分别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浮式充电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正对所述电极片的一侧凸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的高度之和,且所述凸部靠近所述电极片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支座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极片凸出于所述电极座的部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波支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