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及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88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及连接器、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包括接地端子和屏蔽片,接地端子具有位于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接地端子接触部,屏蔽片具有位于连接器的插合端的屏蔽片接触部,屏蔽片接触部和接地端子接触部均具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面,屏蔽片接触部的接触面与接地端子接触部的接触面朝向相同;使得屏蔽片接触部与接地端子接触部在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的同一侧进行接地导通,有利于减小插接时的撞击力,不容易因为用力过大而损坏接触件,使用可靠。使用可靠。使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及连接器、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及连接器、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数据通讯传输系统中,传输速率愈来愈高,高速互联系统广泛应用于通讯网络与数据交换系统中,高速背板连接器作为数据通讯的核心桥梁,市场需求量巨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其产品稳定性要求愈来愈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结构形式的连接器,以满足SI性能(信号完整性能)要求,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0003]对于现有的通过多个端子模块组装成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端子模块的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该端子模块为母端连接器100的端子模块,包括端子、屏蔽片2及绝缘体1,端子为长条状的走线端子,端子一端设有鱼眼结构300以用来形成母端连接器的鱼眼端,另一端设有端子弹片301以用来形成母端连接器的插合端,鱼眼端用于与印制板相连,母端连接器100的插合端用于与公端连接器插接,端子包括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信号端子成对设置,每对信号端子形成差分对,每个差分对的两侧均设有接地端子,端子冲压成型,成型后的各个端子与绝缘体一体注塑成型,绝缘体1上成型有绝缘体卡孔11,屏蔽片2上设有屏蔽片卡爪22,将屏蔽片扣在绝缘体上以使卡爪伸入卡孔内固定并与接地端子接触,屏蔽片具有位于母端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插合部,插合部处于端子弹片的一侧,各插合部与各接地端子的端子弹片一一对应,接地端子的端子弹片具有朝向插合部拱起的接地端子凸部3011,屏蔽片的插合部具有朝向接地端子的端子弹片拱起的屏蔽片凸部21,屏蔽片凸部为冲压成型,屏蔽片凸部为条状,两端与屏蔽片本体一体相连,屏蔽片凸部21与接地端子凸部3011相对,屏蔽片凸部构成屏蔽片接触部,接地端子凸部构成接地端子接触部,屏蔽片凸部和接地端子凸部均具有用于与公端插针的接地接触件接触的凸面,且两者的凸面朝向相对,如图5所示,公端连接器200的接地接触件为公端接地插针201,公端连接器200的公端接地插针201能够沿设定方向插入母端连接器100的插合端或从母端连接器的插合端拔出,该设定方向也即母端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插拔方向,公端接地插针201能够插入母端连接器100的屏蔽片凸部21与接地端子凸部之间3011并接触以实现屏蔽导通。
[0004]而这种母端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屏蔽片接触部与接地端子接触部分别在公端连接器的公端接地插针两侧形成接触导通,为了保证两侧触点均接触可靠,屏蔽片接触部与接地端子接触部之间间隙很小甚至没有间隙,以在公端接地插针插入时,使公端接地插针与屏蔽片接触部、接地端子接触部均形成干涉,使其产生形变实现弹性接触,而由于公端接地插针在插入时与屏蔽片接触部、接地端子接触部均形成干涉,公端接地插针的针尖会与屏蔽片接触部、接地端子接触部形成撞击,在进行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插接操作时,容易因用力不当而撞坏接触件,影响插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模块,以解决现有的连接器在进行插接时接触件容易撞坏而影响插接可靠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连接器在进行插接时接触件容易撞坏而影响插接可靠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的连接器在进行插接时接触件容易撞坏而影响插接可靠性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包括接地端子和屏蔽片,接地端子具有位于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接地端子接触部,屏蔽片具有位于连接器的插合端的屏蔽片接触部,屏蔽片接触部和接地端子接触部均具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面,屏蔽片接触部的接触面与接地端子接触部的接触面朝向相同。
[0008]有益效果:将屏蔽片接触部的接触面与接地端子接触部的接触面设置成朝向相同,从而使得屏蔽片接触部与接地端子接触部在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的同一侧进行接地导通,屏蔽片接触部与接地端子接触部在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的一侧形成干涉,另一侧空间有利于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的变形,有利于减小撞击力,插接比较轻松,不容易因为用力过大而损坏接触件,提高了插接可靠性。
[0009]进一步地,接地端子接触部与屏蔽片接触部在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插拔方向上间隔设置。
[0010]有益效果:通过在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插拔方向上间隔设置接地端子接触部与屏蔽片接触部,能够与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在插合路径上形成间隔的各个接触点,接地端子接触部与屏蔽片接触部可以分别在较长的插合路径上形成前后不同位置的接触点,这样的前后不同接触点设计,能够改善插合区域差分对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高速差分信号的传输质量。
[0011]进一步地,屏蔽片接触部相较于接地端子接触部靠后设置。
[0012]有益效果:将屏蔽片接触部设置在接地端子接触部的后侧,在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插接时,先与接地端子接触部接触,再与屏蔽片接触部接触,有利于优先保证接地端子的插合长度。
[0013]进一步地,接地端子具有位于连接器的插合端的第一接地悬臂和第二接地悬臂,第一接地悬臂和第二接地悬臂均设有接地端子接触部,屏蔽片接触部位于第一接地悬臂和第二接地悬臂之间。
[0014]有益效果:能够利用接地端子宽度方向上空间布置屏蔽片接触部,利用第一接地悬臂和第二接地悬臂之间的空间容纳屏蔽片接触部,结构紧凑。
[0015]进一步地,接地端子接触部与屏蔽片接触部在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插拔方向上的间隔距离为0.8

1.2mm。
[0016]进一步地,屏蔽片包括主片体以及连接在主片体上的屏蔽弹片,屏蔽弹片为悬臂结构,屏蔽片接触部设置在屏蔽弹片的末端。
[0017]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屏蔽弹片,能够与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形成弹性接触,有利于接触可靠。
[0018]进一步地,屏蔽弹片的末端设有加宽部,加宽部构成屏蔽片接触部。
[0019]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加宽部形成屏蔽片接触部,能够增大屏蔽弹片与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小特性阻抗。
[0020]进一步地,屏蔽弹片与主片体的相接处开设有通孔。
[0021]有益效果:通过通孔的设置,能够释放屏蔽弹片与主片体的相接处的应力,从而避免在适配连接器的接触件插入而使屏蔽弹片变形时,导致屏蔽弹片的根部应力集中。
[0022]进一步地,主片体的靠近屏蔽弹片的部分设有下沉凹槽,屏蔽弹片与下沉凹槽底部相连。
[0023]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下沉凹槽,基于下沉凹槽底部悬伸屏蔽弹片,这样利用下沉凹槽降低了屏蔽弹片根部的高度,屏蔽弹片倾斜较小的角度即可悬伸到能够与接地接触件相接触的位置,避免倾斜角度过大而使应力过大,导致跪针故障。
[0024]进一步地,主片体上设有下沉凹槽的部分具有朝向接地端子的主片体接触面,主片体接触面与接地端子接触。
[0025]有益效果:利用下沉凹槽部分与接地端子接触,从而能够在靠近插合区域的位置形成屏蔽接触点,有利于提高屏蔽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包括接地端子和屏蔽片,接地端子具有位于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接地端子接触部,屏蔽片具有位于连接器的插合端的屏蔽片接触部,屏蔽片接触部和接地端子接触部均具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的接地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面,其特征是,屏蔽片接触部的接触面与接地端子接触部的接触面朝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其特征是,接地端子接触部与屏蔽片接触部在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插拔方向上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其特征是,屏蔽片接触部相较于接地端子接触部靠后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其特征是,接地端子具有位于连接器的插合端的第一接地悬臂和第二接地悬臂,第一接地悬臂和第二接地悬臂均设有接地端子接触部,屏蔽片接触部位于第一接地悬臂和第二接地悬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其特征是,接地端子接触部与屏蔽片接触部在连接器的插合端的插拔方向上的间隔距离为0.8

1.2m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连接器的端子模块,其特征是,屏蔽片包括主片体以及连接在主片体上的屏蔽弹片,屏蔽弹片为悬臂结构,屏蔽片接触部设置在屏蔽弹片的末端。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峰袁俊峰李国辉郭策张翔潘波刘成荫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