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结构、建筑模块以及模块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82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结构、建筑模块以及模块化建筑。顶结构用于建筑模块,顶结构包括框架部和承载部。框架部包括侧梁和端梁,两个端梁间隔布置,且两个侧梁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在两个端梁的端部之间。承载部包括横梁、楼承板和混凝土浇筑层,横梁与侧梁连接,楼承板固定连接至横梁,混凝土浇筑层设置在楼承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结构可以提升结构强度,保温性能以及隔音性好,满足永久建筑的安全及强度要求。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模块以及模块化建筑箱体结构强度高,保温性和隔音性好,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安装效率高。安装效率高。安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结构、建筑模块以及模块化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结构、建筑模块以及模块化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将集装箱作为建筑模块单元,在模块化建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多个模块单元拼装成一幢建筑,各单元的结构性能发生很大变化,集装箱模块各单元内部的结构强度、刚度需要符合永久建筑相应的安全及强度要求。传统的集装箱模块整体强度与抗拉抗剪切应力等性能等级较低。因此,需要一种顶结构、建筑模块以及模块化建筑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顶结构,用于建筑模块,所述顶结构包括:
[0005]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包括侧梁和端梁,其中两个所述端梁间隔布置,且两个所述侧梁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端梁的端部之间;
[0006]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包括横梁、楼承板和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横梁与所述侧梁连接,所述楼承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所述混凝土浇筑层设置在所述楼承板上。
[0007]可选地,所述楼承板为波纹板,所述楼承板通过栓钉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0008]可选地,所述楼承板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框架部的内部。
[0009]根据本技术的顶结构可以提升结构强度,保温性能以及隔音性好,满足永久建筑的安全及强度要求。
[0010]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模块,所述建筑模块包括根据本技术的顶结构。
[0011]可选地,所述建筑模块为集装箱模块。
[0012]可选地,所述建筑模块具有底结构,其中,所述底结构与所述顶结构相同;或者
[0013]所述底结构具有所述框架部,且所述底结构不设置所述承载部;或者
[0014]所述底结构具有所述框架部,且所述底结构设置有附加承载部,所述附加承载部包括横梁和水泥纤维板,其中所述横梁与所述侧梁连接,所述水泥纤维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
[0015]根据本技术的建筑模块箱体结构强度高,保温性和隔音性好,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安装效率高。
[0016]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
[0017]第一建筑模块,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位于所述模块化建筑的底部;
[0018]第二建筑模块,所述第二建筑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建筑模块的上方,且位于所述模块化建筑的顶部;
[0019]其中,所述第一建筑模块和所述第二建筑模块均具有顶结构,所述顶结构包括:
[0020]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包括侧梁和端梁,其中两个所述端梁间隔布置,且两个所述侧梁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端梁的端部之间;
[0021]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包括横梁、楼承板和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横梁与所述侧梁连接,所述楼承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所述混凝土浇筑层设置在所述楼承板上。
[0022]可选地,所述楼承板为波纹板,所述楼承板通过栓钉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0023]可选地,所述第一建筑模块具有第一底结构,所述第一底结构与所述顶结构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底结构包括所述框架部和附加承载部,所述附加承载部包括所述横梁和水泥纤维板,其中所述横梁与所述侧梁连接,所述水泥纤维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
[0024]所述第二建筑模块具有第二底结构,所述第二底结构包括所述框架部,所述第二底结构不设置所述承载部。
[0025]可选地,所述第一建筑模块和所述第二建筑模块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建筑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建筑模块具有所述顶结构,且所述第三建筑模块具有所述第二底结构。
[0026]可选地,所述第一建筑模块、所述第二建筑模块和所述第三建筑模块均设置有第一顶结构,所述第一顶结构的所述楼承板完全覆盖所述框架部的内部。
[0027]可选地,所述第二建筑模块设置有第二顶结构,所述第二顶结构的所述楼承板部分覆盖所述框架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顶结构的所述框架部内的其余部分设置水泥纤维板。
[0028]根据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现场施工时间较少,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9]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30]附图中:
[0031]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顶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32]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顶结构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1所示的顶结构沿A

A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0034]图4为图1所示的顶结构沿B

B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0035]图5为图1所示的顶结构沿C

C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0:框架部
[0038]11:侧梁
[0039]12:端梁
[0040]20:承载部
[0041]21:横梁
[0042]22:楼承板
[0043]23:混凝土浇筑层
[0044]24:栓钉
[0045]25:螺纹钢
[0046]26:纵梁
[0047]100: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9]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50]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0051]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
[0052]如图1所示的顶结构100,用于建筑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结构,用于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结构包括: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包括侧梁和端梁,其中两个所述端梁间隔布置,且两个所述侧梁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端梁的端部之间;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包括横梁、楼承板和混凝土浇筑层,所述横梁与所述侧梁连接,所述楼承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所述混凝土浇筑层设置在所述楼承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为波纹板,所述楼承板通过栓钉固定在所述横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框架部的内部。4.一种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块包括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块为集装箱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块具有底结构,其中,所述底结构与所述顶结构相同;或者所述底结构具有所述框架部,且所述底结构不设置所述承载部;或者所述底结构具有所述框架部,且所述底结构设置有附加承载部,所述附加承载部包括横梁和水泥纤维板,其中所述横梁与所述侧梁连接,所述水泥纤维板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7.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建筑模块,所述第一建筑模块位于所述模块化建筑的底部;第二建筑模块,所述第二建筑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建筑模块的上方,且位于所述模块化建筑的顶部;其中,所述第一建筑模块和所述第二建筑模块均具有顶结构,所述顶结构包括:框架部,所述框架部包括侧梁和端梁,其中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蕾任发张志松常霞滕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