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斗拱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承托建筑物檐宇部分的构件。主要由方形的斗和弓形的栱经多重交叉组合而成。每一组合称一攒。按安装部位分科,位于柱头上的称柱头科,位于屋角柱上的称角科,分布于柱间部位的称平身科。斗栱对屋檐有支撑和减震作用,也有较强的装饰性,因此,多用于较高等级建筑上,经过检索,现有技术(申请号:CN202021128216.3),文中记载了“一种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涉及房屋结构
,旨在解决斗拱结构中的斗和拱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而上述斗拱结构中采用的榫卯结构在斗拱结构受到震动时容易发生相对滑移,从而导致斗拱分离,因而使得斗拱结构的抗震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立柱、位于立柱顶部的多个斗和与斗交叉搭接的拱,所述拱贴合于斗处设置有定位凸块,所述斗贴合于定位凸块处设置有定位插槽,所述定位凸块周围包裹有抵紧橡胶垫,所述抵紧橡胶垫底部设置有让位面。达到了将斗和拱更稳定的固定以显著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效果。”[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上侧设置有限位凸块(11),且限位凸块(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3),并且限位凸块(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14),且第二卡槽(14)的内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5),所述第一卡槽(12)的内侧卡接有纵向承梁(3),第二卡槽(14)的内侧卡接有横向承梁(4),所述纵向承梁(3)包括有上端的第一承台(31),且第一承台(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弯梁(32),并且第一弯梁(32)的下端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3),所述横向承梁(4)包括有上端的第二承台(41),且第二承台(41)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弯梁(42),并且第二弯梁(42)的下端开设有第四连接孔(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2)与第一底座(1)结构相同,且第二底座(2)和第一底座(1)之间通过水平的第一连接孔(13)以及横向螺栓(5)连接成整体结构,并且横向螺栓(5)与第一连接孔(13)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仿古建筑用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卫红,李亚运,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一棵树文旅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