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浓度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气环境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浓度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高、体量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定量评价环境PM
2.5
浓度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在减污降碳、协同减排的背景下,丞需一种方法来确立大气环境中的PM
2.5
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
[0003]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基于产排污过程的源头
‑
过程
‑
末端协同减排潜力评估系统及方法,该评估系统包括减排潜力模块、碳排放控制模块和成本效益控制模块,依托所述评估系统进行源头过程末端协同减排潜力评估,分别测算待评价地区、待评价行业的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减排潜力、经济效益和碳排放情况,但现有技术的方案只能评估其减排潜力,并不能很好的确立大气污染物与CO2排放的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浓度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首先对大气污染物观测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2、采用离线滤膜采样分析预处理后的数据,对PM
2.5
进行化学组分重构;步骤3、根据步骤2的PM
2.5
化学组分重构结果分析PM
2.5
化学组分变化特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PM
2.5
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具体包括分析水溶性离子、碳组分、无机元素污染特征及相关性分析;步骤4、进行本地污染源识别、建立分类体系,采用排放因子计算本地污染物的排放量,编制本地重要污染物源排放清单;步骤5、运用数值模拟区分外部传输与本地污染源的PM
2.5
;步骤6、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将本地污染源的PM
2.5
、OCEC进行源解析,得到不同行业贡献率;步骤7、获取本地污染源单位时间内排放PM
2.5
的行业的能源输入数据;其中,所述能源输入数据包括石油进入量和煤炭进入量;步骤8、根据步骤7所得到的能源输入数据,用各行业的能源输入数据乘以各行业的能源CO2排放系数,得到各行业的CO2排放量;步骤9、运用数据统计和数值模拟的手段,验证大气环境监测的PM
2.5
浓度与CO2总排放量之间的关系,CO2浓度分别与大气环境中的PM
2.5
、NO
X
、SO2、CO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确立CO2排放量与大气环境中PM
2.5
、NO
X
、SO2、CO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浓度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数据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对气象历史数据、大气污染物浓度历史数据和排放历史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和缺失值填补;其中,异常值处理采用3σ法则去除离群值;缺失值填补采用多重插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浓度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过程具体为:首先确定PM
2.5
的主要化学组分,确定每种PM
2.5
组分的重构方法;根据本地已有的PM
2.5
排放清单计算本地一次有机碳与二次有机物的转化系数k1,根据本地VOCs排放物清单结合双产物模型清单法计算二次有机碳与二次有机物的转化系数k2;根据每种PM
2.5
组分的重构方法和转换系数计算每种PM
2.5
组分的浓度和PM
2.5
重构浓度,确定重构结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浓度与碳排放量之间关系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过程具体为:首先划分本地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包括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移动源、溶剂使用源、农牧源、生物质燃烧源、储存运输源、废弃物处理源及其他排放源;针对不同排放源的特点,收集各类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运用实测法、文献调研、模型估算方法获取本地排放因子,排放因子估算公式为:
式中,i,j分别为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源类别;E
i
为第i种污染物排放总量,kg;A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飞,崔景文,李澳,刘笑瑒,卢浚,王德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