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养护再生混凝土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养护再生混凝土的装置。
技术介绍
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技术是通过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钙、镁组分之间的矿化反应同时实现温室气体的封存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的提高;在大量使用工业固废为原料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低碳效益。申请号为202123136474.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用于再生骨料混凝土养护的装置,提供一种包括碳化箱、搅拌爪、加热组件、二氧化碳输入组件和控制组件的混凝土养护装置,使用时打开箱盖向碳化箱中填入骨料,而后封闭碳化箱对骨料进行养护处理,最后再次打开箱盖取出碳化箱中的骨料;将混凝土骨料放入碳化箱中进行碳化改性处理,进而优化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物理性能。上述公开的方案中的装置虽能够做到混凝土的有效养护,但因受限于箱盖结构,将混凝土骨料填入和取出碳化箱的过程较为繁琐、效率低(开闭箱盖、填入和取出混凝土的过程占用时间较长)且劳动强度较大(开闭箱盖需要人工频繁参与),不利于实际养护工作的进行。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养护再生混凝土的装置,包括基座(110)和养护组件(4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装置(120)、成品输出装置(130)、储料管体(200)和管体升降组件(300);所述输入装置(120)和成品输出装置(130)均包括皮带输送组件(132),用于输送混凝土;所述储料管体(200)整体为环形,包括设置有进料口(211)的进料管(210)、养护管(220)、设置有出料口(231)的出料管(230)和数量为三个且定位在进料管(210)、养护管(220)以及出料管(230)三者两两之间连接管(240);所述进料管(210)、养护管(220)和出料管(230)均为直管,进料管(210)和养护管(220)之间的连接管(240)与养护管(220)和出料管(230)之间的连接管(240)上均定位有电动封闭阀(250);进料管(210)和出料管(230)之间的连接管(240)上定位有封闭板(260);所述管体升降组件(300)的主体为三个顶部球接在储料管体(200)上且底部固定在基座(110)上的伸缩杆,三个伸缩杆均布在储料管体(200)上,与连接管(240)一一对应;所述养护组件(400)定位在所述养护管(220)上,包括二氧化碳进气组件(410)、传感器组(420)、加热组件(430)和混凝土搅拌组件(44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养护再生混凝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升降组件(300)包括托座(310)和升降杆(320);所述托座(310)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固定在三个连接管(240)的底部;所述升降杆(320)固定在所述基座(110)上,受控于控制单元进行伸缩,数量为三个,与托座(310)一一对应;所述升降杆(320)的顶部与托座(310)球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养护再生混凝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进气组件(410)包括气泵、气阀和输气管道,受控于控制单元,用于向养护管(220)内泵送二氧化碳;所述传感器组(420)定位在养护管(220)上,用于监控养护管(220)内的气体及温度状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加热组件(430)定位在所述养护管(220)内的气体温度;所述混凝土搅拌组件(440)定位在所述养护管(220)的内部,主体为杆形、柱形或杆形,起到搅拌混凝土骨料进而对再生骨料进行均匀分散加热进而增加混凝土骨料的养护效率的作用。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二氧化碳养护再生混凝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搅拌组件(440)包括支撑杆(441)、搅拌柱(442)、齿轮箱(444)和驱动电机(445);所述支撑杆(441)固定在所述养护管(220)的顶部内壁上,为杆体,用于支撑定位所述搅拌柱(442),所述搅拌柱(442)整体为柱形,其外表面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槽,该槽用于搅拌养护管(220)内部的混凝土骨料;所述搅拌柱(442)的中心位置定位有转动轴(443),转动轴(443)用于带动搅拌柱(442)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所述齿轮箱(444)固定在养护管(220)的内壁上,用于承载齿轮进而改变动力传导的方向;所述驱动电机(445)定位在所述养护管(220)的外壁上,受控于控制单元,其驱动轴伸
入所述齿轮箱(444),用于带动搅拌柱(442)进行转动;所述齿轮箱(444)上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46),连接轴(446)起到传导动力的作用,其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