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角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57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与农用机械转向驱动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转角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其包括双叉、两个万向节、短轴和长轴,双叉具有左右贯通的贯通通道,贯通通道的两端设有避让缺口,双叉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万向节,两个万向节分别连接短轴和长轴,万向节包括万向节主体,万向节主体朝左右方向分别凸出形成有连接短轴或长轴的左轴颈和右轴颈,万向节主体朝上下方向分别凸出形成有连接双叉的上轴颈和下轴颈,左轴颈和右轴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两者相对万向节主体偏心设置,偏心距为3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万向节采用偏心十字轴结构,偏心距为3mm,实现短轴和长轴的转动角度大于72度,双叉上的避让缺口,避免短轴、长轴和双叉之间形成干涉。长轴和双叉之间形成干涉。长轴和双叉之间形成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转角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与农用机械转向桥
,尤其是一种大转角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在许多工程机械车辆和农用机械车辆上,前桥除作为转向桥外,还兼起驱动桥的作用,故称为转向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同一般驱动桥一样,有主减速器和差速器,但由于转向时转向车轮需要绕主鞘偏转一个角度,故与转向轮相连的半轴必须分成内外两段(即内半轴和外半轴),其间用万向节相连。双联轴式万向节允许两轴有较大的夹角,效果高,工作可靠。传统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最大转角只能满足56度,目前最大转角可以做到61度,但是一些客户提出更大转角的需求,特别应用在特殊作业场所与特殊工况环境中,能方便实现车辆大转向行进,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故需要修改现有的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大转角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角度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包括双叉、两个万向节、短轴和长轴,所述双叉具有左右贯通的贯通通道,所述贯通通道的两端设有避让缺口,双叉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万向节,两个万向节分别连接短轴和长轴,所述万向节包括万向节主体,所述万向节主体朝左右方向分别凸出形成有连接短轴或长轴的左轴颈和右轴颈,万向节主体朝上下方向分别凸出形成有连接双叉的上轴颈和下轴颈,所述左轴颈和右轴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两者相对万向节主体偏心设置,偏心距为3mm。
[0005]进一步地,所述避让缺口包括第一凹弧形缺口和第二凹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凹弧缺口和第二凹弧缺口之间通过圆弧过渡形成万向节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供上轴颈和下轴颈伸入的安装孔。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上轴颈和下轴颈通过滚针轴承设置在安装孔内,所述滚针轴承伸入安装孔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卡簧。
[0007]进一步地,所述短轴和长轴均具有U形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开设有供左轴颈和右轴颈伸入的限位孔,所述左轴颈和右轴颈通过滚针轴承设置在限位孔内,所述滚针轴承伸入限位孔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卡簧。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短轴和长轴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外齿轮和外花键。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短轴和长轴的转动角度大于72
°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万向节采用偏心十字轴结构,偏心距为3mm,以实现短轴和长轴的转动角度等于或大于72度,双叉上的避让缺口设置了第一凹弧形缺口和第二凹弧形缺口,避免短轴、长轴和双叉之间形成干涉,且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图2的主视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中双叉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一个方向转动到最大转角的剖视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另一个方向转动到最大转角的剖视图。
[0018]图中:1.双叉,2.万向节,3.短轴,4.长轴,10.贯通通道,11.避让缺口,21.万向节主体,22.左轴颈,23.右轴颈,24.上轴颈,25.下轴颈,111.第一凹弧形缺口,112.第二凹弧形缺口,113.安装部,1131.安装孔,5.滚针轴承,6.卡簧,34.连接头,34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如图1~4所示,一种大转角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包括双叉1、两个万向节2、短轴3和长轴4,双叉1具有左右贯通的贯通通道10,贯通通道10的两端设有避让缺口11,双叉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万向节2,两个万向节2分别连接短轴3和长轴4,万向节2包括万向节主体21,万向节主体21朝左右方向分别凸出形成有连接短轴3或长轴4的左轴颈22和右轴颈23,万向节主体21朝上下方向分别凸出形成有连接双叉1的上轴颈24和下轴颈25,左轴颈22和右轴颈23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两者相对万向节主体21偏心设置,偏心距为3mm。
[0021]如图4所示,避让缺口11包括第一凹弧形缺口111和第二凹弧形缺口112,第一凹弧缺口111和第二凹弧缺口112之间通过圆弧过渡形成万向节2的安装部113,安装部113上开设有供上轴颈24和下轴颈25伸入的安装孔1131。其中,避让缺口11边沿可设置弹性包边,在装配和使用时减少与短轴3、长轴4的摩擦。
[0022]如图2和图3所示,上轴颈24和下轴颈25通过滚针轴承5设置在安装孔1131内,滚针轴承5伸入安装孔1131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卡簧6。结合图1,短轴3和长轴4均具有U形的连接头34,连接头34的两端开设有供左轴颈22和右轴颈23伸入的限位孔341,左轴颈22和右轴颈23通过滚针轴承5设置在限位孔341内,滚针轴承5伸入限位孔341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卡簧6。短轴3和长轴4远离连接头3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外齿轮和外花键,短轴3通过外齿轮与驱动轮的轮边减速齿轮相连;长轴4通过外花键与差速器的内花键相连。
[0023]如图5和图6所示,短轴3和长轴4的转动角度在两个方向上均可以实现大于72
°
的大转角,效果好,性能可靠。
[0024]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转角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包括双叉(1)、两个万向节(2)、短轴(3)和长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1)具有左右贯通的贯通通道(10),所述贯通通道(10)的两端设有避让缺口(11),双叉(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万向节(2),两个万向节(2)分别连接短轴(3)和长轴(4),所述万向节(2)包括万向节主体(21),所述万向节主体(21)朝左右方向分别凸出形成有连接短轴(3)或长轴(4)的左轴颈(22)和右轴颈(23),万向节主体(21)朝上下方向分别凸出形成有连接双叉(1)的上轴颈(24)和下轴颈(25),所述左轴颈(22)和右轴颈(23)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两者相对万向节主体(21)偏心设置,偏心距为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转角转向驱动桥半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缺口(11)包括第一凹弧形缺口(111)和第二凹弧形缺口(112),所述第一凹弧形缺口(111)和第二凹弧形缺口(112)之间通过圆弧过渡形成万向节的安装部(113),所述安装部(113)上开设有供上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辉雷德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道铖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